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路古堡
古丝绸之路,永远给我一个神秘的想象.浩瀚的队伍,大漠的风沙,精美的瓷器,残破的古堡,有去无回的人.亲历黄河之边的古堡和古渡口更是让我有说不出的期待.对于摄影来说,能让长城与黄河交融,这样的地方更是强列地吸引我. 索桥古堡探索是从景泰县城开始出发 大约行进30公里样子到达黄河之边,这里曾经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项大型的军事工程.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于河西建索桥堡,座落在高出河面20米的小坪上。提起建堡就该了解历史上的辉煌战役----松山战役.松山在天祝县境内,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西接河西,东抵兰州,南达青海,北连宁夏.明初,河套蒙古阿兔赤部占据了松山。他们不仅劫夺商旅,甚至扬言饮马黄河,夺取镇远浮桥。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兵部尚书田乐、总兵达云、分守道张南等人率兵万人,发动松山之战获胜,这场战役是万历年间为数不多的速胜。此战为明军发动万历三大征战中最辉煌最快速的战役.三战的结果是劳师糜饷,国库一空。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加快了脚步.
(甘肃旧边原是沿靖远黄河东岸南下,至兰州北上永登、天祝到古浪泗水)甘肃新边则是指万历27年后(1599),修建的从景泰索桥到古浪泗水一带的边墙(长城)。是明政府最后的一座大型防御工事。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出塞巡边,发现在景泰索桥渡一线有一条长城残迹,考察后发现,索桥到土门一线只有400里,而原先明长城防守的是1400里。于是,奏请朝廷修筑以大靖营、永泰营为防守要点的甘肃新边。到永泰营完工时已是万历三十六年,距离明朝灭亡也只有36年了。甘肃新边防御体系建成后十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为应付局势,甘肃长城沿线的驻军被一次次东调,或出山海关作战,或在中原镇压农民起义,结果,却是败多胜少. 从此,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这次探索,是由著名的长城学者李少文教授带队考察.众将平均年龄大约55岁,可谓是长城上的老弱残兵了.车子也是从战车替代成为小轿车,山高路险,先是跨越小河,少文教授袜子没顾上脱直接穿着鞋下水探路,我清楚地看到水已经漫过小腿肚,心里开始打鼓.向导说大车可过,再前面依然难行,为了探索又下去2名司机寻路指挥,车子终于涉水经过.向导告诉我们,这是一条碱水河,水里还有手指大小的鱼呢
前行大约300米,陡坡蜿蜒,碎石满地,人力助推,车轮飞转就是不见动弹一步,于是2车纷纷停靠路边,我们开始了烈日下挥汗的徒步行进.大约前行了1.5KM样子,2只没栓铁链的狗狂吠着挡住我们的去路,声音传播到主人那里,远处主人喝住拦路狗热情地招呼我们过去.他就是周元成,新一代农民的开拓者,去年自己花钱修了路,种了玉米和果树,整理了古堡,一天到晚就守在这古堡里.他还说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不然,他一定要请我们一起吃饭. 老周见我们走的辛苦,就发动了他的长城越野车,9个人被装在车里象一堆土豆一样省了2KM的路很快到达山顶.走到近前,被这甘肃五连墩惊呆了.连墩罕见或也远处可见,而这次如此清晰的矗立眼前,且那么有特点.一块块红色页岩堆砌的5座烽火台连成一线,大的高有5米多,侧边4座小的顺序一字排开.据说是以前战事为插旗而建.
我仿佛看到硝烟的战场,勇敢的战士,飘扬的战旌,一壶壶贺酒,一家家团聚......400年的炮声散去,寂静了400年的古堡用它苍凉残破诉说着它的承重与坚强.5旗墩下古堡内遗址恢弘壮观,日日夜夜静静地守侯着黄河.长城与黄河,两个特定的不屈的雄浑在中华大地上紧紧地交融在一起.
我迅速地走到古堡外围,一个人贪婪地看着这屋墙,街道, 依稀能辨认出院落、店铺、门楼庙宇等寻找着他曾经的具有代表的符号.
柱础 残瓦 :虽然落残满地,躺在大地见证着古堡与沧桑. 筒瓦及构件:没有了房顶,用残垣展示,雕琢出几百年前的建筑.
磨盘:磨出了粮食,也磨平了岁月,磨不去的是历史的印记.
老屋:经历风云变幻雨雪洗礼,坍塌却也昂起的身躯
堡子规模跟其他堡子相比不是很大,但是在黄河边上尤其建筑材质的特别,更显得壮美威严.俯瞰----连墩.古堡.黄河,.仰望---古堡,连墩,蓝天,刹那间天地人合一-,
索桥古渡横跨黄河、景泰和靖远两县,黄河以东为靖远县石门乡,黄河以西是景泰县芦阳镇。始建于汉唐,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黄河渡口.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两岸修建索桥,河面上排24只大船,两岸四根万斤铁铸“将军柱”,用铁链系船成桥,故名索桥。后冲毁,其遗迹尚存。河东建铁锁关,门上有碣,额曰《索桥堡》。明代“边墙自索桥起”在索桥堡黄河下游300米处,是明代长城新边的起始点.沿长城有一条古道遗址断断续续向西延伸;以前主要是骆驼和独轮小车为运输工具,当地人也称为“茶马古道”。索桥也是在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四十二年进行重新修整,作为运送戍边将士粮饷的重要通道。
索桥古渡两岸堡内居民约300多户1958年后黄河水运衰落居民纷纷迁往景泰境内的住户较多。河面很宽阔,黄色的水流缓缓流动.如今只有残破的渡口基座在河边(现在的索桥渡在其下游约十里的地方).原来的24船被一只价值13万的大船替代.是借助水的流动靠绳索牵引船的行进.掌舵的没有了羊肚子头巾而是个女人,素衣黑面,白头巾,白线手套,带我们黄河上过往.聊天多了以后在船上跳起舞来,只是不许我们拍照,绳子拉不动的时候也会请我们帮忙出力,大家开心自也乐意助力.黄河左右他们家自己出钱修了路,男人买了汽车负责运输,过河也靠这大船托运.一天2次,辛苦奔波是为了三个孩子读书上学,也为了孩子能回家有条路.更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有出息有出路.也要感谢他们让我们这次少走些山路.这可是距离过条山村2KM呢.
可能是因为徒步太多,2KM对我们一步也不想多走.而村子里的人会在晚上提袋结伴步行去抓蝎子.这一带是蝎子多生之地,他们喜欢晚上出来活动,村民就趁它们出来时候用夹子把他们放到袋儿里,一个晚上能抓上几十上百只.平均能有几十块的收入. 我小心的行走,眼前突的一下跳出一个影子,聚睛一看,原来是只黄色的野兔子,只是来不及举起照相机,就被我们打扰得没了踪迹,向导说,以前这地方还有狐狸出没.
车上聊天,但是我们的眼睛一直盯着路况,一路盘旋,碎石依然让我们提心吊胆.小巴可以行驶,我想司机驾驶技术也是一流.路不是很好走,没有向导的话我想去这里还是有点麻烦,关键是山路掉头都是困难,而且想问路人影见不到.不知道GPS能否设定到此.从村而上向北,一边分岔到索桥古渡一边分岔到索桥古堡. 原来计划徒步一天的穿越,现在因为2条路都已经有人出资修建,我们节省了体力与时间,长城人最担心的就是为修长城而失去了原来的特色,老周说他懂的,堡子附近不能搞一点破坏.这让我们听了很是欣慰.下午3点,我们又被热情的老周用长城越野送下山去.告别老周,我们继续延着长城行进...... 后记:老周修了搓板路变成柏油路,碱水河上修了桥,几次雨水又没有了路.
功略: 1住在景泰县城 住宿大约130元/间双人标准间 2距离县城27KM处有永泰古城可以前往,无门票 3吃很便宜 4交通:越野可以少走些路,满坡而上到达山顶还要继续走一段时间,越野可以直接开到五连墩. 5当地最好请个向导,我们是在村子里找的.那里没有职业向导. 6那里没有餐厅住宿洗手间,一切都是原生态,所有物质给养全部带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