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6年3月24日修订征求意见对照稿3

 百战归来 2016-04-05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除依法对使用者予以处罚外,应当将发现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通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除依法对使用者予以处罚外,应当将发现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情况通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


    第六十六条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使用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和敷设电气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用电、用气安全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附近停放电动车、为电动车充电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

删除


    第六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第六十八条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增加一条作为第  条  单位存在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增加一条作为第  条单位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造成火灾事故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六十九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前款规定的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第六十九条  消防安全评估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前款规定的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第七十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其中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决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需要传唤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
 
    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强制执行。
 
    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等部门实施。

    第七十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其中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决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需要传唤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
     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责令停产停业
、停止使用,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做出决定前,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公安机关等部门实施。


   第七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的;

     (
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及时依法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
)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
)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
)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建设、产品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二)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第七十三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二)消防产品,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

(三)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等社会单位及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的范围,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七十四条   本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七十四条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36Safety安全加油站是中国最领先的职业安全、健康、消防、安全标准规范的在线安全平台,我们的专家团队包括:

CTIF(国际消防救援协会)

中国消防协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

中国电气安全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消防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气体消防协会

美国消防协会(NFPA)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

德国保险商实验室(VDS)

网址为:www.36safety.com

36safety安全加油站欢迎更多新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各种新式的内容合作,联系邮箱info@36safety.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