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中思想情感与观点的分析与鉴赏

 杏坛归客 2016-04-05

一片真心怎画成

——诗词中思想情感与观点的分析与鉴赏

解题指导

谈起诗词,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它的抒情性。借诗以寄情,是常常是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一首成功的抒情诗,其情感的表达应是真实而自然的。当然在抒情性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诗歌的另一方面特征,即其说理性。有许多诗人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于是诗歌也就有了说理的功能,尤其到了宋代,“以议论入诗”渐成风气,说理性的诗歌也就更多了。

鉴赏一首诗,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读出诗作中所寄寓的诗人的情感或诗作中所阐发的道理,这也就是考纲中所要求的“理解作品中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而这一考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一个重点。

分析思想感情、把握作者观点,关键要抓住几个方面的信息:一是题目信息,二作者信息,三是关键词信息,四是意象意境信息。

题目信息,主要指题目提供给我们的与理解作品情感或作者观点相关的信息,如题目往往提示了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或内容,有时还直接表露了作者的态度,诗歌的类别等等,这此运载我们分析作品都是很有价值和帮助的。如杜甫的名诗《春夜喜雨》,从题目可以看出,春雨是描写的主要对象,喜交待了作者的情感,从类别上看又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这就为我们解读全诗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作者信息,主要是指作者的身世背景与诗歌的创作背景,一般而言,这一背景会是一把解读诗歌内容情感的钥匙。但是,高考试题中所考的诗歌及诗人考生常常不是太熟,而又没有相关注解,这时应该怎么办?其实,认真观查高考命题你会发现,当没有相关的背景注解时,下面的题目也基本不会涉及这方面内容。所以此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有了背景资料,一定要用足用好,没有背景资料,不能过分解读。换言之,后面命题人特意给了你背景知识,这一知识一定会在答题时体现出来,如作者的感情等,如果没有给你背景材料,你应该庆幸,你不必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决不能主观臆测,强行结合自己想的所谓背景去解释,这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解题的大忌。

关键词信息,是指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或价值取向的关键词,也可以称之为“情感词”。这些词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他对你理解一首诗的情感起到指示性作用。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其中一个“愁”字,就将作者的基本情感交待清楚了。

意象意境信息,是作者在描写中所选择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中所透露出的情感取向方面的信息。诗歌意象具有相对和稳定性,它所具备的特定内涵,可以让我们对一首诗的情感和内容有更好的把握,而基于意象而成的意境,其特点就更能表现作者(或诗中主人公)的情怀了。如“西风”“大雁”这两个意象,都是典型的秋天的意象,并且都与离别、相思有关,于是当我们读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样的句子时,自然就可以感受到其中所透露出的凄凉、愁苦之意。

总之,要想对于诗歌的情感与观点有很好把握,就离不开对上面四个方面的信息准确理解,可以说前三个方面的信息是对于一首诗的感情基调的把握,有了这一步你的理解就不会出格,第四方面是对于情感或观点的具体深入的领会和分析,有了这一步你的理解才会准确。

例如2012年高考天津卷的诗歌鉴赏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问题: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题目交待了吟咏对象,告诉我们属咏物诗,并且菊的形象在传统中都是高洁象征;作者杨万里没有多做介绍,可以不考虑这方面信息;扫瞄全诗,没有特别鲜明的情感词,但“况本单位流俗”交待了其不随流俗的特征;再通读全诗的意象意境,诗中的野菊虽生在野外,但自有幽色,且不减其香,作者在半山之中见到,也忙折了一枝,对其喜爱之情可见,最后又与东篱之菊相比,更显其超凡脱俗。这样通过这几步思考一,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一句,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脱凡俗的志趣。

典例剖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应问题。

夜送赵纵

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问题:诗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赞美朋友的品德与情操,并且表达作者的惜别与祝愿、勉励。

解析: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常要表现惜别之情,作者信息不明显可不考虑,情感词也并不显露,关键看具体描写。首句以连城璧为喻,是对友人品德节操的赞美,第三句点题,表明送别之意,第四句中明月的意象,既有惜别之意,又隐含月照归途之意,一个满字,写出前路的光明,这样就有了惜别与劝勉的双重意蕴。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题:诗的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寄托了作者自慰亲的情感?

答案:宁静、明亮的池塘上,天空中自在飘浮的云朵倒映水心;林间传来泉水的淙淙流淌之声,描绘了一幅闲适、宁静的“月夜池塘秋色图”。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在的恬淡之情。

解析:题目交待了时间地点----月下池塘,诗中有“闲”“静”这样的关键词,细品颈联意境,水面宁静,倒映云影,泉声淙淙,更显寂静。由此便不难把握作者情感了。

新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应问题。

过塔子岭

黄宗曦

西风飒飒卷平沙,惊起斜阳万点鸦。

遥望竹篱烟断处,前年曾此看桃花。

注:黄宗曦,字太冲,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清亡之后曾举兵抗清,后兵败归隐。

问题:试分析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深沉怀感。

答案:西风、斜阳、暮鸦,给人凄凉、没落之感,竹篱烟断与昔日繁华的对比,更显荒凉、破败。诗中既寄托了诗人的故国之悲,以及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凄怆与愤慨,还隐含着对清兵蹂躏、民族沦亡的无限悲愤和痛苦。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应问题。

少年游

杨慎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注:杨慎,明代著名文学家,因直言敢谏,而为世宗所忌,贬至云南,此词便作于此一时期。

问题:此词表面是在为病体而慨叹,实则寄寓良深,试分析词人所寄寓的感情。

答案:对自己壮志难酬,辜负年华的感叹;对朝廷不听忠谏,压抑人才的愤懑。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应问题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随关榆,吹角当城又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色,表达了边塞将士怎样的情感。

答案:指晓时分,边关之上,孤月悬空,角声回荡,塞鸿盘旋,凄清悲凉。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孤苦与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相应问题。

【双调】殿前欢  道情

刘致

醉颜酡,水边林下且婆娑,醉时拍手随腔和,一曲狂歌,除渔樵那个无灾祸!此一着谁参破?南柯梦绕,梦绕南柯。

问题:曲中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一个狂放无羁,看破红尘的隐者形象。对名利的厌弃,对黑暗社会的愤懑。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相应问题。

答承叔问月

王琪

斑斑疏雨寒无定,皎皎园蟾望欲阑。

应在浮云尽深处,更凭丝竹一催看。

问题:据叶梦得《石林诗话》载,王琪为晏殊幕僚时,曾遇中秋阴晦,晏少兴早寝,王写此诗呈进,晏读到后两句,精神大振,索衣而起。试分析此诗何以能打动晏殊。

答:此诗能打动人心,主要在后两句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终能等到明月走出浮云,同样,美好的事物也往往会受到挫折、干扰,但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只要有乐观的精神,努力争取,是可以如愿以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