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节深处是教养丨一位澳洲好友的亲身经历,值得家长深思

 培根阅读 2016-04-05




有个好友移民澳洲十年了,开了家自己的餐厅。在餐厅里的所见所闻,无不让很多中国家长深思。国外孩子在接人待物,为人处世方面,也都给我这位好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孩子教养好坏,跟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以下是我好友亲口描述的三则故事——



1.“发现店主多给孩子东西,你会还回去吗?”


有一天在好友餐厅里,来了一家人点餐,估计小孩特喜欢吃薯条,点了加大码一份,给她之后,她说这是七块钱的量,她要的是八块钱的。工作忙的缘故我说,你看是送你番茄酱,还是再给你2块钱的薯条,不过薯条要等5分钟。她选择等,估计是俩小孩的缘故怕不够吃。薯条好了之后我还大方送给她两包番茄酱。快下班时见那俩小孩又进来了,心里一咯噔生怕又是找事来的。结果小孩子很有礼貌地说,还记得我们吗?我们前面来要的加多薯条,我想告诉你,你确实给了我们很多薯条,而且东西非常好吃,我们是来把钱还给你的。这倒是第一次碰到!我说不用不用,她说收吧收吧,于是我只好收下让他们心里好受些。




据说小孩的父母原先不知道这个事情,知道真相之后,让小孩子自己回来还钱。如果你是家长,你是一走了之,还是坚持教育小孩,不贪小便宜呢?


2."跟孩子(或别人)一起吃饭,你收起过手中的手机吗?"


在好友的餐店里,好友说,她从没见到哪个家长跟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玩手机或者Ipad。




抛开“手机本身带有细菌,吃饭玩手机不利身体健康”这方面不说,光是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已经不言而喻了。与别人一起吃饭时玩手机,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示范,所谓言传身教,吃饭时请放下手机,不要错过与孩子交流的宝贵时间。你做到了吗?


3.“你是打开冰柜选饮料还是选好饮料再打开?”


好友的餐厅里有冰柜,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冷饮。当时有个小孩打开冰柜却不知道选哪一种饮料,于是妈妈跟小孩说,打开冰柜选饮料前,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打开冰柜迟迟不选饮料会浪费电的。




从节约用电的角度来看,妈妈的这种做法就已经让人津津乐道。“心里想好了再拿”其实也是一种“目标管理”的启蒙,心里有底,有目标性地做事情,做到不浪费资源,不浪费精力,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应该有意识去培养。遇到这个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三则简短的故事让我陷入了沉思,到底什么是“教养”?


所谓教养,就是细节


一个人可能受过教育,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有教养,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也可能会很有教养。教育与教养,并没有十分直接的正相关。教养也并非天生,一个小孩如果没有人引导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也必定是粗浅鄙陋的。


教养,浸透在细节之中,表现在日常行为上,不过是对社会规则的信守,和对他人的尊重。何谓尊重他人?归根结底,不过是自我克制,在克制中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过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举手投足间让别人“舒服”的程度。然而现实中,我们许多人都没有受过教养训练,大部分原因,估计是我们很少有这种意识吧。殊不知,有教养的人,会更容易的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认识到这点价值,我们应该就会开始“自我教养”了。


当然,教养不能只指望家庭培养,家庭教育必然落后于社会半拍。许多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自我教育,而有教养的父母,小孩的教养也必然不差。现在,你,做好“言传身教”的准备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