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溃疡,何时忍痛“割掉”

 昵称179287 2016-04-06

杨祖立 副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胃肠肛门外科

胃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大约十人中有一人患过此病。该病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灼痛、胀痛或钝痛及反酸、嗳气等症状。胃溃疡若不断发展下去,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当出现这些并发症时,往往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抗溃疡药物的发展,消化性溃疡的上述并发症大大减少。因此,胃溃疡需作胃部分切除术者也日益减少。

然而,有些人经药物治疗后仍易复发,溃疡症状反反复复,经年不愈,这时是不是就应该拿起屠刀了呢?且慢,动手之前,首先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胃溃疡一般愈合的周期为6~8周。很多患者自行购药后,吃个一两周,疼痛状况基本就能得到改善,此时,大多数患者选择停药。而此时停药,胃溃疡并没有治愈,溃疡面仍然存在,遇到合适条件容易反复。

其次,胃溃疡大部分是细菌感染。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患上胃溃疡。因此,治疗胃溃疡应该先抗菌,然后再治疗,不能单纯对溃疡进行治疗。世界上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消化科专家协作,进行大规模观察发现,溃疡愈合后,如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任其继续“作恶”,1年后58%的病人复发;如果彻底根治,1年后复发的只有2.6%,两者相差22倍之多。

如避免了以上两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经过数疗程的正规药物治疗,溃疡仍未治愈,为避免过度延长内科治疗时间,增加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而且胃粘膜反复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这时应痛下决定,忍痛“割胃”。癌变后切除与癌变前切成相比,两者的预后可就千差万别了。

胃溃疡的癌变不易被发现,常是在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生的,故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临床研究发现,约有5%的胃溃疡患者最终会患上胃癌。胃溃疡之所以会发生癌变,主要是由于溃疡面长期不愈合,导致溃疡边缘的上皮细胞反复遭到破坏造成的。那么,哪些信号可提示患者其胃溃疡已发生了癌变呢?

疼痛规律改变

胃溃疡的特点是规律性上腹部疼痛,呈烧灼样或钝痛。典型的胃溃疡疼痛表现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进食后疼痛再次发作,形成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如果疼痛失去上述规律性,呈不定时发作或变为持续性疼痛,或疼痛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则有可能是恶变的先兆,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药物治疗无效

虽说胃溃疡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就应该怀疑是癌变的先兆。

持续出现黑便

黑便可见于进食大量猪、羊、鸡等动物血块之后,也见于服用某些收敛止泻和胃黏膜保护药,如胃必治、乐得胃等。但饮食或药物引起的黑便,潜血试验应为持续阴性。如果胃溃疡病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黑便,或者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警惕胃溃疡恶变的可能。

身体逐渐消瘦

胃溃疡病人大多体质消瘦,但精神状态良好,目光炯炯有神。若年龄在40岁以上,短期内有食欲减退、厌肉食、恶心、呕吐、吐隔宿食物或暗红色食物,明显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有可能发生了癌变。

腹部触及包块

胃溃疡一般腹部不会出现包块,若发生癌变时,溃疡病灶就会变大变硬,甚至形成“皮革胃”,到晚期腹部可以出现包块,而且包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压之疼痛。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特别是对于溃疡历时久远、年龄大于45岁者,要提高警惕,应及时去医院进行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胃镜是目前确诊胃病最理想的手段,可发现小的、浅表溃疡,并能观察其演变过程,对良性、恶性溃疡不但能在肉眼下鉴别,还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或经冲、刷后做脱落细胞检查,对胃溃疡是否恶变具有确诊意义。所以,若对胃病难以定性时,不妨做一下胃镜检查。

本文转自《胃溃疡,何时忍痛“割掉”》杨祖立 副主任医师 胃肠肛门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投稿/合作:hujingjian# #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