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老刘tdrhg 2016-04-04

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2015-07-13 07:24:46)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古迹寻踪

    历史上黄河曾两次改道流经静海县,黄岔村以黄河的支流经过这里、并在这里分成两股河流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黄岔村由幸福、义和、友好、新立4个村合并而成,这里70%的村民姓孙。位于幸福村的孙氏宗祠,是静海县台头镇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淋,目前仍保存完好。据孙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始祖孙显义从襄阳府泗水县大理村迁至黄岔村定居以来,至今已600多年,传32世。目前有800余户、3000多人。

    寻访孙氏宗祠,首先在问路时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大哥亲自为我们带路到祠堂门口。而后旁边的居民热情地告诉了我们负责保管祠堂钥匙的孙老先生的电话,打通电话,说明来意后,孙氏十九世后人年逾八旬的孙老先生二话不说,便从家里出来,破例为我们打开了祠堂大门(祠堂每年只在每春节清明祭祖开放两次)。我们对老人表示非常感激,而老人回复的却是一句更为感人的"谁让你们是文物爱好者呢?”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孙氏宗祠始建于1926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供销社所借用。1998年,历时三个月的维修, 维修后的孙氏宗祠,修旧如旧,虽然规模不大,但厚重、肃穆。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堂内的牌匾、楹联,折射出村民的文化素养和伦理道德观念。“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这是孙氏祠堂的先人留给子孙的一副对联。意为后代子孙须一手握笔,一手扶犁,以耕读为本。为鼓励族人求学读书,祖上对学子们有一定的奖励,推行新学,主张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孙氏的祖先对历史、文化、生产的重视,崇尚知识,耕作之余,吟诗作画,使他们确立了“勤耕保财力、尚读促才力”的理念和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经过30余代人的努力,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营造了村里的文化氛围。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宗祠门前的一对石狮十分独特。之所以说它独特,一是来历不凡,二是造型别致。据说这对石狮最初为皇宫之物。清朝末年,在太监李莲英督办的一次建筑工程中,打造了100对石狮。其中一对形象新颖,李莲英悄悄地运到大城县老家。李失势后,将石狮卖给了二堡郭家。郭氏家族经历鼎盛时期以后,逐渐衰落,绝大多数人员迁往外地,石狮因之转手卖给孙家。一般的石狮,都是以凶悍威猛见长,而这一对石狮独以温柔可爱取胜。它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是石雕艺术中的精品,更是一件难得的历史文物。两只狮子同是昂首,但雄狮稍向上拔起一些,因而显得身形比雌狮大。狮子的尾巴以及头部的长毛都雕刻得十分精细,既类似美术中的工笔,又有装饰画的味道。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踏勘静海——台头镇孙氏宗祠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