分享

农业奇迹!'沙漠'里种出白色茄子、彩色苦瓜…

 MATIESHAN 2016-04-04

以色列位于亚洲的西部,地中海的东岸,它的国土面积只有2.2万平方公里,全国的沙漠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7%,可耕种土地不足20%,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土壤贫瘠、干旱缺水。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用创新的技术,创造了震惊全球的农业奇迹。它的农业创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现在已经出口到全球,整个欧洲40%的蔬菜和水果供给,现在都由这个国家来完成。


创新技术“滋润”沙漠,以色列创造震惊全球的农业奇迹


△第一天走进以色列,向导就把记者带进了特拉维夫最热闹的农贸市场。


这个在地中海边上新建起来的城市,聚集了以色列近5%的人口,是以色列的第一大城市,早上七点,特拉维夫最大、也是最有名的市场卡梅尔市集里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个摊点上品种繁多的瓜果蔬菜,无不自信的展示着以色列在农业生产上的富足。


鲜艳的甜椒,翠绿的蔬菜,黄的耀眼的水果,放眼望去,卡梅尔市集给予一个外乡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色彩,走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农贸市场里,相信人们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以色列每一个家庭,每一天在餐桌上实实在在的幸福。但向导也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卡梅尔市集现在已经不单纯是特拉维夫当地居民的市场,以色列的农副产品,从这里出发,早已经卖遍了整个欧洲。眼下,欧洲近40%的瓜果蔬菜产品,都是以色列人供应的。



△这个在地中海边上1948年才建立的国家,现在已经被欧洲人称为了“欧洲的果篮”。


以色列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67%的土地是沙漠,是地球上缺水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也只有800万人口,如此恶劣的环境,并不充裕的劳动力人口,以色列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果篮呢?


为了解答我们的疑问,向导带领我们走进以色列的第二站,就是以色列生产瓜果蔬菜的农业村。



△和记者以往采访农业的经验不一样,从特拉维夫出发之后,汽车直接开进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里。


在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之后,向导带领记者来到了眼前这个名叫伊旦的村庄里。眼前突然出现的成片绿色,让记者很是感慨。环顾村庄的周围,这里几乎就是沙漠里难得的一片绿洲,向导告诉记者,眼前的这些树叫椰枣树,是以色列最常见的经济类作物,每年这里都会生产大量甘甜的椰枣,主要出口到欧洲、俄罗斯和印度。眼下椰枣的采摘季刚刚过去,农民们正在修建椰枣树的枝条。


58岁的以色列农民穆迪·阿尔能,是土生土长的伊旦村村民,这片有三千多颗椰枣树的农庄,是在1980年建立起来的。



△穆迪告诉记者,他刚到这里开垦土地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能在这样的土地上耕耘出现在的成果,他也很感慨。

   

 以色列阿瓦拉伊旦村村民穆迪·阿尔能: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非常有名,我们一直在努力地研究,寻找最好的方法节约水和肥料,提高产量和质量。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的收效还是不错的。


在椰枣树林里,穆迪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里具体的名称叫做阿瓦拉地区。在地质学家眼里,这里是地球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这里夏季气温最高达40度以上,全年降雨量只有25毫米,土地高度盐碱。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香料之路。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从没有过农业种植的纪录,荒凉贫瘠,一直是这里的代名词。

    

穆迪·阿尔能:在1984年的时候,这里还只有两小块地种了些东西,其它的地方什么都没有。这里夏天气温非常非常高,你可以看到这里土壤也是盐碱地。这些白色的都是盐,水也是咸水。


在这样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种植,以色列农民首先解决的,是种植土壤的改造,椰枣树林生长的土壤,其实都是来自以色列的其它地方,简单地说,就是重新在盐碱地上铺一层厚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这一层土壤厚达三米多,完全适合植物的生长,农民们把树种下去之后,科技人员再重点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


记者在穆迪的带领下,在每一棵椰枣树的根部,都看到了以色列独步天下的滴灌灌溉口,细细的滴头不间断地浇灌着椰枣树,水直接灌溉着椰枣树的树根,没有一滴浪费。穆迪告诉记者,这里农业灌溉的水来自地下一千米,很宝贵,因此使用起来非常节约,椰枣树需要的肥料,也是通过滴灌设备,直接灌溉在树的根部,做到了精准施肥。这些滴灌技术,都是以色列政府的科技人员结合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研发出来的。



△如果没有土壤改造和滴灌技术,阿瓦拉地区是无论如何也种不出庄稼的。


穆迪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一亩地能种植12棵椰枣树,一棵椰枣树每年平均能产出250公斤椰枣,而在市场上,一公斤椰枣的售价合人民币可以达到34.2元,粗粗计算下来,一棵椰枣树平均一年就能给穆迪带来8550元的收入,一亩地就能挣到102600元的收入。由于灌溉用水和化肥,都是滴灌技术控制的,因此,每年的种植成本,穆迪都能精确控制,丝毫没有浪费,在技术的保障下,穆迪和村子里的其他农民每年的纯收入都在十万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和技术保障,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在离开椰枣林的时候,穆迪告诉记者,明年,他们还会把村子另一边的沙漠改造出来,新开发的土地上,还可以再种上300多棵椰枣树,四到五年之后,这些土地就可以顺利盈利了,如果椰枣的价格不大幅波动的话,那时候,他和村民们的收入至少还会增加近24万元。


神奇的农业技术创新:白色的茄子、颜色不一样的苦瓜…

在严格的科研资料上显示,以色列国土的确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它呈狭长的形状分布在地中海的东岸,从东到西最窄的地方不过150公里,严重缺水的沙漠地区占到了以色列国土面积的67%。



△每一个以色列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70立方米,只占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800立方米)的3%。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达尼埃尔 谢赫尔特曼:早期的以色列,1948年甚至更早,我们没有其它选择,我们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以色列很小,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要改革,我们必须要创新。

    

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的发现,水管漏水的地方,庄稼长得格外的好,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发现,得到了以色列政府高度的重视,一年多之后,如今闻名世界的滴灌技术公司耐特菲姆正式成立。一直在研究沙漠生态和水文的以色列科学家希勒尔,最终把滴灌技术发展并推广开来,完美落实在了农业生产中。


以色列人的这项发明让全世界都感到了震惊,仅从外貌上,滴管技术就是一根根简单的送水黑色塑料软管,但希勒尔正是利用塑料管道把少量的水连续不断地引向植物根部,从而解决了干旱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大命题。以色列在粮食生产上的创新技术,让希勒尔在2012年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一项灌溉技术上的创新,让以色列干旱的国土,一夜之间成了可以耕种的良田,今天的以色列,灌溉面积的90%都在使用滴灌技术。



△虽然以色列建国至今的农产品产量连续增长了12倍,但这个国家的农业用水却连续30年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

    

以色列国农业和乡村发展部对外贸易局副局长伊扎克·本·大卫:以色列在水果和蔬菜上可以自给自足。乳制品和禽类,需要进口的是动物饲料。人民消耗的牛肉和鱼肉70%靠进口。尽管有许多困难,我们在农业上还是做出了巨大成绩。不仅造福了以色列及其人民,我们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全世界。


1986年,以色列政府在阿瓦拉地区,正式成立国家级的农业研发中心,在向导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以色列农业科技研发水平最高的这个实验基地。这也是全世界农业技术研发领域大名鼎鼎的阿瓦拉实验室。务实的以色列人没有给自己的研发中心修建任何气派的科研大楼。但在简洁的办公室里,却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几十名科学家在阿瓦拉众多农民一起,在村庄的耕地里,试验着各种农业的新技术。



△在实验室周边,记者还看到了各种正在实验培植阶段的瓜果蔬菜:白色的茄子、最新口味的西红柿、颜色不一样的苦瓜。


在实验室的大棚里,每天都在对植物展开各种实验,最快的生长速度,最好的口感,最佳的营养,这一切都在科学家精密的计算和培植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离开阿瓦拉农业研发中心,驱车十公里,《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阿瓦拉农庄,在白色的塑料大棚里行车了几公里之后,我们的向导找到了眼前的这位以色列农民,欧仁,他今年47岁,他在阿瓦拉的沙漠中长大,用当下流行的说法,是个标准的农二代。但貌不惊人的欧仁,眼下实验的,却是最先进的反季节种植葡萄的技术。


以色列阿瓦拉沙漠农业中心亚以站研究员欧仁:我们阿瓦拉的葡萄则没有冬季,相当于每年有两个夏季,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收获葡萄。目前为止我们是唯一能不遵循自然规律的人。 


走在巨大的塑料大棚,欧仁告诉记者,以前以色列的农业技术,是挑战了最苛刻的自然环境,生产出了粮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但以色列年轻的科学家现在在做的,是调控农业生产的周期,在市场和季节需要某一种农产品的时候,农民就能生产出这种产品,这才是更高级的现代农业。

    

欧仁:种植鲜花并让它开放并不难。但是将鲜花在价格最高的时候能够推向市场,确实很精明。我们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让它开放它就得开放。


采访结束的时候,欧仁带着记者爬上了自己农庄傍边的的一座小山丘,他特别要求记者在高处看一看以色列农业大棚生产的全貌。



△在阿瓦拉荒凉的盆地里,白色的农业大棚已经连成了一片,沿着河谷绵延而立,很是壮观。


中国农户以色列展会考察,新奇产品、专业设备引围观


△每年年底,以色列政府就会在阿瓦拉地区举办一次沙漠农业科技展。


以色列农业机构培育鲜花、水果、蔬菜的农业科技成果,将在这场展会上,向全世界的农业技术人员开放,今年的展会,吸引了全球150多家农业高科技企业和上万名参观者前来参与。但今年的展会里,记者更多看到的,是中国农民的身影。 

    

李坤亮:它是杂交的还是?这个种子,长得一排一排的,长得很有规律。像这种形状的是不是产量要高啊?像这种番茄一季生长期有多长啊?


在以色列的这个农业展上,这个来自中国的农业考察团,似乎是提问最多的一个群体,记者上前了解得知,这个来自中国山东的农业代表团,基本由种粮大户、化肥经销商、农技推广人员组成, 3天前,他们刚刚从北京组团来到以色列,目的就是为了来以色列阿瓦拉的农业科技展览上,开一开眼界。 


不仅是新奇的农产品引:发了中国农民的关注,能节水的滴灌设备,也同样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耐特菲姆公司技术人员:这是一个控制系统,施肥、浇水的系统。

中国农户:How much is it?你问一下这套系统受不受水压的影响?这个测水质 测土壤的多长时间能测出来?多看看它的滴灌设施。


一边参观,一边默默在心里,对中国和以色列在农业科技技术上的差距,进行着比对,几家滴灌设备参观结束之后,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农民李坤亮颇有感触。自己做农业已经做了半辈子,但自己身上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眼前的以色列农民一比,李坤亮很是感概。


中国农户李坤亮:真是大开眼界,像刚才咱们看的那个滴灌设备,精准施肥。像我们那儿种小麦,施肥都是(一亩地)五六十公斤。(产量)也就是一千多斤。


金正大集团总裁陈宏坤: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国家,我们和以色列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一些差距。我认为有这个差距就意味着我们要加大追赶的力度,就有学习的空间,有学习的空间,我们就会创造更多的利润、更多的价值。

    

半小时观察:创新农业让沙漠变绿洲

相比于传统农业的漫灌方式,滴灌技术可节水35%-50%,水和肥的利用率高达90%。以色列推广滴灌技术以后,耕地面积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44亿平方米,全国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3亿立方米左右,农业产出却惊人地翻了5倍,当之无愧地跻身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的之列。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只是有800万人口的以色列,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实现了卓有成效的“沙漠农业革命”。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以色列只有依靠发展专业科技才能赢得生存的战斗”。其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为世界农业发展留下了极有益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