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玉探析(一)

 青花瓷收藏文档 2016-04-04

         它山之石为何物?华夏典籍浩如烟海,却罄竹难书。“于是才有屈原《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流风胜迹花千朵,古人善作逍遥游。”难道,璀璨的中国玉文化就是在此种意境下轻描淡写,幻化出这千万年不灭的传奇?或是如西汉刘安所言:“玉为神物也”,所以后人难溯其源。凡此千般,多为痴人说梦,只是不知何处才是尽头!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玉石及其产地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把玉器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自秦始皇用“和氏璧”打造传国玉玺,开创了帝王的“传国玉玺”之路。孔子的玉有十一德和东汉许慎的五德说,又把玉德带入士大夫之中,并以“礼”为平台,进一步把思想道德文化进行统一整合,伴随着儒家思想一路高歌两千年。

  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其肇始萌芽于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交替时期,经历了孕育、成长、嬗变、发展、繁荣、兴盛六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从最初的玉工具和装饰玉,到“神王之器”再到“礼祭之器”‘最后发展为表示社会身份的“佩玉”和装饰品的美玉。这种玉文化现象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崇玉文化的滥觞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注解1
     我国甲骨文中已有“玉”字;先秦古文献中记载孔子论“贵玉贱珉”时已指出玉有十一德;西汉刘安假托风胡子之口提出“玉兵”时代,并指出“玉为神物也”;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注释“玉”字时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首次对玉作了明确的解释,成为后世人们释玉的圭皋。(注解2

长达几千年孕育的玉器,是在精气、神灵、巫术等原始宗教气氛笼罩下成长起来的,先民以玉为「神物」,视玉为山川之精灵,崇玉、敬玉的观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日见成熟,神秘色彩也越来越浓。在艺术上除模仿生产工具造型之外,主观理念和思想意识的表现更强烈,以夸张、写意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崇拜和信仰,形成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上第一个高峰。综观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发展史,中国玉器艺术较其它工艺美术早熟了很多。

在中国,巫(觋)以玉事神时代长达数千年。在东夷、东越两族居住的广大地区都曾经出现了巫(觋)玉文化的高峰,也就是史前东方的玉文化盛世。巫(觋)既是垄断事神大权,又是掌握统治大权、军事指挥大权的特权人物。除了事神之权外,族权、政权、物权、亦集于一身。玉、玉器也成为这些权力的载体和表征。东夷红山玉文化、淮夷凌家滩玉文化、东越良渚玉文化三大玉文化板块玉文化的高度发展标志着巫(觋)的统治权力达到了顶峰。之后又出现了夷——山东龙山玉文化;华夏——陶寺玉文化;鬼——石峁玉文化;羌——齐家玉文化以及荆蛮——石家河玉文化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各文化板块相互碰撞磨合,但又各具特色。此时,母系社会已经解体或者频临解体,巫权正向觋权过渡,有的地区已经完成这一社会发展进程。觋和巫一样,也是不称王的“王”。大约从夏代开始觋权旁落被王权所代替,从此巫(觋)的地位一落千丈,降格为“祝”或其他专职神权人员,没有了任何权利。

一、玉器的来源及玉料分布

  古玉器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遗物,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被作为文化遗物来研究。古玉器具有非一般文化遗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涵,纵览中国文史古籍,感知颇深。《诗经》一书中,记载玉的地方有40多处;《春秋左传》有关玉器的记载有70多处;《国语》玉史料20余条;《吕氏春秋》玉史料30余条;《道德经》4条;《庄子》8条;《战国策》30余条;《管子》20条;《列子》5条;《墨子》9条;《荀子》8条;《尸子》9条;《晏子春秋》6条;《韩非子》15条;《淮南子》36条;《山海经》中涉及玉产地250多处。另外,《孟子》、《论语》、《贾谊新书》、《说苑》、《礼记》、《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搜神记》、〈〈越绝书〉〉、〈〈华阳国志〉〉等许多典籍也有许多大量关于玉器与玉器传说、玉器典章制度与故事的记载,这些文献构成了古代文献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注解3)。

  玉器原料产地的研究是玉器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玉料产地的确定,不仅有利于我们提高对玉器年代、价值的认识,也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宗教信仰和他们的思想意识 ,玉器产生的背景、流通等诸多情况。中国玉器起源距现在到底有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已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玉器玉质来源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探讨史前玉器的历史和地位,为我们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提供更好的依据。清代刘大同在《古玉辨》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人深思:“伏思吾国文艺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它皆在其后”,可见玉(器)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弄明白新石器时代古玉器玉质来源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器来源于石器,玉石原本是作为石的一部分被人发现,因为其美丽的色彩和硬度,最后脱石而出。参考中国发展史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难发现,玉被发现和利用的过程取决于“就地取材"的实用主义,作用和地位的上升,则取决于社会发展力。先民从混沌中产生了“精神”这个上层建筑之后,在其经济基础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并发展了“古玉”,用来通天测地,感知神灵,进而进化为“神权”、“政权”、“军权”、“财富”的象征,并在初始阶段,集这些作用于一身。“就地取材”为先民用玉、治玉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杨伯达先生将中国史前玉料及其分布分为珣玗琪、瑶琨及球琳三大品种,分布于我国东北、南方、及西北等三大区域。
    珣玗琪为夷语,故又称夷玉,分布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主产地在今岫岩县及辽东半岛,主要史前文化有仙人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及兴隆洼、查海、新乐、小珠山、红山、昂昂溪、小南山、亚布利、龙山等文化遗址。(注解4珣玗琪玉板块即以辽宁闪石玉为主的玉文化版块,代表器物为红山文化玉器笔者在多次玉文化会议上提及过此事,已得到杨伯达先生等一些专家、学者的认可 )。

   瑶琨分布于江浙两省古越族生活区域,故称越玉。主产地据地质学者调查初步认定在溧阳小梅岭,另据史前出土的玉器和文献记载,句容茅山地区可能是一很有希望的瑶琨玉产地。主要史前古文化有河姆渡、马家浜、菘泽、良渚等文化,以良渚文化玉器为高峰。(注解5

 球琳为古雍州所贡美玉,主要是指甘青两省境内的昆仑山之余脉、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所产玉料,可扩大到新疆昆仑山所产山玉和水玉,主要文化遗址有大地湾、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注解6

 山西大学孔德安先生在《中国古代玉器起源初谈》中指出:“界定玉的性质,是讨论玉器起源的基础 中国史前出土玉器很多。其玉质按矿物岩石学的概念归纳有闪石玉、蛇纹石玉以及绿松石、玛瑙、玉髓、萤石、煤精、石英岩、大理石等,个别有孔雀石等,至于那些致密的玄武岩、硅质板岩等古人是否也视其为玉,则另当别论。虽然史前古人使用玉材不像今天这样规范,但主要还是闪石玉、蛇纹石玉、玛瑙和绿松石最为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广,蕴藏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产玉地点有200多处,但是今天大多数已难觅其踪迹。 《山海经》的历史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今天所知的玉料产地(有些产地已经没有玉石资源)主要有:
     1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东——塔什库尔干,和田——玉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 其主要品种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

  2独玉的矿区地处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 品种主要有:白玉,绿玉、绿白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及杂色玉等。“独玉 ”在新石器时代的应用目前也不是很明朗

   3岫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县而得名。岫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玉种的矿床很多。外观呈青绿、黄绿、和淡白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5度。岫玉在新石器时代出土量较大,是仅次于闪石玉的主要玉石品种

 4绿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视为神秘之物。甘肃永靖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绿松石珠子20枚。湖北产优质绿松石,中外闻名。绿松石也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玉石品种

 5西藏所产玉石有仁布玉石、果日阿玉石、白玉石、象牙白玉石、琥珀石和紫水晶等。仁布玉石呈灰绿、暗绿与淡绿三色,即为三个品种,略微透明。产地在西藏仁布县,质量属低档玉石。果日阿玉石呈浅灰色或灰白色,微透明;象牙白色呈微黄有珐琅质感

6青海所产玉石品种有岫玉、柴达木玉、墨绿玉、都蓝玉等。 青海岫玉产在二只哈拉玉石沟和乐都县玉石台,以白色、黄绿、黑灰绿色为不透明或微透明,有蜡质光泽,柴达木玉产在芒崖与乌兰县灰狼沟地区,有黄绿色玉,灰白色玉、绿斑纹玉和绿点花斑玉等,石质较佳。青海墨绿玉产在都兰县乌妥沟,微透明,呈墨绿色,质量较好。都兰玉虽属油玉,但极象河南独山玉,色泽丰富但多呈呆滞光泽。在齐家文化出土玉器中也发现过此类玉种制作的玉器

 7甘肃玉石以祁连山玉和鸳鸯玉产量最高。祁连山玉俗称酒泉玉或老山玉,产于祁连山中,颜色有:白、绿、黄、蓝、杂色。鸳鸯玉产于武山县鸳鸯镇峻岭中,有黄、绿、墨绿和黑色等,以绿色为佳。这几种玉料在齐家文化中也得到一定的使用

 8四川所产玉石有碧玉、龟纹玉、夏珠玉、黑玉、牙黄玉、会理玉、青金石玉、夏珠翠、蓝纹玉、桃花玉、软玉和龙溪玉等。龙溪玉产于汶川县龙溪乡,玉石呈浅绿与暗绿,介于新疆亲青玉与黄玉两色之间。川西软玉色呈翠绿,间有黄色星点,有蜡质光泽,质地较好。桃花玉产于盐边、渡口和德荣、冕宁等地,成粉红色,块状细晶结构,色彩艳丽。蓝纹玉产于南江与旺仓,呈浅蓝、蓝灰色,与巴西蓝纹石玉相仿。夏珠翠玉产于得荣、甘孜,色呈翠绿,间有白色或灰白色斑点,似翡翠。青金石玉产于九龙与康定,色呈果绿、天蓝。会理玉产于会理,色呈叶绿与暗绿色,有蜡质光泽。牙黄玉产于喜德与德昌两地。浅黄色或黄色

 9贵州玉石有金星翠玉、贵翠、紫萤玉、烛煤玉、碧玉、绿玉髓、玛瑙等。 金星翠玉产于黔南与黔西。石中带有铜绿美色星点,质地较细,略透明。贵翠产于黔西南,呈淡绿色,但砂眼较多。烛煤玉俗称墨玉,产于水城,光亮,块状细密,无裂无绺纹,硬度尚可。碧玉产于黔西北,色呈灰绿与油绿,有蜡质光泽,质地细润。绿玉髓产于黔北,呈绿色

 10云南玉石有碧玉、葡萄玉、东陵玉、岫岩玉、蓝玉髓、软水晶、绿松石、孔雀石和各种长石

 11广西所产玉石有玛瑙、蛇纹石,分别产于都安、陆川、博白与三江等县。

 12广东所产玉石有信宜玉、广绿玉与孔雀石。 信宜玉产于信宜县,有黑色、黄绿、青绿三色。广绿玉产于广宁县,有强烈的蜡质光泽,质地细密,色彩丰富,有灰白、黑灰、淡绿、深绿、翠绿、白地绿头、黄地绿头、黄地红头、绿地金黄色头,白地泛有绿色纹

 13湖南所产玉石有玛瑙、墨晶玉、萤玉。玛瑙产于桃源县八字路,有红乳白黄等色。墨晶玉产于新北县的崇山和白溪,质地细密,色泽较好。萤玉产于临武,有绿色、紫色,较为鲜艳

    14湖北所产玉石有绿松石、硅化孔雀石、百鹤玉石和玛瑙等。 绿松石产于郧县、郧西县和竹山县,硅化孔雀石产于大冶铜绿山。前者多呈鱼白绿色、绿色、天蓝色;后者呈绿色、翠绿色,色彩鲜艳。百鹤玉石产于鹤峰县呈霞红、果绿、奶白三色交融

 15河南所产玉石有独山玉、密玉、梅花玉、黑绿玉和西峡玉。独山玉又称南洋玉,产于南洋市东北郊的独山,色彩丰富,呈紫、黑、褐、蓝、绿、青、红、白及各色混合色彩。分为红芙蓉玉、绿玉、绿白玉、天玉、翠玉、青独山、黑独山、紫独山。其中以翠、绿、红三色为上品,水白玉此之,以上四品色玉俗称南洋翡翠。南洋玉石除翠玉呈半透明或透明外,其余均不透明。密玉产于密县西部山区,质地较细,呈肉红、翠绿、橙黄、烟灰、黑褐等色。西峡县还产一种叫西峡的玉石,为透明或不透明状体,为乳白色,质地略微细润,玉石外有黄褐微红的石皮

 16安徽所产玉石有绿松石、菜花玉、凤阳玉和墨玉。绿松石产于马鞍山市,成天兰色、蓝绿色或兰色和黄绿色。菜花玉产于岳西县店前村。凤阳玉产于凤阳县丘陵山中。墨玉产于繁昌、桐城等地

 17江西所产玉石有东陵玉、绿纹玉、龟纹玉、珊瑚玉、翠玉、碧玉、墨玉、萤玉、芙蓉石和玛瑙等。玛瑙产于金溪,芙蓉玉产于贵西,萤玉产于德安,碧玉产于戈阳

 18福建所产玉石有玛瑙、岫玉、碧玉和硅化孔雀石。玛瑙产于上行杭、顺昌、泰宁、华安、平和官峰等处

 19浙江惟有青田、昌化彩石有名

 20江苏惟有东海、新沂水晶石和南京、六合雨花石出名

 21山东所产玉石有玛瑙、泰山玉。玛瑙产于临沂地区的莒南、莒县、费县、沂水、临沂等市县。土玛瑙质地不佳,半透明,多呈灰、白、红三色,石上有苔纹和胡桃纹理。泰山玉产于泰安市,玉石坚硬,透明度好,色呈绿蓝,如上等岫玉、信宜玉和凤阳玉

 22.山西所产玉石有玉髓和玛瑙。 玉髓产于恒曲县楼子沟和天镇县赵家沟乡张家山一带。玉髓和玛瑙呈不规则球状,色呈肉红、红、橙黄和白色

 23.陕西所产玉石有绿松石、绿帘玉石、桃花玉石、丁香紫玉、商洛翠玉、洛翠玉、碧玉、蓝田玉和墨玉等。绿松石产于白河、安康、平利县,呈鱼白绿色、绿色、天蓝色、黄兰色。绿帘玉玉石透明或半透明,呈绿色、红色、红褐色,玉石上常有裂绺纹。桃花玉石透明或半透明,无绺纹,色彩纯正,以玫瑰红为主,次为深红、粉红。丁香紫玉产于商南山中,成团块状,浅红色与粉红色,半透明状。商洛翠玉产于商南县赵川窟窿。呈绿色,微透明,质地较细。玉石中稍带裂绺和白色杂质。洛翠玉产于洛南县黄花丈,呈嫩兰色,蓝绿色,微透明,绺纹较多。碧玉产于商南县双庙岭、大苇园一带。呈蓝灰色,微透明或不透明。蓝田玉产于蓝田县玉川乡,呈灰、黄、绿、黑,中有花纹,质地较细,光洁晶莹。墨玉产于富平县和尚南县松树沟。玉石呈黑棕色,不透明,较好的品种为水草翠与乌龙睛

   24内蒙古所产玉石有玛瑙、芙蓉石、佘太翠与德岭红玉石。玛瑙产量极大,西从阿拉善盟济纳旗至东边的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翰尔大戈壁中,唾手可得。

   25、黑龙江所产玉石有玛瑙、龙江玉石等

   以上这些产地有的所谓“玉石”称其为美石更为恰当,有的“产地”也根本不存在,关于此两种现象具体的情况,本文不在此累述。

二、玉石产地探源

 我国玉石产地虽然众多,玉石储量丰富,但是在史前时代,被先民发现和利用的玉种却寥寥无几。就拿新疆和田玉来说,何时进入内陆就成了谜。杨伯达先生在古玉史论》中指出:“和阗玉东移早于距今6000年以前的情况,没有掌握任何资料。” 提出6000年前,主要依据是有人认为,仰韶文化玉器玉料有来自新疆者(目前还没有经过科学考证,只是学术观点上的大胆推测)。但从上述测试和研究资料看,史前新疆和阗玉是否进入内陆,依然是一个悬案。杨伯达先生指出:“和阗玉在原始社会向东已沿着罗布庄、罗布淖尔和库车等南北两路经河西走廊入关中地区,此后又向东南推进到殷都。”

 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栾秉璈教授说:“和田玉玉器出土于陕甘齐家文化墓葬,揭示了“昆山之路”(即“玉石之路”)口内西段(应为入)的线索,“昆山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最早的大动脉。这个观点不准确。最近,孟凡人先生在《‘玉石之路’刍议一文中认为:‘现在有些研究者将玉石之路提到汉代以前的文化年代,这是值得商榷的。‘孟先生分析了张骞通西域前后的社会背景和交通形式后指出:‘汉唐时期今新疆地区的交通线,是现代所称‘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丝绸之路’实际上是广义的载体,它既是军事路线,又是东西经济、文化和宗教等诸多方面的交通线路,它即可称为丝绸之路,又可根据在某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称为玉石之路或之路。也就是说,玉石之路实际上仍是所谓‘丝绸之路’的某一区段而已,并无独立于丝绸之路以外的玉石之路。”栾教授认为:“玉石之路客观可能是存在的,问题是在历史上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肯定会断断续续地进行。关于‘玉石之路’何时开始,依然是历史之谜。”栾教授还指出:“如果你引用《山海经西山经》时要注意,书上的‘昆仑丘’、‘昆仑墟’不是现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菟山’也不是现在新疆的密尔岱山,“祁连山”(祁连,匈奴语和鲜卑语为“天”)是“天山”之意------西王母不在新疆昆仑山,穆天子会见西王母实际上均在今祁连山一带。黄帝居住的“轩辕之丘”,更不可能跑到荒芜人烟的新疆昆仑山上去。”(注解7

按孟先生和栾先生的观点,新疆和田玉在史前文化时期进入中原的几率很小,甚至根本没有可能。那些被误认为是新疆和田玉的地区玉料又是从哪里来得呢?笔者认为最大可能是来至甘肃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证据

一)、穆天子会见西王母。

西王母是一位即位于“昆仑之丘“又西八百五十里的玉山之主,可能既是神又是巫和酋长。 她的形象与活动可从古文献中寻到一些线索。“她居于玉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刑残杀之气” 。《山海经》里所记载的西王母的形象怪诞不凡,是一长着豹尾虎齿而又善啸的一位女性。笔者认为:“这一点到和新石器时代的首领有些相似。那时的先民牙齿锋利,应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人们吞食半生不熟肉类的真实写照。善啸则显示了这位首领的权威,至于豹尾,可能是她披着带着豹尾的兽皮。这种记述被后人加工并赋予神秘色彩,与现实自然拉大了距离,成为神怪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王母的形象可见于汉画像,亦可见于玉座屏上的西王母图,她的面貌已不复恐怖了,其两侧各有一只神鸟。西王母所居之处即玉山,“穴居”及‘‘居昆仑之山”(《河图玉版》),《庄子大宗师篇》云:“西王母坐于少广”。《释文》引司马彪云:“少广,穴名”,说西王母穴居,住于石洞是有道理的,说明当时人们的生存状况并不是十分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西王母“发乱如蓬草,戴胜”,“胜”为首饰,亦称“春胜”或“方胜”,形如两个锐角三角形,起角尖相对而成“习”形,分别插于头上两侧。西王母头上戴的“胜”应是用玉做的,或称玉胜,但也不排除用兽骨或其它物品的可能性。西王母其职司为“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其握有生杀大权。西王母身穿坠有豹尾之衣、面戴露出虎齿的傩面具仿做虎豹边舞边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戴胜的头发乱如蓬草的事神时的妆梳和打扮,足以证明西王母就是巫或觋,也是一方的统治者。后人则将其演变为《山海经》上的人兽合一的怪诞形象。《山海经·海外西经》有“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袁柯案:“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巫咸可能是一赫赫有名的大巫,下有众多小巫,而被人引申为“巫咸国”。据考,巫咸一说黄帝时人,另说是尧时人。引王逸注楚辞离骚亦云:“巫咸,大神巫也,当殷中宗元世”,此巫咸又是殷人。《大荒西经》记:“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袁柯案:经言“十巫在此升降”,即从此上下於天,宣神旨达民情之意。灵山盖山中天梯也,诸巫所操之主业,实巫而非医。《海内西经》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妾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拒之。”袁柯案:前述“十巫”中巫彭即此巫彭也,巫礼即巫履,巫盼即巫凡,巫谢即巫相,十巫此六巫名皆相近。《大荒南经》巫载民,巫载民盼姓,所以山海经所记巫去掉重名尚有十巫,故从灵山升天,或兼事医药。此时巫的权力很大,十巫立国不实,但其势力强大,统治一方,以巫为血缘地缘之主则是可信的。据考古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华大地上就分布着不少部落(部落联盟),这些部落就是以大小职位不同的巫所掌控着巫权、政权、军事大权,甚至形成了巫和王为一人的局面。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颛顼进行政治改革,把巫权和王权、政权、军权进行彻底分离,实行王权集中,巫觋也随之变成为王效力的神职人员。颛顼的改革还存在于传说之中,但是夏商以后,巫觋仅仅是普通的神职人员的事实却是有据可查的

 西王母之所以被后人所铭记,是因为她向远巡的周天子敬献了名贵特产—玉石。《穆天了传》记载穆天子得“玉荣”和“枝斯之英”(玉之精华)及“载玉万只”,可见当时西王母所辖地区出产美玉,也是周朝境内所没有的好宝贝,才使得周王穆天子和西王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据有关专家考证,当时所指的昆仑山应是现在的祁连山(具体情况见上节,这里不在累述)。

 祁连山古时就被称为神山,这不足为奇。其山上终年皑皑白雪,春夏山底却与别处无异,此种景观今人尚且称奇,并且为之津津乐道,古人对之的崇敬亦不难想象。祁连山至古就产玉石,这一点目前也为考古所证实,但其所产玉石为质量并不高的蛇纹石玉石,这显然无法打动穆天子。除非在离祁连山不远的某个地区产更好质量的玉石,或者说西王母根本就不是住在祁连山上(事实上迫于环境,也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只是后人的误传或者杜撰),而是住在祁连山附近的某个产优质玉石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吗?有,就在甘肃境内(地点保密)。

 因为:一、1、这里遗留着数百个古玉采坑(地点保密),多数为闪石玉,也有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多样,有深绿、浅绿、浅黄、墨色、白色等多种。从开采年限上看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西周时继续被开采,应该没有问题。2、这里出产的玉石为闪石玉,质量远远高于蛇纹石玉石。进贡这样的玉石才可能打动穆天子的心。3、此处海拔虽逊于祁连山,但是高山林立,又离祁连山不远,最有可能是西王母及其领导的部落安身立命的地方。4根据考古资料表明,马家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所用的玉料多数出至于此。这种玉料在其它文化遗址中也已被发现

(二)、受生产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就地”、“就近”、或“就地区”取材创造了玉文化传播的最大可能。玉石作为石头的一部分,最后脱石而出是先民劳动生产实践的结果。人们在制作石器的时候,发现了玉石的不同,但是这一发现到选择玉石而用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采集水晶打制石器用于生产;距今1.8万余年的山顶洞人以白色石灰岩磨治、钻孔做成珠子串起来佩于少女头上或胸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3件闪石玉砍斫器旧石器,出土于距今1.2万年前的海城市小孤山仙人洞旧石器晚期遗址之中, 之后,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的玉块、查海文化的玉块、匕、珠等玉器出土了,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最古老的玉器,因其工艺既有先进性,又有原始性,还不是“完整”的玉器。即便如此在此玉块之前仍有一个更为古老的原始工艺阶段。杨伯达先生为此提出万年玉器史玉文化史的说法。这万年玉器史即是先民们不断筛选玉石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是先民们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后作出的进一步选择。因此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石器时代会存在玉与石不分的情况,这些都是先民“就地”、“就近”或“就地区”取材的结果

(三)、先民制玉的最初重要条件是当地应有玉石资源,后期存在商人或者交换乃至战争掠夺获取玉石的途径,目前还没有被考古发现所明确。初期没有玉石资源就谈不到对玉石再到玉的认识。人们认识玉、用玉、专门制玉用来使用,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从河滩或者谷地等地方无意捡拾到玉石,并从石堆中发现它;或者人们就是把玉石当作石材来开采并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最后累积起玉石的观念,这一切的出发点必须有玉石资源,这是基础也是关键。人们对玉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解决了加工等一些难题后,才可能加工制作玉器。正因为玉器加工的难度以及玉器的鲜明色彩,使玉器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伴随着先民的意识形态而发展成了“神物”,并凌驾于其它器物之上,成了人民心中的主宰。这时候,人们开始千方百计寻找玉石,同时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对玉石进行选择,甚至不惜人力和物力,放弃现成的劣质玉石,到力所能及的地方获取更好的玉石。就算此时,人们的活动范围,也不会太远。据有关研究,一般人们不会到离开居住地1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获取资源。农民 一般在步行1 小时的范围内经营土地;采集──狩猎者则主要在距居住地步行2 时左右的范围内活动。那些拥有优质玉石资源的地区,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技术和产量,玉文化在这种态势下尽可能得到普及

“玉本是一种矿物,有质地、色彩、光泽之美。原始人群在寻找石头打制工具的漫长时代里,发现了一种与常见的石头不同的材料,其质地缜密、色彩鲜艳、光泽晶莹、沉重坚硬。起初,它被用以制造工具,即“以玉为兵”,同时还制作装饰用的玉器。以后,便将其称之为“玉”。分布于各方的原始族群都经历了从石中筛选出一种特殊的石头——玉的过程,并且都有各自的名称,如珣、玎、琪、环、等100种均为玉名”(注解8)。

 从甘肃的实际状况来看,这里的玉石被人所识、所知、所用的那一天开始,这里的寂静就被繁忙的采玉声所代替。这里到底出产了多少玉石虽不为人知,但是这里巨大的玉石资源无疑为生活在这里的先民(这一地区乃至更远的地域的先民)提供了方便的识玉、制玉条件。在这里的古玉采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几处加工石器的石场。有还很粗糙的打制石器,也有磨制的非常精美的细石器。从那些多种多样的磨制石器来看,当时的先民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生产力。一些古玉矿井残留的迹象表明,先民曾经用石器对玉矿进行过一定规模的开采,有的矿井从地面到井底斜巷距离有7080米。从当时的开采量上和这里相对落后的制玉技术来看(笔者采集到一些加工粗糙,还保留大量原始气息,算不上是玉器的“玉工具”)除少部分玉石在原地加工成所需的工具之外,其余的玉石都被搬运走,这些玉石又都到那里去了呢?总不至于被先民当作财富藏起来了吧。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种可能:(1)先民只在这些古玉矿井采玉,而制作玉器有专门的地方。实行采玉、制玉分离。造成这种原因的可能是这里经常发生抢夺玉石的战争,为了减少损失,实行这种分而制之的办法。(2)这里虽然制玉技术简陋,拿不到台面上,但是这里的开采技术却相当进步,这里的先民开采下玉石后,和其它地区的人进行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甚至是制作精良的玉器,而不用自己劳心费力制作玉器。这种交换可能在很早就存在了,他们是商人的“鼻祖”。(3)这里的人们制作玉器,和同时期不少文化一样,都随葬进了古墓,因此无法让人们了解到这里真实的制玉情况。至于一些牧民所说的这里一些古墓可能存在大量精美玉器的说法,由于没有考古实证,笔者还不敢下结论

(四)、经过笔者多年研究和调查,对照出土玉器的颜色和玉质发现,不仅大地湾、仰韶、马家窑、齐家等文化出土的玉器与此地一致,龙山文化等其它地区的出土玉器也和该地玉质存在惊人的相似,这些地区制玉的玉材也可能取自于这里(目前仅靠有限的资料和肉眼比对,还需进行科学检测进一步验证)。

据查,历史上被筛选过的玉料大至不下一百余种,如《山海经》记有玉的产地及玉山共149处;《康熙字典》仅玉名就有135种,另有美玉2、玉18、美玉18,总计173种,已超过《山海经》所记的玉产地数目。在筛选过程中,绝大部分已被淘汰,留到20世纪50年代已很少,只有和田玉、岫岩玉、南阳玉、翡翠等几种玉材。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中国不少地区的“美玉”取材于新疆和田玉,但是清代以前的情况一直缺乏足够的证据。笔者也多次到新疆地区考察过,那里玉石的存在地区多为条件恶劣,开采玉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仅靠山流水和河里拣拾,数量有限,这也是为什么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直到今日,新疆和田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道路遥远,艰涩难行。此外,新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管辖,因为政治等原因,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时好时坏,玉路始终不能通畅无虞,难度可想而知

商周之时,西戎控制甘肃一带。战国后期,日渐强大的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秦时,大将蒙恬几度出击,多少让匈奴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西汉初年,匈奴入主中原的野心复燃,汉高祖刘邦出兵30万欲以打击匈奴,却被困马邑险些丧命。汉武帝之前,汉只能用送公主和亲的方式委曲求全。汉武帝时,在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打击下,匈奴远遁大漠,汉朝在河西走廊建立五威、酒泉等四郡,把河西走廊置于中央王朝的掌控之下,但是新疆地区中央政府却鞭长莫及,直到唐代时新疆才划归中央政府管辖,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政府已无力西顾。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是,从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两条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 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绸之路北路合并;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并,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此外, 秦汉时期,还有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有三条:1、秦直道。由秦大将蒙恬所筑,从长安出发,经咸阳、云阳进入甘肃,出甘肃直达九原;2、由淳化、旬邑、宁县、庆阳、环县北上直达河套地区,向东到达朔方,向西经居延到新疆吐鲁番;3、沿陇西段北线经长武、泾川、固原北上中宁,向东到达朔方,向西经居延到新疆吐鲁番。西南丝绸之路是经四川、云南,沟通印度乃至中亚、西亚的一条道路(注解9)。由上面介绍可知,除第一条路直接过和田外,其余的道路都不走此路线。如果把丝绸之路片面理解为玉石之路,似乎有以点概面之嫌。

据悉,迄今已发现的和田玉玉器(怀疑是和田玉器,未经检验、证实)的出土地点有楼兰、罗布庄、武威、临夏、永靖、榆中、天水、静宁、庄浪等县。由此有人勾画了两条运输和田玉的古线路:(1)一条远输线由于阗、且末、若羌、罗布庄、嘉峪关、武威、榆中、静宁、庄浪至周原;(2另一条由于阗、且末、若羌进入今青海至临夏、天水,沿渭河进入陕西。如果简单把这些路线看成是新疆和田玉与中原王朝联系的玉石之路,而不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显然是不可取的。同时新疆地区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古玉采坑,清代以前新疆和田玉成规模进入中原被使用的情况还有待于商榷和考证

甘肃地区所出闪石玉用肉眼来看,与新疆和田玉出入并不大。同时,该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一端的酒泉、嘉峪关,汉朝以前一直处于中原王国的边缘,汉武帝以后归属于中原王朝,汉在该地区东有嘉峪关,西有安息军事重镇,它的玉石之路,一方面可能来至于民间,一方面可能来至于汉朝的驻军,东进中原可谓便利

[转载]古玉探析(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