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 ▎踏青须知:这10种虫子,你不能不防!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6-04-06
小社
今天是清明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休息得怎么样了?

踏青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阳春时节万物生长,天地清明,多去户外活动可以让我们感应自然界的生机,愉悦心情,强健体魄。

在野外,可能会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遭遇很多措手不及的情况,比如——虫子。虫子虽小,可轻视不得。以下这10种虫子,都不是好惹的主儿,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谨慎应对。

1.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蜈蚣蛰人后很疼,而且伤害性较强。建议在户外的时候,不要翻动烂树叶以及腐物。

应急处理:
如果被咬,一定要及时用嘴吸出其毒汁吐掉。用淡氨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要速到医院治疗。
2.蝎子
蝎子尾端有一根与毒腺相通的钩形毒刺,蛰人时毒液由此进入伤口。蝎毒内含毒性蛋白,主要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和使心脏和血管收缩的毒素等。
 
应急处理:
蝎子咬伤的处理与毒蛇咬伤相似,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同时拔出毒钩,并用挤压、吸吮等方法,尽量将含有毒素的血液由伤口排出,必要时切开伤处皮肤吸取毒液。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3%氨水或碱性肥皂水(别用香皂)、苏打水涂在伤口处,也可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3.蜘蛛
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蛛目。蜘蛛有很多种,毒性也不一样,有神经毒、细胞毒、溶血毒等。蜘蛛咬伤可伴恶寒、呕吐、腹痛等全身症状的中毒性疾病。在有毒蜘蛛分布的地域行走要穿高腰鞋、长袜、长裤,裤脚要扎牢,戴防护手套。尽量避开可疑有毒的蜘蛛。
 
应急处理:
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且越早处理越好。
4.毛毛虫
部分毛毛虫体表长有毒毛,呈细毛状或棘刺状。毒毛螫入人体皮肤后、往往随即断落,放出毒素。被毛毛虫螫伤后,初期感到局部痊痒刺痛、烧灼感,一段时间后则患处痛痒加重、甚至溃烂。严重者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应急处理:
先在放大镜观察下,用刀片顺着毒毛方向刮除毒毛,也可以用透明胶带纸、面团拔刺,然后在患处涂搽3%氨水。症状严重者,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5.蚂蟥
蚂蝗又称水蛭,生活在水中,在野外想要下水玩的时候,可能会遭遇到这种虫子。血液会吸引蚂蟥,如果你想在外面玩水,要记得确认皮肤没有破损。

应急处理:
发现蚂蝗在皮肤上吸血时,切忌用力牵拉,以免吸盘断入皮内,造成不易愈合的溃疡。而应在吸附的周围用手轻拍或用食醋、酒、盐水、烟水、清凉油等涂抹,使其自然脱落。对创口进行消毒包扎。流血不止时,可局部应用止血剂或加压包扎。对钻入鼻腔、上呼吸道、尿道等处的蚂蝗,可在局麻下,用浓盐水冲洗,并小心取出。
6.蚊子
被蚊子叮咬在夏天是寻常事,蚊子叮过的皮肤会变成红肿斑块,又痛又痒,那是蚊虫叮咬后释放的乙酸刺激皮肤的结果。被叮咬后要避免过分挠抓,否则特别容易发生感染,搔抓还会刺激皮肤里的组织液、淋巴液渗出,不仅会造成局部红肿,且越抓越痒。
 
应急处理:
被蚊子叮后瘙痒,不妨用盐水或冰敷一会儿,能缓解瘙痒的程度,或在局部皮肤上涂抹清凉止痒剂如清凉油、虫咬药水、复方炉甘石洗剂等。
7.蚂蚁
我们平时遇到的蚂蚁一般是无毒无害的,但是,蚂蚁的种类繁多,有些蚂蚁本身具有毒性,被其咬伤后,如不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与治疗,风险是很大的。
 
应急处理:
毒蚂蚁释放的蚁酸为酸性,当被蚂蚁咬伤后,首先观察伤口,如果伤口处起了小包,那么此时要在家中对其进行基础性的处理,可外涂肥皂水或3%-10%的氨水、5%-10%碳酸氢钠溶液。若是发现被咬伤后,出现了大量红斑或是包时,很可能出现了过敏反应的证据,应立即去往医院就诊,切勿耽误治疗。
8.蜜蜂
春天百花争艳,清明节外出踏青,如蜜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蜜蜂蜇伤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假如蜂毒进入血管,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会导致死亡。
 
应急处理:
被蜜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来中和毒素。
9.马蜂
许多人一般不会注意马蜂,尤其是去阳光好一些的林子里玩的时候,乱动乱跑,极易引起马蜂骚乱,从而遭到攻击。因此,在户外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环境,如果有马蜂出没,最好离开那一片区域。
 
应急处理:
被马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在拔出毒刺后,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另外可以吃点抗过敏药。
10.蜱虫
蜱,又名蜱虫、壁虱、扁虱、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虫还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蜱虫主要住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防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应急处理: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切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使其麻痹,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也可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拉出。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切开取出。

小社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野外可能遭遇到的毒虫及相应的应急处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方法适用于紧急情况,在简单的处理之后,及时去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小社提醒大家在清明踏青时要提高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及身边的人。


游玩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