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环境报电子报

 厚土一个人 2016-04-05

 ◆本报记者昌苗苗 通讯员郑伯春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上下大力气,目前已安装并联网污染源自动监控点位1509个,监控范围覆盖了全区制糖、酒精、淀粉、造纸、水泥、化工、火电、城镇污水厂、垃圾填埋场等众多重污染行业。

虽然污染源监控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个别排污单位仍存在擅改监控设备参数、稀释排放等种种违法行为,影响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数据作假的方式有两类,一种是利用修改设备工作参数等软件,让监测显示数据与真实排放数据在系数换算时产生多位倍数的偏差,产生达标假象;另一种是采取破坏采样系统等硬件手段,让监测设备采集不到真实样品。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广西,鉴于目前的数据造假问题,环境保护部在2015年年底也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将被严惩,并于今年起实施。

广西除了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惩治外,近几年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从污染源监控的硬件、软件、体制方面开展了探索。

硬件

环保云“一石三鸟” ,为服务器“减压”

系统硬件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数据准确和有效的保障。“磨刀不误砍柴功,保障数据准确真实首先要做好硬件工作,畅通数据传输渠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队长蒙美福介绍说。

据介绍,广西原有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采用传统的国家、省、市到排污单位现场端“一”字型的三级网络传输部署,随着污染源监控覆盖面扩大,新增监控点位增多,现在每日各类数据吞吐量已超过400万条。经过7年多的高强度使用,各市部署的系统服务器硬件早已不堪重负,数据不安全、传输故障等问题突出。

为此,广西通过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将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自治区级污染源监控中心服务器等硬件的升级改造上,引入云计算虚拟化解决方案等技术,将新旧服务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创建“一个平台、分级共享”的环保云架构。

这样实现了一举三得,不仅攻克原有硬件问题,确保现场端数据稳定传输,有效保障数据完整性,可容纳相关部门单位同时登陆平台进行数据修约、达标排放等,还使得管理网络的扩展性得到增强,大量减少了后续重复建设的投资浪费。同时,原有市级服务器转换成异地备灾系统,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减轻了各市人员日常维护的负担与后期运营的资金压力。

软件

重新打造自动监控系统,强化属地管理

除了在硬件上下功夫,广西环保厅对软件也进行了改造。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软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监察、监测、信息等环保部门共同参与,以及排污单位和第三方社会化运行单位等的配合,而以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更多地发挥数据统计和报表功能。为此,广西环保厅厅党组认为,打造一个让数据“开口说话”的新系统势在必行。

2015年,广西自主研发了新版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于2016年1月1日上线试行,将自动监控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与社会化运行管理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属地管理和各地网格化监管方案,以排污点位为圆心,采用实名制方式,将排污单位、社会化运行单位、监控中心、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总量减排等相关单位或部门辐射到整个网格化管理体系中,进一步完善和增强企业监管基础信息。

新系统能够实时统计超标、异常、停运、故障等信息,通过自主制订数据规则,系统能智能分析各种上传数据并自动分配各项工作任务,将污染源超标预警及查处、设施运行异常分析报警、有效性审核任务、总量超标提醒等一系列任务落实到具体经办人手上。

此外,系统还可以对排污点位时间轴上的每条监控数据进行解释说明,可以按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流域、行业等对排污单位进行归类统计,从宏观层面对各辖区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测分析,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数据质量。通过应用排污点位运行数据质量等相关系统指标,还可以随时对排污单位、社会化运行单位、各级环保部门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可以说,广西依托新系统实施分级监管、强化属地监管、理顺各方关系、规范管理行为的建设初衷已初步达成,这也是对环境监察、监测垂直管理的一个有益尝试。” 蒙美福表示。

据了解,新系统上线已经带来明显成效,自1月份以来,每月发送短信提醒近8万条,已联网排污单位中涉嫌各类主要污染物日均值超标的处理任务,已由每月2000多件下降到目前的1000多件,企业排放综合达标率明显提升。

此外,由于新增小时异常数据规则和编写检测程序,明确排污单位对数据负责的主体责任,环保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数据质量也有了提升,疑似小时异常数据已从1月份5万余条下降到目前的2万余条。

引入飞行抽检机制 直接补助社会化运行机构

机制

在打造软、硬件的同时,依托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广西进一步从机制上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社会化运行改革。

广西创新性地引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飞行抽检机制,采用预先不通知企业的突击和暗查方式,对全区已联网、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排污单位监控点位上的所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抽检比对监测,重点抽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反应超标或数据异常的监控点位,群众多次信访或集中投诉的排污单位等。

“自治区本级飞行抽检将每月对各市开展飞行抽检工作,每季度选择4个以上的设区市。结合监督性监测工作开展实际情况,侧重抽查非国控企业。”蒙美福介绍说,2016年第1季度,自治区对12个地级市30余个排污点位进行了自治区级的飞行抽检。

此外,广西进一步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各类社会化运行单位积极参与排污单位的委托运维工作,并利用系统定期统计分析工作效能,以季报或年报方式公开评估排名,实行优胜劣汰。

同时,广西不再将自动监控设施补助资金拨付给排污单位,而是直接拨给第三方社会化运行单位。但参与政府社会化运行维护补助的运行单位,比对监测不合格的,不仅要扣除运行补助经费,还要对外通报,情节严重的将严惩并列入黑名单。

“飞行检查配套补助资金加大了对环境监测和监察部门的补助,增强了社会化运行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提高了补助资金使用效能,推动全区工业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解决了已联网非国控监控设施无法应用环境监管等问题。”蒙美福表示。

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并督促排污单位将一些年代久远、故障频发、长期不能通过比对监测、不支持远程反控操作等功能的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整改期满后仍未能通过检测的产品,将实施再整改或定期强制淘汰更新,让设施发挥更大效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