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

 昵称32056126 2016-04-06

摘要:创客教育以其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质,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新抓手。文章立足于学校教育,从创客教育的缘起及纷繁的云说和关系中挖掘、厘析其本质内涵,在国际与本土实践之上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审视和反思,以实现其向内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向外孕育创新文化、改善生产生活质量的核心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然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足依然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1]。不得不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和难点。早先,陶行知先生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倡导“面向生活、手脑并用”的教育理念。如今,创客教育在促进信息技术等科技与教育相融合的同时,也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宽了教育活动的界域、创新了教育教学方式,是陶行知思想的时代体现,也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抓手。

一 创客教育的本质
知是行之始,对创客教育的认知需从其缘起中加以把握,并透过错综复杂的表象予以澄析。
1 从缘起中挖掘创客教育的本原
“创客”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源于经济领域,又称“创客经济”。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是创客经济兴起的根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对资源的占有量,缩短了资源获取的时间,降低了创新的难度,如Scratch、Matlab等辅助工具的普遍使用,使人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创造性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需求不再止于温饱,转而追求定制化和多样化的较高层次的消费体验,使得非创造性劳动产能过剩进而推动了创客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人加入玩弄、创造新颖物品的大潮,并通过各种线上、线下论坛与他人共享创造过程和成果,创客运动油然而生[2]。
同样,在教育领域,人们也有着对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有着对教育能够满足每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热切企盼,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逐步丰富,这都为创客运动与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契机。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逐渐改变着教育的观念、功能、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其中,创客运动可以理解为“互联网 DIY”[3]: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人人都可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如软件、硬件、材料、专家、同伴等),将创意灵感变为现实,并实现创意方案、过程和结果等多方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互联网作为工具,在创客运动中起辅助和支撑作用。将创意灵感转变为现实的人被称之为“创客”(Maker)——这是对一群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着创新、实践、探索、分享特质,自由、开放、民主、合作精神,基于强烈的兴趣、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且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创意者、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总称。追根溯源,创客教育理应是符合创客精神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形式,于教育之中传播自由、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创新、实践、探索、分享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客特质的人。
2 从是非中辨析创客教育的内涵
有关创客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各学者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如杨现民等[4]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傅骞等[5]认为“创客教育是指为解决中小学教育体制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而将创客理念引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实施一系列关于创新动手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郑燕林等[6]从创客教育对教育功能的导向性上给予创客教育以阐释,认为创客教育是实现学生创造力乃至全人发展的平台,“旨在为所有中小学生提供适宜的用于创造的环境、资源和机会”。创客教育到底是什么?其适用边界又在何处?创客教育虽难以界定其“是”,但易于清晰其“非”。
(1)创客教育不是额外的教育,也不是附加的课程。创客教育不是孤立于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不仅基于知识而且着眼于知识深化、创造,并非额外的教育[7]。创客教育注重知识教育目的、知识内容结构乃至教师角色等方面的调整,不只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教育思想的变革,非附加创客教育课程所能及。创客教育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致力于将学生从知识的奴隶变为知识的主人;注重具有知、情、意、行等能力的全人的培养,在知识的应用中深化、内化知识,更加注重知识的创造;凸显教师知识结构和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学习共同体中的合作伙伴、“平等中的首席”。总之,创客教育只需贯穿于各门学科之中,充分挖掘各学科已有的资源,如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等,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通,而无须附加相应课程,更不能在“创客教育的幌子”下增加学生负担。
(2)创客教育不是小发明、小制作,不是纷扰的技能和学科竞赛。创客教育着眼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的多样性决定了创客教育的丰富性,因此其内涵远不止是对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的教育。也就是说,创新精神包括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大胆冒险,敢于挑战,勤于探索,坚韧求真,善于思考,注重合作;创新能力也可具体化为感知敏锐,观察精细,专注持久,识记快捷,深思多谋,想象丰富,精于概括,擅长表述[8]——这些精神和能力都远非小机器人制作、3D打印机的使用所能培养和体现。此外,创客教育不是各种竞技和竞赛。“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虽然适当的竞赛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彰显其重要性并激励其锐意创新,也有利于形成创新氛围,但无休止的竞赛、计较于分数和其隐含的“能力”并将竞赛结果作为升学等的工具,只会导致学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泯灭兴趣、在分数的争夺中弄虚作假(如购买设计方案和成果等),最终恐怕只有企业能“坐收渔翁之利”。再者,将创客教育演化为小发明、小制作和为了竞技的教育,相应地会将经济条件薄弱者置于劣势地位,容易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3)创客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也不是自然科学等理工类学科的专利。创客教育根基于民主、自由、开放、共享的草根文化,其实施效果的好坏不是由技术、设备的先进豪华与否所能决定的,而取决于教育中是否蕴含创新、实践、共享的创客精神和理念,因此即使没有先进的工具也不妨碍其办成优质的创客教育,更何况目前教育资源正日渐丰富,互联网等技术已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创客教育也不是个别学科的专利,其形式多样,从成果属性上看,有与科学发现、技术改造、制度变革、文化生产传播等相关的创客教育;从创客教育涉及领域看,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客教育;按照其立足的课程划分,有基于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活动课乃至语文课、英语课等的创客教育。
透过表象看本质,创客教育实则是一系统的教育理念,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客精神和素养的全人;教育内容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实践和创造激活知识和技能,使“知、情、意、行”结合、“学—思—动—用—创”统一;教育方法灵活多样,需依教学情境灵活选用,有启发式、案例式、项目式、参与式等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强调多主体、过程性、发展性;教育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教育主体由单向主导变为平等交互;教育资源更富现代化、信息化。总之,创客教育理念的内涵是创新、实践、合作、共享。创客教育理念先进性的检验要植根于实践,因此,创客教育又可具化为一种彰显该理念的教育方式、一门用该种教育方式开展的课程抑或一课的教学;它根基于传统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发展与革新。
二 创客教育功能的核心功能定位
创客教育之所以风靡教育领域,取决于其重要作用——面向教育系统内部,它有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教学改革的显性功能;放眼于社会及未来,它有孕育创新文化、改善生产生活质量,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隐性功能。
1 在“学—思—动—用—创”的结合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客教育兼顾默会知识,深化知识学习。默会知识(Tacit Knowing 或Tacit Knowledge)又称缄默知识或内隐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其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默会知识內隐于行动,在行动中得以外显和传递。创客教育基于行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激活唤醒默会知识,使其行动化和外显化。这相应地拉长了知识习得的链条,不仅停留在知识的占有上,还致力于知识的巩固、迁移、运用、创新。知识灵活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力、领悟力等创新能力。默会知识的外显也有利于学习者间的相互借鉴。此外,创客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者在与不同情境、不同人的接触中,将通过顺应、同化等过程不断扩充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创客教育兼顾多维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客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人与人得以在更广范围内实现更高频次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学习者知识面的拓宽,更有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兴趣的创客教育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其主体意识的发挥、主体性的培养。创客教育资源丰富、活动众多,学习者可基于兴趣自主选择,故更加有利于实现其个性和适切地发展。创客教育内容具有生成性,在活动中会生成出新情境、新问题,在新情境的适用和新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的实践和社会适用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问题的反复探究也会磨砺学生的意志,提高抗挫能力,养成锲而不舍的创客精神。创客教育着眼于创造性实践活动,从创新观点的提出到创新成果的形成,无一不体现和发展着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新成果的共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去。
2 在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方式优化中实现教育改革创新
创客教育能够增进教育系统的开放性:①表现为时空领域的开放性上,即通过线上、线下创客平台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接触到教育资源。学校创客资源与社区、社会创客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增进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使学校向社区公民、向社会开放成为可能[9]。②表现在活动准入的开放性上,即创客社区自由开放,为学习者提供了依据兴趣和时间等自由、自主地选择学习活动的空间。③创客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使学习者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而是放眼于更宽广生动的自然、社会生活。
创客教育正改变着教育教学活动。创客教育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线上、线下开放的创客空间的建立,使学习者的创新创意思路变为现实成为可能。创客教育课程变专业化、分割化为整体化、融合化,注重文理、学科间知识的贯通。创客教育的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拒绝将现成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注重创设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其自主探索并合作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师生间由“授—受”的单向知识传导走向平等地多向交互沟通,成为了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学方式由单一到多样,注重应用参与式、合作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项目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求。在评价方面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扩大到对学生探究创造的态度、热情,学习习惯养成和问题解决、创新、合作能力的培养上来[10]。
总之,创客教育兼具当下由占有式教育向发展式教育、由划一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由权威型教育向民主型教育、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以及由文本化教育向生活化教育之转变的教育改革特征[11],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
3 在文化传播和科技进步中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客教育传播发展创客精神,有利于“创客文化”的培育。文化是一种凝结于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精神气质。创客文化内含于创客实践之中,是一种倡导民主、自由、开放、合作、共享的社会文化。首先,通过培养具有创客精神的人,创客教育培植创客文化。创客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乐于实践和分享、勇于创造的公民,是创客文化形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创客教育通过创客空间等创客平台的建立,推动各种创客活动发展并传播创客文化。此外,全民参与终身学习也是创客文化的重要内涵。创客教育的开放性和全民参与性,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都加入到创新创造的大军中来,有利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的形成。
创客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创新水平,是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创客教育立足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传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而且培养学习者自主探究“怎样会做得更好”的能力,是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创客教育强调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能够实现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解决就业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创客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新发明、新创造,有利于在科技进步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创客教育也能够间接地带动以个性化、定制化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创客经济的发展。
三 创客教育发展的现实及反思
创客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也不例外。我国在创客教育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仍需加强对创客教育的理性认识,创设适合于其发展的制度和环境,转变师、生观念和教、学方式,根基现实、立足长远,在总结与反思中将创客教育实践推向前进。
1 创客教育的国际向度与本土实践
创客教育缘起于美国,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的产物,又是奥巴马政府推动创新教育的结果。2009年,奥巴马在竞职演讲中提到:“希望所有人去思考创新的方法,激发年轻人去创造、建构和发明——去做建设者,而不仅是事物的消费者”;2012年,美国政府推出新项目“将在未来4年内在1000所美国中小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开元硬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将创客教育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此后,美国加大了创客平台建设和创客资源开发的力度——目前,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已建立起了创客空间,不限年级、不限学科,面向所有学生开放;中小学校也基于图书馆、教室等空间建立起了合作实验室等创客平台,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社区图书馆、博物馆、教堂等也都建立了供创客们活动的场所,且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基于网络的线上虚拟创客社区也不断涌现。在课程方面,美国学校主要利用《基于创造的学习:教室中的制作、修补和工程学》一书来指导创客教育,包括如何创建物理、情感、智力等在内的创客环境,如何设计学习项目,如何分享创客教育经验等内容。此外,英国、荷兰等国家也纷纷搭起创客平台,开展了机器人技术、编程、游戏设计等多样化的创客课程。
在中国,创客教育也悄然兴起并得到了初步发展——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城市成为了创客教育的领跑者;通过建设创客空间、举办创客大赛和创客文化节、成立创客俱乐部、召开创客教育研讨会、组建创客教育联盟等活动,大大推动了创客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目前,已有清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创客空间,并定期开展创意分享、头脑风暴、产品设计和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12]。温州中学、温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等中小学也创设了创客空间,并开设了包括“多媒体编程”“电子制作”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与此同时,创客教育活动也日渐增多,如清华大学举办了创客教育论坛、北京西城区实施了全国首个创客教育计划“少年创客养成计划”等。
2 创客教育的理性审视与现实反思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创客教育也面临着诸如价值定位技术化等众多非议和教师资源短缺等些许难题,需要我们立足实践理性审视和深入反思。
理性审视创客教育及其作用,警惕“创客教育风”。创客教育虽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产物,但其并不是教育发展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如今,在教育技术产品生产者的渲染、媒体的炒作、教育者面对教育变革的焦虑和热切心理等多重作用下,创客教育似乎成为了“万能处方”。基于此,各级各类学校乃至社会组织纷纷建立线上、线下创客空间。本研究并没有说创客空间等平台建设不对或不好,而只是怀疑如此规模浩荡的创客空间建设是创客教育的首要目的吗?创客教育是否误入了技术教育的歧途?受教育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仅以教育技术手段是否就能解决?显然不能。那为什么摒弃“创新、实践、共享”等先进的创客教育理念不予考虑,创客空间等平台建设会成为当下创客教育的主旋律呢,为什么创客教育会窄化为小发明、小制作及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呢?创客教育的技术化倾向和内容的窄化,不得不说是教育实践者盲目跟风的结果。创客教育作为外来物传入中国之初的表现是眼花缭乱的现代技术,教育实践者忙于行动,唯恐落后于时代潮流和其它学校,因而悬置了对创客教育本体价值和实践归旨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创客教育实践走向出现偏差。创客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理应予以把握,但在实践中我们更应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创新教育发展目标非朝夕能至,要警惕那些被热烈的炒作和夸大的宣传所蒙蔽而不假思索、盲目热情、一拥而上的非理性行为。
创客教育的本质是将创客运动中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等精神融入教育之中,实现推动人的发展的目的。创客技术不仅是汇集教育资源的工具,也是推动创客教育实现的手段。创客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缕春风,其能否形成新的教育气象,需要集中教育研究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同,需要社会人才观及用人评价机制的转变,需要具有创客教育特质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人民教育,2014,(5):7-16.
[2]Halverson E R, Sheridan K M. The maker movement in education[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2014,(4):495-504.
[3][4][12]杨现民,李冀虹.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5]傅骞,王辞晓.当创客遇上STEAM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37-42.
[6]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
[7]张楚廷.素质教育不是额外的一种教育——兼论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6,(6):17-19.
[8]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1):10-14.
[9]张茂聪.教育公共性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2010,(6):23-29.
[10]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81-83.
[11]邬志辉,张培.创新教育:概念、定位与变革[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90-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