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阳虚保健处方不一样

 xxjjsdt 2016-04-05

《女医·明妃传》剧情回放:

徐夫人因咳嗽不断,说话无力,面色发白,痰清淡,常发冷、出汗,被女医允贤诊断为阳虚,故嘱平时喝些甘草干姜水,甘草2两,炙干姜4两,煎水喝。徐夫人用过甘草干姜水后病情突然恶化,一命呜呼。徐侍郎认为女医开出的药方有误,致夫人死亡,故将其告上公堂。原来徐夫人隐瞒了病情。吃药前,徐夫人下痢(腹泻)十余天,还有咳嗽、盗汗等症状,属久下阴虚之症,服用过滋阴药。而遇到女医时,徐夫人下痢刚痊愈,故只说了咳嗽等症状。所以,太医院评说是因为女医未分清阴虚阳虚,使徐夫人最终因阴液损耗过度、阳气亡尽而病故。

阴虚阳虚表现各不相同

阴虚、阳虚是中医特有的一个诊断名词。中医诊病讲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是中医诊病的首要之务。就功能活动状态而言,兴奋、活动为阳,抑制、静止为阴。中医学认为,当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人体的生命活动便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疾病发生发展则是阴阳失调,出现阴阳偏胜或阴阳偏衰的结果。那么阴虚、阳虚具体可表现为哪些症状呢?

阴虚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

阳虚临床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苔白,精神不振,大便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小便清长,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等。阳虚多由病程日久,或久居寒凉之处,阳气逐渐耗伤,或年老命门火衰,或过服苦寒之品,损伤阳气而成。

甘草干姜水不会置人于死地

中医诊病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辨证不能只靠症状,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剧中女医见到徐夫人时,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确似阳虚之证,然而仅凭其症状就判断为阳虚,有失妥当,因此可能造成对病情的判断错误。其所开处方“甘草干姜汤”,出自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

剧中在此处有明显的错误,即两味中药的药量用反了,而且剧中所提到的“炙”是一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把药材与液汁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炙法主要包括酒炙、蜜炙、姜汁炙、醋炙等。干姜一般是不用炙的。只有甘草才会用蜜炙的方法来炮制,以增强其补益的功效。这显然是编剧的失误,在此不做讨论。那么,甘草干姜汤到底有什么功效?是否会置人于死地呢?

甘草干姜汤中炙甘草主要作用是益气和中,干姜主要作用为温中复阳,可用于阳虚之证。结合剧情,徐夫人之前有下利阴虚的情况,而女医见到徐夫人时又确有阳虚之证。这是因为下利日久,必然阴液亏损、耗气伤阳,造成阴阳俱损之证,也就是说徐夫人可能同时存在阴虚和阳虚的证候。所以当时允贤未仔细诊查徐夫人的病症,仅凭片面的症状就做出判断,造成了诊断的不全面和不准确,用药出现偏差。但甘草干姜汤药性平和,服用此药也不至于使徐夫人殒命。

阴虚阳虚都有穴位处方

从剧中我们无法得知徐夫人的具体死因,但是,阴虚、阳虚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穴位是人体健康的钥匙,找对钥匙就可以开启健康之门。下面给大家推荐一套针对阴虚、阳虚的穴位处方,不妨一试。

治疗阴虚的穴位:太溪、照海、三阴交、涌泉。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有滋阴补肾、益气填精的功效。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海穴有滋阴宁神,调经治带,利咽散结的功能。

三阴交:在下肢内侧,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有滋补肝脾肾三经的作用。

涌泉:在人体足底,在足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因此是滋阴的要穴。

太溪、照海、三阴交三穴均可以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按揉,时间3~5分钟。涌泉穴可采用拇指指尖用力点按10~20下,或用手掌的小鱼际处上下搓揉,以足心发红发热为度。

治疗阳虚的穴位:关元、肾俞、命门、足三里。

关元: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在自己身上取穴时,手四指并拢的宽度即3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温阳固脱的功能,是温阳的要穴之一。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第2腰椎棘突下约与肚脐水平平齐。肾俞穴为补肾的第一要穴,有益肾壮阳、摄精利水的功能。

命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有温肾壮阳、培元补肾的功能,是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第一要穴。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前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足三里穴是全身强壮要穴,临床应用范围最广泛,有健脾益气,调和胃肠,补虚扶正,疏通经络等功能。

关元穴采用掌根按揉3~5分钟,肾俞穴、命门穴可采用拇指点揉3~5分钟,或用掌根搓揉使穴位处发红发热为度,足三里穴可采用拇指点揉3~5分钟。同时上述穴位均可采用艾条温和灸,即点燃艾条后,将艾条置于穴位上方2~3cm处悬灸,以穴位处感到温热但不烫为度,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