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怀中如是说:对话人生终极命题

 司马怀中如是说 2016-10-07
对那些关乎生命最为重要的问题,每一个思想独立的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不为其它,只为它是关乎我们生命最为重要的问题。

                                                                                                       ——题记

人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又该是怎样一个存在?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解答,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我也有属于自己的解答,我的这个解答是这样的。

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在这里我把它们分别称为“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前者指的是我们的这副“臭皮囊”,后者指的是使我们这副“臭皮囊”运转的一切存在。

对于很多人而言,我们这个“臭皮囊”是由我们的父母所给予的,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而,在我思考的结论中却并非完全如此。我认为:对于我们的生 命而言,我们的父母最多也就是给了我们一个“药引子”,而并非是给予了我们有关于生命的一切。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我们也都知道,我 们身体中的细胞处在一个不断地更新替换的过程中;我们还知道,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计算,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在我们七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换”了一遍了。按 照这种说法,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我们的这副“臭皮囊”在我们七岁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我们父母当年所给予我们的那副了,而是一副全新的“臭 皮囊”。我们的父母们对于这副全新的“臭皮囊”的最大贡献也就是给予了它一个可以使之发生作用的“药引子”——受精卵——而有关于这副全新的“臭皮囊”的 其它一切其实都与他们并无太大关系。也许有人会说:“受精卵中蕴涵的DNA 序列才是决定我们这个个体的最重要的要素,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才是决定我们你所说的那副全新的‘臭皮囊’的人”。如果真遇到这样的疑问,我想问大家一个问 题:“在那个还是依靠中药治愈疾病的年代,很多药方都需要一味‘药引子’,如果没有这味‘药引子’,这副药剂就不会产生多大的药效,而一旦存在了这味‘药 引子’,这副药剂就会产生理想的药效。这时候我们是说‘药引子’起了决定作用,还是药本身起了绝对作用呢?大家据此类推,就可以明白我为什么会把受精卵当 做‘药引子’来喻指而不是其它了。当然,药本身和‘药引子’两者对于治愈疾病来说都非常重要,且这个重要程度也很难去区分一个主次。而我之所以如此强调, 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药本身和‘药引子’对于治愈疾病都非常重要,就像受精卵和构成我们‘物质生命’的所有物质一样重要。当大家能够认识到此的时候,也就应该 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对待构成我们‘物质生命’的所有物质了”。

现 在再回过头来继续分析。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要摄取食物,而且这些食物都会经过我们的消化系统“消化”,从而生成各种维持和供给生命的基本物质;我们还知 道,这些被生成的各种基本物质又会通过一定程序转化为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我们这副“臭皮囊”是由这些基本物质组成的, 也就是由我们所摄取的食物转化生成而来的。而这些被我们摄取的食物又是怎样来的呢?运用与上面一致的思维思考此问题,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这些被我们所 摄取的食物是来源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的。于是,我们便可以再通过推论得出:我们的“物质生命”,也就是我们这副“臭皮囊”的绝大部分或者说全部都 是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物质世界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物质生命”只是这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说清楚了第一个“组成”,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二个“组成”。

我 们的“精神生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精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不太好解释,为了达到更好的解释效果,在这里我把“精神”等效于“知识”。当然这个 “知识”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已存在的被人们所知晓的可以直接进行传播的“知识”,另一种是还未诞生的暂时还不被人知晓的还不可以直接进行传播的“知识”。 在这里,我把那些由一些已存在的被人们知晓的可以直接进行传播的“知识”,通过一定的吸收、理解、消化、组合而形成的新的“排列组合知识”归类到第二种 里,也把那些常被我们称为“原创”的知识,当然是指符合定义的新的“原创知识”也放在第二种里。为了便于说明,我分别给这两者用两个名词代替,前者称之为 “已确定知识”,后者则称之为“未确定知识”。其实,在这里我已经差不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没有任何纯粹的“原创知识”,也就是说任何所谓的“原创知识” 都不可能不与“已确定知识”产生联系而凭空产生,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所谓的“原创知识”(此处也可以用即将成为“已确定知识”的“不确定知识”来代替)一定 和“已确定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哪怕这种联系微乎其微,微乎其微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就像我之前说:我们这副“臭皮囊”在我们七岁左右的时候,其实就 与我们父母所给予我们的那副“臭皮囊”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可就算是没有太多关系也终究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这个关系就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一个“药引 子”——受精卵——,如果没有这个‘药引子’,这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未确定知识”与“已确定知识”之间的关系与此类似。

如果大家认可我对“精神生命”的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接下来的话题了。

“已 确定知识”中的绝大部分不来源于我们,而是来源于他人,那些经由我们自己本身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已确定知识”除外。在这里,这个“他人”可以是我们的父 母,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亦可以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人,甚至还可以是那些已经逝去的“前人”,只要是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可供我们学习的 “已确定知识”,无论“他们”是谁均可以。当然,这些“他们”之中,“前人们”所占有的比重应该是最重的。其实,即使是那些经由我们自身排列组合而形成的 “已确定知识”和那些在我们进行排列组合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已确定知识”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精神生命”),无论是“已确定知识”还是“未确定知识”均与“他人”的“已确定知识”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甚至可以绝对的说:“我们的绝大多数“知识”也就是我们的绝大多数“精神生命”是来源于“他人”的,而不是全然是我们自己本身就具有的”。

如果这一切都成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有关于我们的一切,那些曾被我们习以为常是专属于我们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我们的,而全然是外界的。如果这种说法能够被认可,那么接下来的推论就很好说了。

因 为我们的“物质生命”是来源于外界的,所以我们所有人的“物质生命”是“同源”的;因为我们的“精神生命”是来源于外界的,所以我们所有人的“精神生命” 也是“同源”的。再加上之前所说的“人的生命是由‘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组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个体人与其他的个体人之间的关 系也是‘同源’的呢?”。如果是我们每一个个体人与其他的个体人都是“同源”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对待这些和我们“同源”的其他个体人呢?也许有人会用 我之前的逻辑来反驳我说:“你之前不是说到‘药引子’吗?那我是否可以把这个‘同源’理解为一个‘药引子’,而真正发生‘药效’的其实还是我们每一个个体 人的‘特性’”。如果你们真的如此反驳,我确实不太好回答。不过我想说的是:“我在之前说过一个词,叫做‘原创知识’,个人觉得这个‘原创知识’应该就是 我们每一个个体人‘特性’的全部反映。虽然这个‘原创知识’不会纯粹属于‘原创’,但它确实是推动我们每一个个体人与整体人前进的动力所在,也是我们每一 个个体人之所以存在并作出属于自己的努力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如果人类社会没有这些新的不是很纯粹的‘原创知识’的产生,而只有对‘已确定知识’的使用,用 我老家的一个俗语来说就是‘炒剩饭’。那么我们这个人类啊,其实就和那些不会‘进化’的低级‘机器人’差不多了。”

我们在宣传单上是这样介绍本次分享会的主题的:“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将到哪里去?人究竟会死吗?”。之前的分享其实已经回答了前面两个问题。在这里,我对之前的分享做一个简单地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分享。

我 的总结是这样的:个体人是由“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两者融合而成的一个“生命整体”。在这个“生命整体”中,无论是我们的“物质生命”还是我们的 “精神生命”都是来源于除“我们自身”之外的外界的,而与“我们自身”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就算有必然联系,这个必然联系最多也就是:“我们自 身”其实也只是一个“药引子”。因为有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所以有关于‘我们自身’的这一切才能有所体现。既然我们每一个个体人的“物质生命”和“精神 生命”都是来源于外界的,且对于任何一个个体人而言,这个外界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人和其他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之间其 实都是“同源”的。既然都是“同源”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个体人之间为什么不能真正做到“情同手足”呢?你的“生命整体”来源于这个外界,我的“生命整体” 也来源于这个外界,虽然你和我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绝大部分是相同的,都是来源于这同一个外界的。就像在我们已往的认知里,我们和我们的亲兄 弟姐妹们都是由同一父母所生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情同手足”。现在我们同样是由同一个“父母”所生,只不过这个“父母”不再是某一个可以具体感知和描述的 对象了,但我们确实是由他们所“生”的啊!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到像之前那样“情同手足”了呢?为什么我们之间还要存在那么多隔阂,那么多龃龉,那么多斗争 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我当做你,把你当做我,你我不分,情同手足呢?不好意思,有点激动,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继续说。之前我总结的是个体人,大家可以把这个 个体人推到总体人的范围,然后你所得出的答案就是“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了。

回答了前两个问题,现在该回答后面两个问题“人将到哪里去?人究竟会死吗?”了。

在 我进行之前的分享的过程中,我可以肯定大家一定会想:“按照你的这种想法,那我们每一个个体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了,‘人人皆同’的结果只可 能有一个,那就是‘人人皆庸’”。大家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确实是我们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拥有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之 前写的一篇文章“四悲哀”,看完之后大家就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的限制会有多大了。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回答那两个剩下的问题,我 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分享。

我 强调大家的“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也就是我们的“整体生命”是同源的,我也强调大家应该“情同手足”,不是为了剥夺大家的创造性。恰恰相反,我真正的 想法是想通过此来提高大家的创造性。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集体而言,他们的创造性被损耗最严重的地方不在他们一致对外的时候,而是在他们进行无休止的内 耗的时候,人类社会这个集体也同样如此。我们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人类在内耗中损耗了多少能量,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能够转移到改善我们人类自身上来,我 们人类又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这个成就是我们今天能够估量的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选择原先的老路一直愚蠢的走下去呢?

好了,我还是不做情感的宣泄了,虽然我离理性的大门还很遥远,可我还是崇尚理性的,所以我还是继续运用我那浅薄的理性来为大家进行分析吧!

之 前说到“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我们的“物质生命”是来源于外界的,我们通过摄取食物来不断更新我们的“物质生命”,而且这种更新是必须的,是不能缺 失的。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必须的更新当做我们穷奢极欲的借口,相反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物质生命”只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时,我们就应该像之前对待我们自 己的“物质生命”那样去对待整个物质世界。我们中国人经常强调一种境界:天人合一,这种境界在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物质生命”只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之 后,就应该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境界之一。我们的“精神生命”是来源于外界的,我们通过对“已确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来富裕我们的“精神生命”。与此同 时,我们也通过不断地吸收、理解、消化、组合那些“已确定知识”,从而创造出因为我们自身的存在才被创造出的新的“已确定知识”。这个新的,因为我们自身 存在才被创造出的“已确定知识”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奋发进取的努力的原因所在。

也 许大家此时又要说了:“你这样说还不是和之前那些‘道德教育者’一样,期冀自己能够通过‘道德力量’的引导来促进大家奋发进取?”。大家这样说是对,但大 家要知道的是:“道德”其实是一种“契约”,因为这种“契约”暂时符合人类社会需要,所以大家就约定俗成把它作为一种“道德”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用于约 束大家。可我们也知道“道德”的范围是在不断延伸的,因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那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道德”的范围会不断的延伸呢?这是为什么 呢?这是因为很多被证明是符合人类社会需要的东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不断产生并被加入其中。这个证明其实就是一种通过理性思考的过程。这就可以说 “道德”也是理性思考的产物,而不是凭空捏造的。既然是理性思考的产物,那么我接下来的解释应该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我 们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有一种特性——自存性——人类也不例外。什么是“自存性”呢?说的简单点就是“自我保存的特性”。“自我保存”不太好理解,我 换一个词,用“唯利是图”来代替它。虽然“唯利是图”这个词不太雅观,然而它确实是能够非常生动的描述“自存性”这个词的。就像大家今晚来参加我的分享 会,其实就和你们身上的“自存性”有关。也许我们对它的感知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它确实存在,而且还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巨大。就像我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办这样一 场分享会,还不是因为“自存性”在作祟,因为我觉得做这样一件事对我更有价值,所以我就选择了这样一件事。当然这种“唯利是图”也是分境界的,有些人看到 的是眼前的利益,有些人看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利益,有的人看的是数百千年的利益,有些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有些人看到的是整体的利益。但我个人觉得: 无论境界如何,究根揭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只不过因为理性的程度不同,有些人觉得剥削他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有些人觉得服务他人能够最大限 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这是价值观的差异,但说到底还是理性程度的差异。我不敢说自己理性程度比较深,但是我知道的是:高中学生物时,我就觉得“共生”关系 是超越“竞争”关系与“捕食”关系等其它关系之上的一种共处形式。等我再看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后,我就把合作共赢当做了自己的信仰之一 了。因此也就有了我上面所推论出来的一切,因为我信仰“共生”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人们常说的“最大的无私就是自私”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个 体的人有“自存性”,整个人类也应该是有“共存性”的。所以我在繁星知行社的章程中写到:“人类是为了人类能够长久幸福的生活下去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为 了这个人类的“自存性”,人类应该更和谐的和自己身处的这个环境相处,也应该更大程度的减少花在内耗上的能量以增加在改善人类自身上的能量,唯有如此,人 类才有可能真正长久幸福的生活下去。“物质生命”在我们死后进入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中,“精神生命”在我们不断地向外界传递我们的“精神”或者说是“原创 知识”时而进入没有终点的循环之中,这个外界包括亲人、朋友、熟识的陌生的人,还包括那些将来的人们。这就是个体人将会走向何处的何处所在,也是人能够亡 不死的原因之所在。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个走向何处的过程中,达到“亡而不死”的高度。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人将到哪里去?人究竟会死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吧!

好吧!今天的分享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