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粹的犬牙——MP38/40冲锋枪*

 飘影23号 2016-04-04


▲德军士兵MP40射击训练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15 埃丽卡 来自军武次位面


在许多军迷的印象中,MP38/40冲锋枪是二战德军的经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装备数量之大,如果某部有关二战德军的影视剧中不出现它们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与喜欢钻牛角尖的猪队友小日本不同,德国人对武器的选择一向比较理性,MP38/40冲锋枪装备量如此大不是没有道理——在纳粹的闪电战中,天上的斯图卡,地上的坦克,和步兵手里的MP38,共同构成了有机的震撼力,对摧毁对方的抵抗起了极大的作用。不过关于MP38/40的故事也还得从一战说起。



▲毒气、机枪、铁丝网、堑壕,造就了一战的僵局战争


“MP”在德语中为冲锋枪(Maschinenpistole)的首字母缩写,冲锋枪的出现源自战争中的实际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现代工业创造的恐怖火力和现代工程技术创造的堑壕让战争陷于僵局,在重机枪的高速火力下,防守变得容易,进攻一方经常尸横遍野。这种情况要求进攻一方必须要改进进攻手段,英国为此发明了坦克,而德国则在轻武器上下功夫。一位名叫胡蒂尔的德军将领首创了步兵渗透战术,利用12人左右的小分队,从敌军防线薄弱处渗透,避开坚固要塞,向纵深迅猛穿插,直捣敌军大本营。这种新战术要求突击队员要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猛烈的火力,但当时轻型机枪的技术并不成熟,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又很笨重,最终一种可以在近距离猛烈射击的单兵武器问世,这就是曾经被称为“手提机关枪”的冲锋枪。



▲直型弹匣的MP18冲锋枪

 

这种“手提机关枪”就是由设计师雨果.施迈瑟(Hugo Schmeisser)设计,由伯格曼兵工厂生产的MP18以及其改型MP28,虽然它并不是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支实用的冲锋枪。该枪在堑壕战中非常有效,德军突击队士兵把它称为“Kugelspritz”(子弹喷射器)。在德军最后一次几乎打到巴黎的“鲁登道夫攻势”中,3000支MP18给协约国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手持MP18的德国警察,不过这支枪是早期型号,

装着怪怪的蜗牛型弹鼓


但德军装备该枪太晚,对大局已于事无补。不过协约国方面注意到了冲锋枪的威力,在《凡尔赛条约》中也将冲锋枪也列入了德军不得装备的“大杀器”清单中,已有的冲锋枪只能由德国警察使用。这种新式武器在欧洲的命运就这样结束了,但在遥远的中国却被大量使用。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交战双方大都没有太多重武器,拥有火力凶猛的轻武器就能赢得战斗,于是这种能连发射击的“手提机枪”自然被青睐,而且还有了不少新名字,最常见就是“花机关”,而川军称其“虼蚤笼”,粤军则叫它“猪笼机”,其实都是描述其表面遍布散热孔的外形。由于它长得跟后来二战中的英国司登冲锋枪很像,常有“抗日神剧”将二者搞混,各位军迷小伙伴们可不要犯这种错误。



▲民国十六年(1927年)青岛“铁工厂”仿

制的MP18冲锋枪局部


这么好用的东西,后来上台的纳粹当然不会放弃。条约在那里压着,那就偷偷地搞,不过目的已经由解决堑壕战变为掩护装甲部队打“闪电战”了。德国从一战中吸取的教训就是德国资源不足,不能将战争打成消耗战,要想赢,就得打速战速决的闪电战,而“闪电战”的核心就是装甲部队。装甲部队车载的火炮和机枪可以杀伤远距离的目标,但是在复杂地形中经常遇到各种武器近距离的袭击(比如“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和反坦克手榴弹),这就需要车载步兵来保护装甲车辆在近距离(150米左右)的安全。德军的毛瑟步枪射程足够,但是火力密度不足;MG34机枪虽然火力凶猛,但体积大,很难在狭窄的车内携带。于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德国就开始研发新型冲锋枪,以保证“闪电战”的顺利实施。



▲MP40之父,德国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海因里

希·沃尔默,他的作品还包括MG34机枪


在二战开始前的10年内,德国陆军先后使用了MP18I、MP28II、MP35I等冲锋枪,并拿到西班牙内战战场上试验。根据战争实践,德国军方认为这些武器仍然是一战水准,所以并没有大量装备。直到德国埃尔马兵工厂研制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P38冲锋枪,德军才将其作为制式装备。MP38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地使用了折叠式枪托的冲锋枪,由塑料和钢材制成,折叠之后只有60多厘米,非常适合在车上使用。德军在入侵波兰之战中使用了该型冲锋枪,也起到了预想中的作用——成功的保护了当时还比较薄弱的的I号、II号和III号坦克免遭敌方步兵的攻击。但MP38和MG34一样,使用切削工艺较多,经济性和生产效率较差,于是在1940年,德国对其做了改进,这个改进的型号就是大名鼎鼎的MP40冲锋枪(从外形上很难分辨)。



▲MP40的后座力不大,射击准确,力量

较弱的妇女儿童都可以操纵


作为一种大量装备的步兵武器,冲锋枪要简单可靠、容易加工和价格低廉。因此MP40拋弃了追求精密的传统,主要部件都是冲压件,连较费工时的树脂枪托被钢制折叠枪托取代,整枪工艺很简单,钢在普通工厂也能轻松制造,一般的技术工人就能生产;甚至取消了表面磨光工艺……


一切从简的设计思路使得MP40的产量巨大,二战期间MP38/40的总产量高达120万支,因为数量多,最初只装备装甲部队和伞兵的MP38/40也逐渐成为德军在近战中普遍使用的武器。虽然其性能指标并非最出色——不是精度最好、不是射速最快,也不是最便宜,但总的来讲却胜过了几乎所有的同类装备。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火力猛,容易操纵,但却太贵;英国的司登倒是便宜,但可靠性差,经常走火;芬兰的索米冲锋枪打得最准,但加工起来太费劲。


▲MP40和波波沙各有特色,所以经常

出现双方“互换”使用的情况


只有在东线面对苏联“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波波沙冲锋枪时,才算是棋逢对手。这两种枪的特点正好互补——MP40容易控制,重量轻,但装弹量太小(32发弹匣);波波沙装弹量大(71发弹鼓),但比较重。两种枪最大的差别在射速上,波波沙可达700-900发/分钟,而MP40的理论射速不过500发/分钟,这使得德军在冲锋枪的对抗上落了下风(跟机枪对抗正好相反),许多德军士兵在近战中丧命于波波沙枪下。



▲苏德“混血”的MP41——看样子的确像是

把两支枪各凑一半形成的


在苏德战场上,大量被缴获的波波沙很受德军士兵的欢迎,它事实上成为德军采用第二多的冲锋枪。有鉴于此,德国将缴获的波波沙改造成可以发射德国子弹的型号,这个改造品就成了MP40的弟弟——因为它还获得了一个德国的编号MP41。



▲美军在越战时缴获北越军的武器,其中也有

MP40(苏联援助的二战战利品)



▲让人吃惊的事实——在2011年的利比

亚,仍然能见到MP40


虽然有着以上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德军士兵对MP40的总体上还是满意的。尤其作为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苏联和南欧的复杂环境中,全靠手持MP40的车载步兵提供贴身保护。在波波沙冲锋枪出现之前,MP40是世界最好的冲锋枪。由于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直到21世纪,我们仍然能在一些战场上见到它。







作为二战中的经典武器,MP38/40在各种有关二战的影视剧中出镜率很高,各位军迷小伙伴们可以试试自己的眼力,看看能猜到是哪几部影视剧不?





当然了,这么有名且优秀的武器,各种军事游戏中怎么可能少得了呢?在《重返德军总部》、《荣誉勋章》和《辐射》等游戏中,我们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最后,短小精悍的MP38/40与小巧的萌妹子也是很配哦。假如你也能像MP38/40一样“性能均衡”,说不定也能搭上一个萌妹子,不过前提是别碰上“波波沙”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