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 | 别让教条禁锢了年轻的生命:来自电影《死亡诗社》的启示

 Purefact 2016-04-06


美国电影《Dead Poets Society》,中文直译是《死亡诗社》。看过电影后,我更喜欢另一个译名《春风化雨》。在有着凝重学风的威尔顿学院,一切教育模式都是固定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微风、每一丝空气,都充斥着教条古板的气息;那一句“传统、纪律、荣誉、卓越”就像一个紧箍咒,紧紧地禁锢着那一群年轻的生命。

 

幸好,还有看似荒诞的基廷老师——他要求学生们撕掉关于诗歌理论的书页;他鼓励学生们在强烈音乐的伴奏下大脚踢球;他建议学生们站在桌子上观察世界;他允许学生们“行使自己不走路的权利”……

 



正当学生们开始追求理想、享受自由的时候,悲剧却发生了:组织“死亡诗社”、热爱诗歌、热爱表演的尼尔,在父亲的一次次责难和学校的压力下,将自己刚刚拉开的人生幕布又匆匆掩合。这也使那些在“传统”中迷醉的人们找到了反击的借口,基廷老师不得不离开学生、离开学校。伴随基廷老师离去的是那一幕,既让人心酸又让人激动的送别礼——学生们站上桌子,高喊着“哦,船长,我的船长”,以这样的方式向基廷老师致敬。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是“死亡诗社”中的一首诗歌,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心里总有无限感慨。教育应该让孩子懂得理想,然后给他们的理想插上翅膀,教育不应该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摧残孩子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基廷老师对于诗歌的论述也让人记忆深刻。诗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情感要抒发,有梦想要追求,有精神要讴歌。人对于理想、对于自由的追求是无限的,只要你做了你自己,只要你在蹙眉之时用手指抚平额头,只要你在高兴时让世界听到歌声,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虽然这部电影是对于食古不化、压抑人性的教育状况的反思和讽刺,但我更愿意将它当作一部讴歌人性的电影来解读。在越黑暗的时候,即使如豆的灯火亦十分珍贵,更代表了一种希望,而且这种希望也不再遥不可及,比如学生们特别的送别仪式。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尼尔的死是对传统的反抗,是壮烈的;但是,又是悲剧的,这样的悲剧,是原本可以不发生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愿一叩首,给尼尔;再重重地叩首,愿这叩首的疼痛能让我时时引以为戒。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内容来源:中国教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