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我与《文史知识》

 汉青的马甲 2016-04-06

各种各样的杂志,我最喜欢《文史知识》。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自己知识有限、年龄不小,大部头的书刊读不懂读不了。二是我原是语文教师但专业知识很少,十分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三是我对文史类的书有浓厚的兴趣。

《文史知识》是学习古代文史知识的好教材。如2015年第7期的“特别关注”栏目用5篇文章介绍中华礼文化,以《汉族成年礼絮谈》开头,继以3篇分别介绍其中的婚礼、丧礼、祭礼的具体规范,最后一篇介绍重要载体食物在礼中的应用。这样概述总要大义,分论主要内容,辅以常用形式,以纲带目,论述结合,好读好学,由此可见编辑普及古代文史知识的高手和高见之一斑。从小学算起,我在校读书不足9年,古代文史知识绝少,通过半生与《文史知识》相伴,才对古代文史知识的常识有所了解。


《文史知识》改变了我的读书习惯。我以前读书没有写笔记的习惯。第二次读《文史知识》时,因书属图书室不能随身带,又觉得有的内容须记录下来作为资料,我便有了写读书笔记的想法:干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吸收贮藏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每读书我就随手将笔记写在身边报纸的空白地儿上,过一段时间再集中重抄在本子上,至今已有几十本了,其中大多数是读《文史知识》的笔记。

我由《文史知识》与中华书局灿然书屋有了联系。我过去买书,一要爱,二要便宜,其它的都不管。我读《文史知识》知道了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出版行业的权威地位,后来买书也是看两条,一是要中华书局出版的,二是要自己能看懂也能买得起的。此后我买的书,绝大多数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网购普及以后,我常在网上的灿然书屋买书,还成了书屋的会员。书局几次给我寄来了新书目录,还给我寄来了中华书局成立100周年的明信片、纪念卡、纪念品。

读《文史知识》是我工馀最喜欢的事。因工作的特殊原因,每天下班人十分疲劳。但当拿起《文史知识》,穿越时空与先哲对话、在古代文史知识海洋里畅游乐而忘返、欣赏精彩文笔而陶醉其中时,我所有的疲劳辛酸都化成了满身舒适满心惬意。几十年来,再忙再累,我每周都要读一读《文史知识》。一杯茶,一本书,就是一身轻松快乐。十年前我重病手术住院半年多,心力交瘁生死未卜。非常痛苦时,我看看《文史知识》,消减了疼痛,稀释了焦虑恐慌。《文史知识》如良医,不但能医知识浅薄,也能医身体劳累,还可医心神不宁。

《文史知识》也帮助了我的工作。我身为语文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教参资料的帮助下能勉强工作,但教起来自觉缩手缩脚。已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另一方面,任何知识都要不断学习更新。我现学现卖,把从《文史知识》里学来的知识用到工作中。教《岳阳楼记》时,我就把范仲淹年少刻苦读书和“范氏义庄”流传八百年的故事讲给学生,师生都受到了深深的感染,都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志向。教《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等,我便运用《文史知识》上的知识,设计了板书和作业,教起来自己感到轻松,学生也爱听。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感觉,《文史知识》弥补了我没上过大学的遗憾。远的记不清了,近年读“讲堂实录”里许嘉璐先生的《训释字》、读“迦陵讲赋”中叶嘉莹先生讲《小园赋》、《哀江南赋》、《秋声赋》、《前赤壁赋》的连载等,虽非耳提面命,但大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依然给了我心灵很大的震撼;虽无三年五载的耳濡目染,但完全能一叶知秋使我深感如坐春风。我想,与我同憾的书友定会与我同感:“讲堂实录”类栏目,是无缘上大学的古代文史读者的平面课堂、无声老师。

退休回家,活动变成了在家与幼儿园间的路上接送孙女,买菜、家务等,读书的时间多了。有人说人生已入倒计时,读书无多大意义。我非但没有松懈,而是兴趣更大热情更高用功更勤了。这不是因为身闲乏味无聊,而是,《文史知识》于我已如柴米油盐,读《文史知识》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已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了。午休之后,烧一杯浓茶,闻着茶香,看着《文史知识》,“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这不是晚年的幸福生活吗?

由此,我体会人之暮年有三得乐事:与孙子做游戏,得返老还童;午餐小酌微醺而眠,得白日做梦;晴窗之下喝着酽茶,看着《文史知识》,得心旷神怡。我一身而三得,可谓暮年大乐之人。

我与《文史知识》相识于1987年。那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学校当教师,学校有个一间房大的阅览室,供师生课余阅读查找资料。我有时也去看看书,有回读到了《文史知识》便一见钟情。此后课余我就去阅览室,直到读完了能找到的《文史知识》。第二年,我自费订了《文史知识》。此后,我一直是《文史知识》的订户,是最喜欢《文史知识》的读者之一,已过了28个春秋。

从偶然相遇一见钟情到爱不释手,现在我已成了《文史知识》的“粉丝”。象追星族一样,我也爱《文史知识》的封面、封底、插图以及编辑出版信息等,每期所有的文图我都要仔细看完。在追星族眼里,明星的饰物衣帽都是漂亮的。我眼里《文史知识》的一字一画都是美好的。

《文史知识》是良师,传中华民族文化之道,解古代文史典籍之惑;是助燃剂,让读者心中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火熊熊燃烧,越烧越旺;是文史百花园里的一丛月季,月月绽放,四季芬芳。

(陕西西安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