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为中国打下最大疆域版图的古战精锐——“怯薛军”

 真友书屋 2016-04-06


公元1220年,腓力二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顶着前世界最强帝国头衔的国家大联合依旧践行着神圣的骑士之道,骑士团的出现无疑为那些渴望功勋、权利与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十字军的东征也不过是骑士们打着上帝旗号进行的组团打劫。


当铿锵的剑戟碰撞于喧嚣的竞技场上,当胜利的旌旗飘扬在伟岸的城堡顶端,当美酒与女郎沉醉了百年香梦,当鲜血凝固在家族徽记上的那一刹那。欧洲骑士精神素来以荣誉至上,忠诚守信,英勇无畏,勇敢尚武为荣,这种代表了高规格贵族们无上荣耀的精神在号称全世界最文明的欧洲广为流传,然而这种精神却在另一股狂风席卷之下荡然无存……

 


古老相传,遥远的东方有着一块与世隔绝之地,寸草不生,黑暗与死亡笼罩着大地,甚至连上帝的福音都没有能力到达那里,然而那里却居住着一位王,有人说他邪恶残暴,有人也说他宽厚正义,只不过在基督面前,任何教派都是异教徒而已。

 


▲围攻耶路撒冷


直到有一天,东方古国花拉子模一夜之间被灭的消息传到欧洲......众人开始感到了不安,紧接着俄罗斯、中东甚至圣城耶路撒冷的失陷让欧洲人再也坐不住了,当然耶路撒冷的攻克对欧洲人来说喜大于忧,只不过他们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谁罢了。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想法:


“是祭司王来了!”

 


▲祭司王约翰


他们说的没错,的确是一位王,只不过这位王不是什么祭司王,他带来的只有杀戮与死亡,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支近乎狂风一般的军队迅速席卷了所到之处的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池。


他们手持弯刀,拈弓搭箭,滚滚铁蹄震撼了半个世界,冲锋时怪异高亢的叫嚣声让每一个敌人为之战栗,他们来自草原,是来自草原的骑士,我们称他们为“蒙古铁骑”,或者“蒙古怯薛军”。


今次我们用寥寥千字来领略一番这支震彻世界的死亡之师。


“怯薛”一词来自蒙古语“Kesig”,源于突厥语中“轮番宿卫”的意思,也就是部落领袖的禁卫军,铁木真在称汗之后,为了压制各部族贵族势力,从而组建了自己的怯薛,人数为1000人,1206年进一步将1000人扩充至10000人,虽然各个王公贵族都有着自己的怯薛,但是其实力与大汗的怯薛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与我们传统思想上的蒙古军队一样,怯薛军依然是蒙古骑兵,提到蒙古骑兵,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估计就是以下这幅景象:


 


这种近似野蛮人的骑兵部队给人以一种“蛮力便是一切”的感觉,从外观装备上给人的印象便是“轻装机动”。事实上真正的蒙古骑兵绝不仅仅只是游牧民族蛮子,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番蒙古铁骑手中的快刀利刃。


游牧民族擅长使用弓箭,至今蒙古国中骑射依旧是一门传统体育运动,这项运动的开创者便是游牧民族祖先们,为了适应马背上的生活,作战时的高机动性使得他们将弓箭搬上了马背,从而将弓箭手行动迟缓的弊病完全遮盖。


 


蒙古铁骑使用的弓分为两种,一种为骑射用短弓,一种为步射弓(万一马上摔下来了也得战斗不是么?)在这里我们就要提一下蒙古的复合弓,经常会有人问蒙古复合弓到底有多强,那么我们就找出同时期欧洲的另一支强盛一时的Archer,这就是英格兰长弓兵来做一下比较。


英格兰历代国王都非常注重弓箭手的培养,久而久之探索研究出了一种廉价高效的远距离兵器,这就是长弓,顾名思义,长弓的长度非常长,普遍在1.5米左右,有个别甚至达到了1.8到2米之间,这种远距离武器能够让弓箭手们形成早期“弹幕”效果,在己方部队冲锋之时,身后友军阵地发射的箭雨往往是提供最直接也是最实际帮助的。

 


▲英格兰长弓兵


长弓之所以能够在欧陆战场叱咤风云,其优势便是超长的弓身,但也就是这项优势,带来的便是对使用者身体上的负担,长弓兵的肩膀与手臂往往因为长时间使用长弓而逐步畸形。


相比较之下蒙古复合弓可以说是甩了长弓八条街,超强的弓身让复合弓的弹性十足,巨大的穿甲威力让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铠甲在它面前不得不俯首称臣。优秀的蒙古弓箭手使用复合弓射穿一头牛是家常便饭。但蒙古骑兵另一项绝技便是骑射,在颠簸的马背上回身射箭对正常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连续在马背上射出30支箭

才算是合格的蒙古骑射手


除此之外,近战兵器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马刀,刀身略弯,但是重量轻,轻薄犀利,除了刀,蒙古骑兵也经常使用钉头锤或者斧头作战。


 


在这里提及一点,蒙古骑兵大量使用缴获的武器,同时也经常在被占领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人口生产武器装备,这使我们从表面上看蒙古骑兵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但事实上这却是节约战争成本,提高自身战斗力有效方法。

 


防护方面,蒙古骑兵中轻重骑兵比例约为2:3,轻骑兵占多数,但是必不可少的重骑兵却是军队的中坚力量,这些重骑兵身着重甲或者人马俱甲,防护能力上与西方重骑士相比丝毫不落下风,不过有趣的是:蒙古人不喜欢使用盾牌,果然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

 


▲蒙古重骑兵


最后我们说说骑兵最重要的一件兵器:“马”。


在这里普通蒙古骑兵与怯薛军的战马是有区别的。蒙古骑兵战马基本是从牧民家中进行挑选、皇家牧场供应或者搜刮掠夺,但由于怯薛军出身贵族,所以他们的战马全部都是来自中亚、西亚地区的优秀骑乘马。


为了适应长途奔袭的需要,每名骑兵都配备有两到三匹马,战马需要从小进行调教,两岁便可上鞍训练,从小就被阉割的战马往往能够有更稳定的工作性,胆子也会更大。骑兵的优势便在于马的高机动性与强冲击力,但是未经调教的马非常容易受到惊吓,哪怕是风吹草动都感到恐惧,更不用提战场上刀枪剑戟的碰撞。


只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战马,才能克服对这些干扰因素的恐惧感,从而做到“阔壮而有力,柔顺而无性,能风寒而久岁月”。


 


蒙古骑兵的战术基本采用两翼包抄侧击,利用自身机动性优势对敌方进行包围歼灭,轻骑兵侦察敌情,重骑兵尤其是怯薛军居中突击,以半月阵涌向敌军。


此时期的欧洲重装骑士成为蒙古骑兵最后的也是最坚硬的一块骨头,全副武装的重装骑士确实在防御能力上无可辩驳,并且蒙古骑兵在任何时候一对一是无法战胜欧洲骑士的。


 


对付这样的铁罐头,蒙古人自然不会硬碰硬进行对杠,每当重装骑士发起冲锋时,蒙古骑兵便会机智地进行“败退”,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追求胜利的欧洲骑士往往会认为蒙古人惧怕自己的力量而进行撤退,并且重装骑士的自身因素也决定了冲锋才是王道。正常情况下,一名重装骑士除了全身厚厚的板甲外,一支超长枪,一面盾牌,一支双手重剑,以及一支单手剑是基本装备,加上战马的全身盔甲,一匹战马往往要负担超过150公斤,这样的情况下骑兵最多只能冲锋3公里,再远就跑不动了。


此时蒙古骑兵利用机动性迅速拉开距离,回身一阵箭雨,而且狡猾的蒙古人喜欢在箭头上加上那么一点毒药,经过这样几轮放风筝,冲锋中的重装骑士基本就所剩无几了,剩下的就是蒙古骑兵的杀戮时刻。


 


列格尼卡战役就是一场蒙古骑兵完胜欧洲骑士的经典战例,1241年4月9日,波兰联合欧洲各国抵抗蒙古的入侵,此次战役波兰人还联合了当时的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可以说列格尼卡将欧洲最为精锐的骑士们全部召集了起来。


在人数上,欧洲联军拥有大优势,联军采用了欧洲最为传统的战术:重骑兵为核心突击,分数个波次各个击破。


此时面对欧洲人的仅仅是蒙古的轻骑兵们,当欧洲骑士开始金属风暴一般的冲锋时,轻骑兵深知自己无法抵挡这样的冲击,于是选择后退,但吃过无数败仗的欧洲人依旧认为蒙古人是害怕了自身的强大实力,遂决定继续追击,然而此时突然出现的蒙古重装骑兵们让欧洲人吃了一惊,回过神来的时候,行动迅速的轻骑兵们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迂回到了联军的侧后方,以30米距离进行移动射击,蒙古人就这样像驱赶羊群一样把联军驱赶在了一起,尽管箭矢无法完全射穿重骑士们的板甲,但是骑士们的坐骑纷纷中箭身亡,翻倒在地的骑士因为自身过重的盔甲而无法起身,混乱中成为自己人的脚下鬼。


当箭雨持续了一阵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蒙古人最后的毁灭冲锋,数万名蒙古骑兵亮出弯刀,朝着联军一拥而上,犹如成群结队的蝗虫一般,像一股旋风一样横扫了这支欧洲最强的骑士。


此战联军几乎全军覆没,三大骑士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就此欧洲骑士之道似乎再也没有往昔的光荣,谈起蒙古骑兵便会瑟瑟发抖。


索幸战后从东方传来大汗去世的消息让蒙古骑兵不得不返回东方,骑士们才借此得以喘息......


 


蒙古骑兵就像草原上的野火,将所到之处的就文明烧的一干二净,以一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方式将骑兵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也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版图最为辽阔的朝代。现如今骑兵虽已陨落,但这股草原之风却依旧一次次席卷激荡着回望历史者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