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拍场捷报频传: 吴冠中过2亿,张大千过2亿,崔如琢过2亿! 人们惊呼: 春天来了!行情来了! 这两天从香港拍场不断传来捷报,伍佰艺书画听到拍卖结果也是感到非常惊喜,赶快跟伍佰艺的亲们来分享下最新的前线消息。 2016年4月5日上午10:00 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 张大千《桃源图》成交价2.7068亿港元 此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共推出248件拍品。其中,张大千《桃源图》以3000万港元起拍,2.4亿港元落槌,最终以2.7068亿港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拍前估价:HKD50,000,000-65,000,000)。
《桃源图》创作于1982年,是张大千晚年最重要的泼墨泼彩作品。1976年张大千正式到台湾定居,并在台北城郊的外双溪筹建摩耶精舍,以此作为他的“世外桃源”。期间张大千开始创作《桃源图》,直到1983年12月才完成。此画与其生平最后巨制《庐山图》的创作时间相仿,两者皆精心绘制,尺幅大于一般作品,是其反复思量斟酌、尽心竭力的巨作。 《桃源图》原是“谪仙馆”的旧藏之物,后在1987年香港蘇富比以逾187万港元拍出,刷新了当时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后经著名古董商安思远收藏,最终由“麦克塔格特艺术收藏”保存至今。“麦克塔格特艺术收藏”由麦克塔格特伉俪创立,自60年代初收集亚洲艺术品,其藏品蔚然可观称誉西方,而《桃源图》是他们两人的挚爱之物。在其收藏期间,《桃源图》曾借展于美国多个重要大型展览,并收录在多本有关研究张大千的学术专著与图录中。 金主买家为上海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 2016年4月4日晚 保利香港2016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 吴冠中《周庄》成交价2.36亿港元 (约合1.97亿元人民币)著名艺术大师吴冠中的《周庄》以2.36亿港元 (约合1.97亿元人民币)成交,不仅创造了吴冠中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也同时刷新中国现当代油画最高纪录。 吴冠中巨幅油画 《周庄》。 《周庄》 长约3米、宽约1.5米,是目前出现于市场上尺幅最大的吴冠中油彩作品。1997年创作这幅作品时,吴冠中已经78岁高龄,《周庄》 可谓他的压卷之作,也代表了他创作生涯的高峰。 吴冠中晚年曾在著作 《画眼》 中,详细记录了 《周庄》 的创作过程。这幅作品虽来自昔日写生,但经过十余年来的沉淀与再创作,已然成为他对于古镇风貌的永恒刻画。《周庄》 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在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不仅看得到江南的小家碧玉,更看得到艺术家匠心独具的大气。作品以曲桥为前景,经过环绕的流水,突出了江南民居建筑的矗立形象。前景的桥梁宛如连接了观者与画中的世界,中景右侧的桥梁位居画面边缘,成为通往另一想象空间的枢纽,这种臆测中,桥成了一个空间的枢纽,仿佛跨过去就能进入艺术家创造的世外桃源。画中楼房的分隔与桥梁位于作品的中央,黑瓦、白墙、水中倒影、对称的建筑等,不仅发挥了虚实相应的法则,更可见吴冠中构图的大胆与创新。 早在1985年吴冠中与夫人朱碧琴首次前往周庄,就因钟爱当地的美景,与这座江南水乡结下极为深厚的渊源。1986年6月,吴冠中专程从黄山赶到周庄写生,在数天中废寝忘食地一连绘出一生中最得意的风景画40余幅。据《吴冠中全集》 第一卷的资料显示,仅素描作品题名或画中有“周庄”题字的就多达16件,远高于吴冠中在其他地点写生的数量。周庄可谓吴冠中理想中的画境。 金主买家信息不详 2016年4月4日 保利香港2016春拍“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专场” 崔如琢《飞雪伴春》成交价3.068亿港元 此专场在香港君悦酒店圆满收槌,24件崔如琢各时期精品力作上拍,总成交额达到414,575,000港元。其中,崔如琢作于2013年的巨幅六条屏《飞雪伴春》以3.068亿港元成交,创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此外,其于2012年创作的《路出寒云外》以1652万港元成交,为本场第二高价;崔如琢2013年创作的《溪上遥闻精舍钟》以1085.6万港元高价成交。 崔如琢《飞雪伴春》2013年作,299.5×873cm 画面中呈现一片银装素裹,山脉延绵,以连贯的气息,呈现出一种”大道“的美学,特别是画面中自生自融的状态,真正体现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大气与自然。 路出寒云外 2012年作,143×74.5cm 崔如琢《溪上遥闻精舍钟》,2013年作,144×74.5cm 崔如琢为李苦禅的入室高足,虽早年曾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书画大家,但并未被古法所囿,而是始终清醒、冷静地思考着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画发展及转型之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崔如琢便慧眼识宝,先后收藏历代艺术大师的书画珍品,包括从宋元到明清以及近现代绘画大师的精品,数量颇丰,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时也对繁荣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更重要的是,崔如琢还以自身的探索与实践,以清醒者的傲岸,深刻的辨析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利弊,尚古人而发今意,在水墨的艺术天地里自由挥洒,一支画笔坚守着中国画的尊严与自信。 2016年4月4日 保利香港2016春季拍卖“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 徐伯阳旧藏的徐悲鸿作于1943年的《奔马图》以2100.4万港元成交,成为本场价格最高的拍品。另外一幅徐悲鸿作于1943年的《平安多吉》以1770万港元成交。封面拍品傅抱石的《入眼荒寒一洒然》以400万港元起拍,1121万港元成交,位列本场成交价第三位。
徐悲鸿《奔马图》描绘了一匹飞奔的汗血宝马。马体的各部位以浓淡墨淡彩施染,在层层笔墨深浅变化中表现出其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其笔墨粗细、浓淡、干湿,都紧随马的骨骼转折、皮毛肥厚而巧妙变化。徐悲鸿先生赞叹马的伟岸、骄健和忠厚勇敢的性格,于是借马寄托自己深刻的理想与憧憬,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此幅作于1943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许多学校陆续迁移至此。时值徐悲鸿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遂于1937年随校由南京西迁至重庆。在重庆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期间,徐悲鸿客居江北盘溪,每天摆渡过江去松林坡的中央大学上课,夜里回到偏僻山区的居所,点着煤油灯坚持作画。1943年,战火的弥漫与生活的清苦消耗着他,但在艺术上却是徐悲鸿的一个创作高峰。无论是出于艺术语言的拓展,抑或为了释放内心的情感,徐悲鸿在他人生中那段最艰苦的岁月,创作了诸多辉煌巨作。 画中的三鸡是较常见的格式,一只雄鸡站立于窠石之上,昂首挺胸,转头回顾,似乎充满斗志。一黑一白两只母鸡在石下觅食,状态安详。画家通过石上雄鸡的昂扬气势来寓意抗战军人的必胜决心,通过石下母鸡的闲适生活来表现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此画在一动一静、一紧一松之间,表现了画家本人对于国家、民族未来和平的期盼。 傅抱石《入眼荒寒一洒然》,成交价:1121万港元 《入眼荒寒一洒然》,是其处于“变法”时期的孤品。此画构思大胆,笔墨淋漓,时值傅抱石提倡“写真山水”,决心抛弃陈旧套路,汲取西洋绘画的透视、明暗等素描手法。画面上少用甚至不用皴法,而完全靠水墨的浓淡与擦染来表现体积和远近,此幅即为这段求变、求新的过渡时期之“实验性创作”,极为罕见。从画法、笔致分析,应作于1942年初,甚或更早。 齐白石《菊酒延年》,成交价:967.6万港元
黄宾虹《蜀游小景》,成交价:885万港元 ![]() 今年的春拍,在香港苏富比与保利的对垒中率先在香港拉开了帷幕。目前看来,虽然成交率与往年相比并未有太大突破,但高价成交的消息频频传来,为之前并不乐观的市场带来了些许乐观气氛。期待书画市场的春天早日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