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的墓志铭】沈从文: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岚韵 2016-04-05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934年他创作完成的小说《边城》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文学作品之一。他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也乐意别人称他乡土作家。今天《大家的墓志铭》让我们走进这位文学大家的传奇人生。

在距离凤凰县城中心三里地之外的听涛山下,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坐落于此,一块重约6吨的天然五彩石的正面,镌刻着他的墓志铭。

沈从文墓志铭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段铭文由他的妻子张兆和从他没有发表的作品中选定,从他的书法中集字镌刻而成。其中的深意,只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寻找。

凤凰是一个历史上为镇压苗族而建立的湘西小镇,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这里,有着苗族血缘的沈从文生活在其中,故乡的人和事深入骨髓。在沈从文9岁时,辛亥革命爆发,凤凰城也发动了起义。大批起义的苗民被杀,屠杀持续了一个月。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沈从文对滥用权利感到厌恶。

沈从文:我大概是个脑子太实际的人,但是充满了幻想,所以对一切事情也不太悲观,而且历来我不大相信权利的,我不喜欢,我也没能力争,我只觉得智慧这个东西比权力重要。

沈从文生平

喜欢幻想的沈从文从14岁开始在沅水边当了六年兵。1922年,20岁的沈从文告别湘西,只身闯荡北平,去学习文学创作。大城市的身世漂泊,让沈从文感受到他与都市人之间有着比关山阻隔更难以跨越的心理上的阻隔。而那千里沅水的美丽风物和人事哀乐开始萦绕于心,沈从文便在笔端将这深沉的乡情化成了动人的文字。小说《萧萧》、《丈夫》,在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时,暗带对人生的些许哀怜。

1924年,沈从文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等刊物上发表。四年后,当胡适聘请沈从文到上海去任教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第一次上课,学生里就有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大一学生张兆和。

1934年,小说《边城》发表,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在《边城》要拍成电影之前,沈从文对凌子枫说:他借沅水流域一个小城,被一个普通人的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与沈从文同时代的作家,大都描写社会的黑暗面,而他却描绘了人性的纯洁美丽,对生命的信念和期待。沈从文成了当时不合潮流的另类作家。 写乡下人,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坚持按照自己的感受来认识世界,即使他从1948年开始,再也没有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也不改变自己。

解放后,沈从文被安排在历史博物馆做文物讲解员。于是,一个作家转变成一位学者,先后撰写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沈从文的世界里,只有湘西这片土地能激发他。1957年,沈从文回到边城,渡船过来了,引船的是一个梳双辫的女孩儿,霎时,自己笔下的翠翠和眼前的女孩儿重叠着,让他感到生命的冲击。1982年,80高龄的沈从文在亲属的陪同下回到凤凰,面容上浮现的是幸福和满足。1988年,沈从文去世了。1992年,遵照他的遗愿,家人将他归葬故乡凤凰,人们立碑纪念他。

沈从文的墓志铭呈现的是一个被称为是另类作家和学者思考世界的方法和角度。一生远离主流,被称为另类作家的沈从文,个性柔和而倔强,从士兵到文学家到学者,从湘西到北京再到湘西,沈从文用他一生的创作向世人描绘了一个美得让人心碎的乡土世界。祝愿这位心底沌洁的老人在自己的乡土世界里安息!(央视记者 王焕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