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玉雕和田白玉籽料《诸葛锦囊安天下》

 老刘tdrhg 2016-04-04

李东玉雕 <wbr>和田白玉籽料《诸葛锦囊安天下》

    作品原料的外形宛若锦囊,为新疆和田籽料中的上品,皮色美丽含蓄而不显张扬,玉质细腻白润,大小适中,尤其适于摩挲把玩。

    根据原料外形的特点,作品设计成诸葛亮的形象,羽扇纶巾,气定神闲,目光睿智,采用深浮雕的技法,经过精工细琢,诸葛亮的形象呼之欲出。

    锦囊妙计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大意是,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一直以来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智慧的化身,历史对其评价极高。陈寿在《三国志》中的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袁子》说:“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诸葛亮不仅长于治国安邦、排兵布阵,他在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木牛流马、孔明灯、连弩、馒头等等据传都是他的发明,这也是其智慧的体现。此外诸葛亮还被喻为普洱茶的始祖。

后世纪念诸葛亮的诗词连篇累牍不胜枚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等等。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武侯诸葛亮被喻为天下奇才,成为千古传诵的智慧化身,不仅因为他的谋略和智慧,更是因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公体国精神,他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玉雕作品以诸葛亮为题材的并不多见,作者得到这块玉料,因其形似锦囊,自然而然的就想到诸葛孔明,胸怀对孔明先生的敬仰,以虔诚之心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使得这件作品最终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