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主要作用就是咀嚼食物,宝宝长出乳牙后,让牙齿多咀嚼食物,多“锻炼”,才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孩子6、7岁时,乳牙就完成使命,自动脱落,随后恒牙逐渐萌出,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好伙伴。很多家长把宝宝的食物都弄得过于精细,青菜切断了吃,苹果削薄片吃,坚果磨粉冲泡着吃。这些精细的食物缺乏纤维,食用时根本无需过多咀嚼,不能充分给予乳牙生理性的刺激,从而让乳牙的牙根和牙槽骨的连接密不可分。恒牙无法取缔对应位置的乳牙,只能“另寻出路”,从乳牙的后方长出,这就形成了双层牙。 过于精细的食物不由于太容易吞食而使宝宝乳牙不能得到合理的锻炼。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乳牙的咀嚼能力,适当地让宝宝多进食一些耐嚼的食物,例如芹菜、玉米、苹果、海蜇、牛肉、花生等。常吃这些耐嚼食物可以增加牙齿的咀嚼能力,通过咀嚼动作牵动咀嚼肌群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骨的发育,促使乳牙按时脱落,保证以后换牙期顺利换牙。 很多麻麻认为乳牙会自动脱落,健不健康、美不美观无所谓。其实不然,乳牙的钙化程度低,不太坚固,如果幼儿时期护理不当,就容易患龋齿。一旦宝宝有龋齿,宝宝的乳牙不健康,口腔卫生不能得到保证,对日后恒牙的生长也是会有影响的。 ![]() 为了让宝宝将来拥有完美的恒牙,麻麻们要注意了: 第一:无论宝宝吃母乳还是奶粉,每次进食后,要喂宝宝些白开水,将附在口腔黏膜上的残留食物冲掉。又或者用纱布蘸点水,给宝宝抹抹上下颚、牙龈和小舌头,这样既清洁口腔、刺激牙床,又可以促使乳牙萌出。 第二:宝宝乳牙萌出后,更应该做好乳牙的护理。首先应该逐渐戒掉夜奶,因为晚上宝宝吃奶后不便给他清洁口腔,而晚上又恰好是细菌偷偷繁殖的好时机,夜奶不断,宝宝很容易得蛀牙。 第三:宝宝到一岁半左右,臼齿会慢慢长出。臼齿咬合面比较大,又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光是清水漱口和抹牙齿已经不能满足清洁口腔的需求了,这时妈妈就要教宝宝早晚刷牙了。刷牙时,对牙齿的里面、外面、咬合面,依序将乳牙清洁干净。 第四:戒奶瓶,早用杯子:有些宝宝喜欢长时间吸吮空奶瓶,或是含着奶瓶睡觉,这样会使残留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长时间不离口腔,促使细菌繁衍,影响牙齿和口腔健康。另外,宝宝经常含着奶瓶,容易造成嘴巴翘、牙齿咬合受影响,甚至嘴巴闭不起来等问题。所以,妈妈应该想办法让宝宝戒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 第五:改掉咬异物&舔牙齿的坏习惯:排除婴儿“口欲期”爱用嘴巴探索世界的那个阶段,如果宝宝2、3岁后仍然喜欢吮手指、咬手指甲或咬其他异物,以及换牙期喜欢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妈妈就应该出面“干预”了。因为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宝宝牙齿的排列,甚至会导致宝宝面部左右发育不对称,发音异常等。 来自:平安好医生,作者:郭爱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