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0期]补中益气丸传统功效与现代应用

 安康阁 2016-04-04
       补中益气汤之《鲁府禁方》
       公元1593年初冬,鲁王朱三畏的妃子年近50岁,患了重病,腹胀如鼓,右胁下有积块,刺痛难忍,坐卧不宁,而且伴有咳喘吐痰不止,大小便不利,四肢瘦弱,饮食不佳,痛苦难耐。很多医生治疗后都没有效果,于是张榜四方,遍求名医,一时献方者、赠药者无数。
       然而经过多位医生诊治仍不见好转,有人举荐龚廷贤。他来到王府家里,仔细询问这位王妃患病的经过,原来她得病的原因是由于惊风、恼怒,情志过度不遂而引发,逐渐发病,虽然请过多位医生诊治,结果越治病越重,已经是束手无策了。
       龚廷贤仔细摸着妃子的脉,寸关尺三部脉象,虚而无力,散乱急促,证属脾胃元气亏损过度,且肾水、心血不足,肺火亢盛,肝木太旺,湿热壅盛,病已垂危。龚廷贤仔细分析妃子的病情后发现已经是正气大虚,不可再用攻伐猛药,而应大补脾土,养肺金,制肝木,滋肾水,抑心火,清湿热,升提下陷之气。
       龚廷贤查看了以前医生开的处方,大多是用活血化瘀、消食利膈、除胀祛邪的治疗方法。他认为必须改变治疗方法,以赔补正气为主。于是采用李东垣《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味之后,进行治疗。方中重用人参、白术,加熟地、黄芩、黄连,重用人参达五钱(原方三分)。
       龚廷贤没有想到,他的处方一开出来,其他医家异议纷纷,嘘声四起。鲁王心中也存有疑惑,就问龚廷贤:“向来各位医生的处方,人参都不敢轻用,恐补邪火而动痰喘,此方所开补药不少,万一上壅,岂不引祸?”龚廷贤从容的回答说:“病以脉为主,王妃脉象散乱,正气大虚,用之无妨。”
       整个王府里,大家都为王妃的病忧心,也为龚廷贤的处方是否妥当而担心,大家议论纷纷,但病重无奈,只好试服,人参只用四钱,结果病人服药之后,一夜安稳。次日一早,鲁王感到欣慰,但又不能消除他的疑问。他凭着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问龚廷贤:“现在已是冬天,你使用黄芩、黄连这样的寒凉药物治疗,合适吗?”龚廷贤说“一般情况下,黄芩黄连的确不应该用在冬季,王妃脾胃不好,不能进食,就更不该用了。
       但是,现在她肺火盛,非黄芩不清;肝火太旺,非黄连不平。所谓‘舍时’而‘从证’也。”龚廷贤的“舍时从证”,就是不按季节服药,而是按证候用药,正是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的体现。
       鲁王不愧是一个医学爱好者,也是一个耐心细致的人,他又提出来一个疑问:咳嗽、吐痰,胸闷、气短,邪气很盛,这样的病人,你为什么还使用人参这样的补药呢?你就不怕“补虚留邪”的副作用吗?龚廷贤说,王妃的脉象,已经表现出元气大亏的征象,虽然有邪气盛的证候,不用人参就不能救元气,因此我就采取了“舍证取脉”的策略。
       鲁王点头称道说,没有真知灼见的医生,绝对不敢这样用药。又问,地黄这味药,容易阻碍胃气的下行,一般认为服用地黄会增加胀满,你是怎么认识的?龚廷贤说,王妃肺肾两脏都虚,需要用地黄补肾滋阴,方子里还有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它们一起使用,就不会影响胃气的下行了。
       鲁王对龚廷贤的回答很满意。龚廷贤进一步阐述他治病的道理说:“用补药以治胀,初服则胀,久服则通。此正是《内经》中的“塞因塞用”。
       龚廷贤所说的“塞因塞用”是中医的一个特色疗法,就是看上去胀满不通的病证,却要使用补益的药物进行治疗,正气充足之后,推动升降的动力得到加强,就可以通畅了。也就是用“补”的方法,达到“通”的效果。鲁王听了龚廷贤的解释,甚为折服,就用这个药方继续治疗。服用30多剂之后,全身的症状逐渐改善。
       鲁王对于龚廷贤的医术大加赞扬,为他赠匾题字“医林状元”,并要赏赐他千金加以酬谢。但龚廷贤不接受金钱赏赐,而是希望将自己多年所集医方加以刊刻,以利后世。鲁王对于他的这种高尚的精神,甚为赞赏,愿意出资赞助。
       于是,龚廷贤将自己医方和鲁府所藏秘方编在一起,于1594年刊刻出版,书名就叫《鲁府禁方》,这部书流传至今。龚廷贤不以千金为贵,而以医书为重,实在是利在当时,功在万世。


 
       补中益气汤的传统功效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创立的,来源于“脾胃论”,方子的组成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
       李东垣主张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五脏间关系而用药,并通过对补中益气汤化裁加减,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惟其病机皆为劳倦内伤,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或清阳下陷所致,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时制宜及异病同治的思想,而异病同治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泻肚子,有的人还脱肛,体检就会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子宫下垂等等。
       对于这类疾病,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降低,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方子里面的人参不用说了,这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而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就是加强人体的外边的防御系统,如果把黄芪给蜜炙了,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方子里的炙甘草也是补脾胃之气的,黄芪、人参、炙甘草是消除烦热的圣药,这个烦热就是由于中气不足产生的虚火,方子里还有白术,这是燥湿,补脾经之气的,因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脾,“脾气一虚,肺气先绝”,所以方子里面也尤其照顾到了脾经。
       在补气药使用较多的时候,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就会去除因补气太多引起的气闷,胸闷等不适。在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补血,因为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气虚的同时,血也一定是虚的,而一下子补了这么多的气,一定要考虑将它们引导转化为血,所以加上了当归,这样就可以让气血的转化正常了。
       虽然补气了,可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中气下陷,方子里面就用了升麻和柴胡,量都非常的少,升麻是升阳明之气,柴胡是升少阳之气,这能整个方子的药力往上走,达到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引起的疾病。


 
       补中益气丸的现代功效
       近年来,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常用于消化、肝胆、内分泌、呼吸、泌尿、妇科、男科、骨科、自身免疫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代临床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相当广泛,本方具有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肌张力、提高免疫功能、抗缺氧、增强体力、抗肿瘤、纠正贫血、抗疲劳、护肝、抗菌及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所以可应用于多个脏器及系统疾病的治疗,涉及到临床多科疾病百余种。但其病机皆为劳倦内伤, 脾胃气虚, 中气不足或清阳下陷,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本方传统功效在治疗虚热感冒、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气虚发热方面,疗效已经得到肯定。因为本方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也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近年来,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常用于消化、肝胆、内分泌、呼吸、泌尿、妇科、男科、骨科、自身免疫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一)通过抗疲劳、抗衰老,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来治疗治疗体虚体弱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视力模糊、失眠、老年气虚感冒、乏力、白细胞减少症、眼睑下垂、美尼尔综合征。
       (二)通过益气健脾,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来治疗胃下垂、胃溃疡、胃粘膜损伤、便秘、慢性腹泻、脱肛、肠道易激综合症。
       (三)改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进程。治疗慢性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肝炎、改善肺通气、缓解肺纤维化、喘息性支气管炎。
       (四)调节内分泌系统,提升精子数量和活动力,治疗男子不育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提高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治疗妇女子宫脱垂、脱肛、习惯性流产、白带过多、崩漏、月经不调、月经疼痛。
       (五)治疗大小便失禁,女性尿道综合征、老年女性的泌尿系感染、产后尿潴留、产后及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
       (六)通过改善骨代谢,来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七)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突变。
       我们当代人要汲取补中益气汤的思想精华,挖掘古人智慧,在继承古方的基础上,将其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为现代人健康服务,使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基本特点在补中益气汤的具体运用中得到充分体现,为诊治各种疑难杂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汤)经过科学组方浓缩精制而成,其与中国市场上的中成药不同的是每一味中草药原料都预先严格根据欧盟法律控制安全性,尤其是重金属限度检查,铝、汞、砷、镉和农药残留等,并对投料前的中药原料控制有效成分含量。中国市场上流通的中药产品通常是不控制这些指标的,这就是许多患者反映,为什么在中欧和匈牙利市场上买到的欧洲标准的中成药比国内市场上同名产品疗效更好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