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妄评 | 毒舌们舔的是丑陋电视文化的痔疮

 真友书屋 2016-04-04
内容提要

在“唯恐荧屏无冲突、唯恐冲突不剧烈”、“有火要撒,没火现场拱火也要撒”的心理期待下,各档节目争相邀请的选手未必是能力最强者,而是最能挑衅、情绪最激烈、最能把现场点燃的火炬手。寻找有冲突性的评委选手,制造冲突放射硝烟,吸取眼球腰包鼓鼓,然后拿更多的钱请更有冲突性的评委选手,制造更大的冲突……已成为靠眼球吸金的利益链。无论是评委还是选手,实际上都是靠冲突夺眼球的利益链条上,卖力的一环节。毒舌们跪舔的,恰恰是这种丑陋电视文化的痔疮。


  近日一段超女海选的视频流出,评委柯以敏对比赛中一个自称感冒、还没开唱的女孩说:“那就不要唱了,滚吧。”粗暴言论遭到网友炮轰,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去批评柯以敏。说实话,我也对那一声骄横跋扈的“滚吧”充满了反感。但我注意到了柯以敏道歉中的另一个细节——“编导一直在我耳边说,柯老师你骂人啊”。


 我也参录过一些电视节目,深谙柯以敏所说的“编导要求”。我觉得问题不仅仅出在柯以敏的个人修养,而是整个电视圈中弥漫的“硝烟饥渴症”及冲突利益链。许多节目的编导,生怕现场不火爆、没冲突,一旦选手或者评委流露出一点厌烦的端倪,便兴奋不已,可以拿来大做文章。


  他们是怎样制造冲突的呢?拿我前几日刚录制完的一档竞答节目来说。上台前,导演找我单独谈话,期待我能从其他选手的身份入手,进行话语交锋。我懵懂不知所措,导演耐着性子给我做起了示范——“比如xx是个模特小鲜肉,你就可以说他徒有其表啊!腹中无物,是花瓶啊!”听明白了,是怂恿我对素不相识的人进行攻击与挑衅,以升腾出他们所期待的火药味。


  “编导要求”远不止此。长达四小时的录制中,如选手流露出懈怠、和缓的情绪,导演立即喊停,跳上台前猛打一针鸡血,双目炯炯有神盯着选手连问三遍:你叫什么名字?直到选手以近乎嘶吼的语调喊出答案,喊出他们喜欢的状态,才算满意地离开。


  当我们守着微博微信怒骂柯以敏的时候,或许想不到,真到了万事俱备、灯光闪亮的舞台上,人很大程度是身不由己的。你几乎没法因为一己之正,而让整个节目组、全体观众一次次停下来重来。只有眼见着你的激烈言辞给现场添了把柴,把战火撩得更旺,编导们仿佛才吞下一颗定心丸。


 毒舌们跪舔的,恰恰是这种丑陋电视文化的痔疮。 在“唯恐荧屏无冲突、唯恐冲突不剧烈”、“有火要撒,没火现场拱火也要撒”的心理期待下,各档节目争相邀请的选手未必是能力最强者,而是最能挑衅、情绪最激烈、最能把现场点燃的火炬手。最受热捧的导师评委,未必是点评到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而是出言不逊、擅长明讽暗骂的毒舌。

 

由此想到的是另一位以毒舌著称、活跃于各大知名节目的评委金星。柯以敏只是对选手开炮,金星的靶子可宽泛多了。李阳殴妻,金星骂其下流龌龊自私。文章出轨,是“贱女渣男都跑到一块去了”,都教授蹿红时,金星对之嗤之以鼻:“不就是一个小明星,红不了多久,我才不把他放在眼里”,黄子韬“没才没德行,除了发型一无所有”。圈里圈外看不惯的,全都敢骂。不以理性思考为前提,全凭个人情绪之张扬,却广受电视节目的欢迎。 

毒舌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故意言辞激烈来撩拨观众的神经,以毒舌为武器,听话地配合电视节目组的期待。自甘矮化为一个在口水中获得存在感、在辱骂中获得赞扬、在迎合中受到电视节目追捧的人。


毒舌其实不毒,她们是在跪舔电视广告商。有金星在的节目,似乎都有不错的收视和广告收益,极易登上热门话题榜。在电视节目的鼓励下,她已陷入了一种话语狂躁,情感高涨、话语狠毒,有话绝不能好好说。在理性稀薄的对话语境下,媒体依然怂恿她不遗余力地去输出着一种“天大的理敌不过姐姐不高兴”的价值观,迎合着极端个人主义。以“毒舌”的幌子遮掩素质与教养的亏空,向本已戾气爆棚的社会输送更多的情绪。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金星可以尽情享受这种偏执的快感,节目组还能赚得足够的眼球,实在是一举两得。


        喜好冲突的电视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皆大欢喜中形成了一条牢固的利益链:寻找有冲突性的评委选手,制造冲突放射硝烟,吸取眼球腰包鼓鼓,然后拿更多的钱请更有冲突性的评委选手,制造更大的冲突……无论是评委还是选手,实际上都是靠冲突夺眼球的利益链条上,卖力的一环节。金星柯以敏们之类,不过是电视台和广告商们的木偶。

 

尽管种种不合理,但我们的媒介文化,已经贫瘠到不得不让这样一个人手舞足蹈、否则就无法吸睛的程度。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冲突利益链,丝毫没有断裂的迹象。这所暴露出的,不仅是过分追求刺激、追求冲突以至走火入魔的电视文化,还有怒气汹汹而无从发泄的社会情绪。

 

 只要上网,你就会发现每个人好像都陷在某种冲突中,活得很不爽:象牙塔藏污纳垢,职场勾心斗角,交通拥堵不堪,环境肮脏恶化。尽管网络话语空间已是戾气横行,但人们无限放大的负面情绪依然无处倾泻。在这种语境下,电视节目中的毒舌嘉宾被异化成一种工具性的宣泄渠道。人们未必在意她具体在骂谁,也未必有耐心弄清事件始末,而在乎骂词是否激烈、攻击是否新颖、是否可供自己参考


  暴戾十足的社会情绪,让那条冲突利益链成功地延伸到荧屏外——她们如同一台批量生产骂句的机器,有购买需求的人在电视前盛接,提回自己的世界中,作为释放压抑的解压阀。只要有荧屏外的需求,利益链的那端永远有丰厚的受益。

 

 当然,你金星是著名舞蹈家,你柯以敏是著名歌手,生活优渥、洋洋自得,粗暴言辞反倒让你呼声更高、眼球更足、酬劳更高,赢得更多电视栏目的评委邀约,为什么不骂呢?收看你节目的老百姓呢?当他们与同事心生间隙、与领导意见不合时,是不是也可以马上以“贱人”相称、让他们滚呢?希望借电视节目中一夜爆红的新人呢?为了搏出位、早出名,是不是也处处寻找攻击的靶子、将电视节目搅成相互撕咬的斗兽场呢?


 面对这些口无遮拦的节目宠儿,我们当真就没有办法了吗?须知,她们赖以疯长的土壤,是弥漫的暴戾之气与扭曲的电视文化。当我们能够意识到,所谓的犀利毒舌,不是针砭时弊,而是冲突利益链上的配合环节,能够意识到,你所看到的电视冲突并非自然发生而是人为制造,你的拍手叫好和关注眼球都变成了他们的丰厚收益,而对大肆宣扬冲突的电视节目保持一份警惕时,当她的刻薄言辞既没有人围观喝彩、也没有人尖锐回击,一次次攻击如同石沉大海时,自然就闭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