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门画苑】中央美术学院·苏百钧工作室---创作与教学系列解读(二)

 诗墨花语 2016-04-05



苏百钧工作室---创作、教学系列解读


曹境 / 文




(二)苏百钧教授的教学观


       对“写生”的独特见解,也体现在苏百钧教授对学生创作的教学上,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他会引导学生去 “看”,即解决怎样去观察、感受、感知对象的问题。他强调用心去“看”,不带成见用清新的目光去“看”,用创作者的目光去发现、去“看”。



点击图片 放大高清 供您欣赏


——————苏门画苑——————



向日葵



局部



局部




       这种看是一种“味象”,是一种看、观、视、听、闻、触、知、思等的综合感知。这样,出来的作品才不会有无病呻吟的空洞表达,而是有由衷而发的真情感动。他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创作的题材和主题。找到生活中那些能够触动自己灵魂的题材,而不是关在家里为形式而形式的虚假编造,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触及艺术的本质——“真”。





       其次,苏百钧先生启发学生的创作要了解自己,学生根据自己性格、气质以及他们的修养特点出发,去找到与自己感受、性情、能力相对应的题材进行创作。将学生身上的特质引发出来,而不是将导师个人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样学生的创作也会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得以呈现。






      再是,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外在的东西,还要从对象里提炼出其精神特质,找到所表现对象的人格化精神并提纯出来,通过恰当的形式得以传达,并借此表达出作者自己的精神特质。他强调老师给学生们做辅导,不是去改变他们的想法,而是找到作品中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在看似平淡的作品里也能找到其中的“意境”与“主题”,在看似普通的对象里找到有“意味”的形式,让学生将这种体悟把握住,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艺术语言。





        先生特别注重在创作指导过程中引导、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常说艺术没有标准答案,对待学生们的作品,他从不立即给他们一个马上出效果的答案,而是给他们很多的建议及方向性的启发。以使学生明确创作的目标,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逐步在导师的引导下创作出颇具个人气息和韵味的作品来。

       苏百钧教授这种创作教学指导,是完全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切入艺术本质、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的创作作品呈现出来的面貌多样化、生动、充满活力,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完)






本文作者


曹境 字修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苏百钧教授。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工笔花鸟画高研班,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