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婚 大婚,又称大昏。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礼记·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孔颖达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清·赵翼《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期届大婚移殿早,礼尊正嫡过宫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是什么话!无论皇上大婚多年,况且满汉没有联婚之例,那裏来的这个话。 皇上大婚一般指这位皇帝登基之前没有娶过正妻,是登基以后结的婚,这场婚礼被称为皇上大婚。要是皇帝登基之前已有了妻室,那么登基后也不会举行大婚。即使第一位皇后死去或被废,再另立皇后,也不会再举行大婚。 举例:康熙继位后与赫舍里氏结婚,赫舍里氏被册封为皇后,这是大婚,赫舍里氏又被称作康熙的元皇后。 大婚在古代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能举行大婚的,一般是在很小的年龄就即位做了皇帝,“皇帝大婚”更可以看作是一场成人礼,表示皇帝长大了。绝大多数举行过“皇帝大婚”的皇帝,都是在婚后真正亲政的。 现代的大婚现某些名人举行婚礼也被冒用为“大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