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日赏花也赏画

 率我真 2016-04-04

春日赏花也赏画春之声圆舞曲 Pure Music - 世界古典名曲精品 春日赏花也赏画

《你爱的是春天》

作者/ 裴多菲 [匈牙利]

你爱的是春天,

我爱的是秋天。

春天是你的生命,

秋天是我的生命。 你那绯红的面孔,

像春天盛开的玫瑰,

我这疲倦的眼睛,

像秋日暗淡的光辉。 我应该向前一步,

再迈一步向前,

那时我就跨上了

冬季冰冷的门槛。 假如我后退一步,

你再迈一步向前,

我们就一起跨进

美丽而炎热的夏天。

——1846年10月7日至10日,萨特马尔

春日赏花也赏画

咦,说好的赏画呢?怎么让我读诗?

只能说,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

那些或含蓄香甜的诗、那些或色彩张扬的画,

都是春日里,艺术家们

灵感的流动、意境的定格。

跨越时空,

我们仍能感受

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春日赏花也赏画

克劳德·莫奈(法国, 1840–1926年)《春天的花》1864年

在印象派所有画家中,克劳德·莫奈是真正代表印象派风格的一位;而且也只有他一人,一生都在坚持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让莫奈一生为之着迷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绘画,一个是田园。莫奈曾这样说道:“我会成为画家,也许是受这些花所赐。”莫奈终其一生寄情于花朵,不论是田园中的花,还是被采摘下的花,都是他的绘画题材。

这幅《春天的花》虽然出自24岁年纪轻轻的莫奈之手,然而已经极具个性——构图大胆,用笔自信,已展示出画家对色彩异常敏锐的先兆。1864年,莫奈记叙了与戎金、布丹两位前辈一起在户外作画的愉快时光,莫奈写道:“自然变得非常美,一切都显得变幻多姿,真是妙极了!”这幅《春天的花》当然值得炫耀,莫奈当时认为这是他有史以来画得最好的一张;同时,这幅画也标示着画家色彩明亮且充满活力的盛期,即将到来。

春日赏花也赏画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1841-1919)《春天的花束》1866年

《春天的花束》,又名《春之花束》,是雷诺阿1866年作。

该作品很好地利用了强烈的光影效果衬托出花的主体,瓶底的石板像被水洗过一样湿润而透明,有变化地区别于花瓶和花;雷诺阿非常真实地描绘了瓶花与前置的碎白花之间的丰富关系,并通过各式各样的花草,在流动的空气中传达出春天的感觉。所以说,雷诺阿的作品总是传递着快乐和豁达。

春日赏花也赏画

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1814-1875)《春》1873年

这是米勒晚年的四季四部作品当中的一幅,在这四部当中,是幅特异之作。米勒大多将其对自然的专念表现在农民身上,唯独晚年的这幅画,正面接近自然想断定自然的神秘。

《春》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画,是米勒在巴比松的工作室里完成的。

工作室外面有一个花园,依偎在枫丹白露森林的旁边。森林看来好似一堵绿色的墙,嫩绿的春芽及修长平行的树干带来轻盈的感觉。对大自然观察入微的米勒描绘出春季雷雨的乌云、雨后的彩虹、饱含湿气的泥土、零星散布的春季花卉、开花的果树等。缤纷的色彩才是创作的主轴,五颜六色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这幅画以粉紫、嫩绿、浅棕等明亮色调为主,雷雨进入尾声的深紫色天光为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此画承袭了北方风景画派的传统,讲究无微不至的观察,还有似乎在右方树下避雨的微小人物,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不可驾驭的大自然反映出人类的渺小无助。但这幅画也受到了新绘画的影响,追求迅速直接的感觉及印象,对于明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春日赏花也赏画

卡米耶·毕沙罗(法国,1830-1903)《蓬图瓦兹,春天,果树和菜园》1877年

蓬图瓦兹是位于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大区瓦勒德瓦兹省的一个市镇,距巴黎40公里。1846年蓬图瓦兹开通第一条铁路,19世纪同一时期,印象派画家在此出现。1872-1882年,画家卡米耶·毕沙罗定居蓬图瓦兹,在此期间,他的那些著名的朋友,如塞尚、皮埃特、高更也被吸引光顾这个城镇。

《蓬图瓦兹,春天,果树和菜园》这幅作品中,画家运用细小的笔触点画造型,色彩的配置过渡非常微妙、丰富、沉稳与厚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毕沙罗画法。这种画法和后来的修拉点彩派画法有相似之处,但内在气质不同。这幅画给人以轻松、愉快、充满生机之感,画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欢畅的笔触赞美春天诱人的景色。

春日赏花也赏画

文森特·梵高(荷兰,1853-1890)《春日杯中杏花开》1888年

画作《春日杯中杏花开》是画家梵高创作于1888年3月初的一幅油画,现存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该画作的知名度不及1890年创作的《盛开的杏花》,但两幅画作是截然不同的,梵高在《盛开的杏花》中表现出惊人的平静,但此画却极力渲染出梵高独有的那种原始的、蓬勃的热忱。

春日赏花也赏画

文森特·梵高(荷兰,1853-1890)《杏花盛开》1890年

《春日杯中杏花开》油画中所描绘的是开放的杏花。并不浓烈的花朵表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又不柔弱骨子透出坚毅。黄灰调子看似平静的画面,那一道红色的线仍旧无法掩饰画家梵高内心的狂热。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是心灵的写实主义,他的艺术是内在灵魂的折射,正如罗丹所言“表达思想不必形体完整,无论你拿起任何杰作的片断,都能在其上知道作者的心灵”。他记述了自己的真挚、狂乱、孤独和痛苦,表现出顽强的抗挣和激烈的内心情感,从而引起了观者强烈的共鸣,产生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