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4-04


歌剧=声乐+器乐+戏剧+文学+美术+舞蹈+n
从上面这个简单的公式可以看出,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歌剧是使用美声唱法演唱,所以请注意,音乐剧和歌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伴奏,由管弦乐队担任,根据作品要求编制大小不同。在歌剧中最常使用的两种演唱形式是宣叙调(recitativo)和咏叹调(aria),宣叙调是一种美声化的说白,为了取代对白而存在,因此也无法单独演唱。咏叹调则是歌剧中用来表达角色情感的演唱段落,在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在音乐会上所听到的歌剧选段也全部来自歌剧咏叹调。

歌剧是如何诞生的?
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佛罗伦萨有一个名为“卡梅拉塔”的文人团体,主要成员有巴迪伯爵、作曲家卡契尼、诗人里努契尼和作曲家、琉特琴演奏家伽里略(天文学家伽里略之父),他们敬仰和崇拜古希腊时期的音乐,也因此力图“复兴”古希腊的音乐戏剧传统。

终于在1597年,这帮人总算是捣鼓出了一个西方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由小组的成员里努契尼作剧,佩里作曲。但是十分可惜的是,这部作品仅留下了几个片段,因此历史上第一部完整保留的歌剧变成了《优丽狄茜》,但同样还是由里努契尼作剧,佩里作曲,在1600年10月首演。

但这场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之争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在1600年2月,距离佛罗伦萨200多公里外的罗马,上演了由曼尼作剧,卡瓦利埃里作曲的歌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白》,但由于其表现的宗教题材与内涵,并且演出于罗马新教堂的祈祷厅,因此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应该属于宗教性的清唱剧(oratorio)这一体裁而并不是歌剧。

但在歌剧诞生后的第七年(1607年),在意大利的曼图亚宫廷,蒙特威尔第带着他的歌剧作品《奥菲欧》闪亮登场,这部作品的出现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其中用音乐的手段表现了突出的情感力量与戏剧内涵,大量采用了独唱咏叹调与二重唱,并使用了40件乐器的乐队,因此被后世评价为“第一部真正的歌剧”。就此,第一部歌剧之争总算是落下帷幕。

写有“第一部真正的歌剧”的蒙特威尔第,除了《奥菲欧》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杰出的歌剧作品,如他最后的杰作《尤利西斯还乡记》和《波佩雅加冕记》,而《波佩雅加冕记》这部歌剧也占据了一个歌剧历史上的“第一”,它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歌剧,也由此可以发现在此之前歌剧体裁都是神话题材。

由于当时天主教不允许女性在剧院唱歌,也促使了一种男性职业的出现,传说中的——阉伶歌手。阉伶歌手的产生方式和我国的一种古代宫廷职业太监相一致,因此他们保持了孩童时的高音声部,音质也柔韧具有光彩。蒙特威尔第《奥菲欧》中的奥菲欧一角就由阉伶歌手瓜尔贝托担任。当然这种不人道的方式也使得阉伶歌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大概没有哪个音乐创作领域能少得了“莫扎特”这个名字。这个5岁时就开始彰显作曲才华,却在35岁便与世长辞的全才作曲家,在歌剧领域也留下了他光辉一笔。

莫扎特最著名的三部意大利喜歌剧,第一部是根据法国著名戏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之一而来的《费加罗的婚礼》。后来十九世纪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所创作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也是根据“费加罗三部曲”其中之一而来。在《费加罗的婚礼》完成后的一年,又创作了另一部喜歌剧《唐璜》,因为莫扎特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张力,这部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三部则是《女人心》,脚本写的才华横溢,再加上莫扎特谱写的优美的音乐为作品锦上添花。

在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一年中,写作了可谓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歌剧——德语歌唱剧《魔笛》。关于《魔笛》的音乐有多美妙,不如来问问贝多芬。在贝多芬为大提琴写作的三首变奏曲中,有两曲的主题都来源于《魔笛》的曲调。而在《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也成为花腔女高音咏叹调中数一数二的炫技性名曲。

瓦格纳可以说是19世纪最激进的作曲家,也是一个“野心家”。他不喜欢意大利歌剧,不满意歌剧目前的形式,不喜欢歌剧中过于优美的唱段,不喜欢娱乐性的音乐,因此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歌剧体裁——乐剧。在瓦格纳的乐剧理想中,音乐是一个整体,所以器乐、人声、戏剧都处于平等的地位。管弦乐队是音乐的主要因素,声乐线条则是音乐织体的一部分。这样对歌剧的颠覆性也铸造了瓦格纳在歌剧史上极具个人化而突出的重要地位。


乐剧这一理想实现的最佳代表,就是著名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包括了《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四个部分。因为瓦格纳的“霸道”和对音乐的意志、精神性的追求,这个历时26年的庞大作品需要四个晚上才能演出完成,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

在乐剧理想实现之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也是瓦格纳具有开拓性的作品,对后世也就是20世纪音乐创作具有极大的启发,也体现了瓦格纳极限的情感体验。

但不得不说,瓦格纳的歌剧作品对于歌剧演员而言绝对是极大的考研,他庞大的乐队编制导致演员的声音必须是“大号”嗓子才能不被伴奏掩埋。

瓦格纳在狂妄的“扩张”着自己的乐剧理想,但也有执着于传统意大利歌剧写作的作曲家在以歌剧创作予以反抗。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着意大利歌剧传统。当然,反对瓦格纳的歌剧作曲家不仅仅有威尔第,创作了具有中国情调的《图兰朵》的普契尼也是其中之一。

提到威尔第,不得不提他的“灵魂伴侣”莎士比亚。威尔第幼时起就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威尔第第一部以莎士比亚的戏剧为脚本谱写的歌剧作品,此后威尔第还谱写了另一部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奥赛罗》。在威尔第人生最后的创作生涯中,他的最后一部歌剧,仍旧采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脚本《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谱写成了人生最后的杰作《法斯塔夫》,这部作品也成为了意大利喜歌剧的巅峰之作,也是威尔第唯一一部成功的喜歌剧。

除了以莎士比亚的脚本谱写的优秀歌剧,威尔第还有十分多优秀的作品,如《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等。

优秀的歌剧作曲家绝不止以上四位,杰出的歌剧作品也数不胜数。

当然在以理论基础为前提下欣赏歌剧作品,绝对能帮助你发现一些作曲家埋藏在其中的小心机。但音乐的一大用途始终是为了愉悦耳朵(并不包括一些现当代作品),因此用心感受音乐中的美,感受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魅力,或许,不失为看歌剧时的一种最佳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