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成语让其蒙羞几千年,原来郭氏祖先这么威武

 莲心耐烦 2016-04-05


  三门峡人一说历史,就会提起虢国。可外地人一听虢国就想起成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哈哈,你们那里就是被人家轻而一举消灭的弱小虢国?虢国在外地人眼中似乎就是软弱可欺、国破家亡的代名词。提起它,三门峡一些人似乎觉得脸上无光;提起它,由它衍生的郭姓人可能会甚感不爽!

  

  可虢国真的是这样吗?历史真相告诉我们,虢国在当时是何等的威武,虢国族人在周朝是何等的高贵!


  据史料记载,虢国原封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周晚期(公元前774年)举国东迁至今三门峡一带。



  虢国疆域东起河南渑池;西至灵宝、陕西华县、潼关;南达卢氏;北到山西平陆;东西长约200多公里,南北宽约130公里。在东周初年,其国土面积之大是少有的。


  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左右臂膀,辅佐周王征伐,参与大事决策,对周王朝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这在当时极其少见。进入东周后,周王威严日渐衰落,几乎全靠虢国来支撑。虢国国君整天为周王东征西讨(如平定“王子颓之乱”、“讨伐樊皮”“败犬戎于渭水”、“败犬戎于桑田”、“出征郑国”,还曾三次“讨伐晋国”等)。可以想见虢国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强势。由于虢国国君对周天子衷心耿耿,未能全心顾及自己国家,最后(公元前655年)遭到晋国偷袭。

  

  由于时代久远,历史记载较少,现在包括周王朝的史料都不详细,何况虢国?现存的虢国资料不仅少,又十分零散。很多有历史知识人都难以说清当时的历史,何况普通群众。以致于虢国今天就只能靠“假虞灭虢,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虢国以一个“家破国亡”的形象蒙羞几千年。现在通过一些历史学家的整理研究,虢国有了较为系统的史料这些史料让人们明白虢国是一个强势威武的国家,通过这些史料还原了虢国真正的面目。

  

  如果这些历史的资料,还不足以说服您的话,你可走进虢国博物馆: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和规模宏大的车马,展现着虢国时期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历史上最早利用太阳能取火的用具“阳遂”是虢国人的聪明智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剑”更是改写了中国的冶铁史……1万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诉说着当时虢国在经济、文化的繁荣。博物馆内十余本游客留言簿上写满了赞叹与好评。


  

  虢国玉柄铁剑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炼铁,距今2800年。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剑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属西周晚期器物目前前存于河南博物院,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剑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竹子(竹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君子),竹节分明,玉质细腻,温润光滑。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连接剑身和剑柄。由于埋藏久远,剑身已断为两截,鞘身也因锈蚀与剑身粘在一起,无法剥离。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柄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而炼渗碳钢就是由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而成,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

  

  玉柄铁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这就是虢国,一个周朝时少有的强势威武的国家。

  

  虢国璀璨的文化保留在遗产中,也在郭氏后人的血脉中不断传承。虢国的后裔以郭为姓,称郭氏,并世代流传。诸多历史研究表明,三门峡是中华民族郭姓的发源地,虢国是郭氏华人的根。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的郭氏宗亲代表曾多次到三门峡寻根祭祖。三门峡海外联谊会和虢国博物馆都在积极为郭姓族人寻根祭祖服务。4月2日,来自郑州和三门峡700多名郭氏宗亲再次前来祭祖。


  

  您是三门峡人吗,咱应当为虢国正名,应当为虢国自豪……看到这条微信您会怎么做?

  

  您姓郭吗?咱应当在家谱中写上祖先虢国的辉煌与威武,咱更当为族先正名而鼓与呼。这条微信能表达您意思吗?


(微信平台从今天起开通赞赏功能,用于对原创作者辛勤的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