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等重要古琴教室教师随笔——用调音器简易判断自然律与平均律的区别

 书法初步 2016-04-06

昨晚肖健楠中医师与宋晓溪中医博士生来教室上课,复述《历代琴学资料选》第十章清朝琴论部分的几位琴人及其琴学观点。

肖健楠中医师点评《春草堂琴谱》里载录的苏璟《琴说》:苏璟开始大篇讨论以三分损益法推算仲吕不能复生黄钟,然后又说赵子昂的《琴原》的调琴法用律最精。赵子昂的调琴法就是自然律的结构,所以赵子昂就没有纠结仲吕不能复生黄钟。


我点点头:确实如此。古人对乐律的了解有人纠结有人明白,认知最周全最直观阐述的人是元朝的陈敏子,他在《琴律发微》里面把自然律和三分律都讲解清楚了。周三晚上我和张良用平均律调音器测过“弦律对对照器”的四根弦,张良这次彻底服气了。

肖健楠与宋晓溪很兴奋:怎么测的?怎么测的?

我笑:你们看看“弦律对照器”的十二条弦吧,按平均律调音上的十二个半音指针调准十二条弦的散音,然后测量这条弦的七徽、九徽泛音。

肖健楠中医师:这么神奇!

我提醒:不用测完十二条弦上泛音你们就可以明白自然律和平均律不是一个音律结构。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一按平均律调音器调准古琴任意一条弦的C#CD#DEF#FG#GA#AB音高


第二步:测量已经定准弦上的七徽泛音频率数率并记录(如果调音器不显示赫兹数据就看指针是否定格在已定弦上的半音点上并记录)。

第三步:测量已经定准弦上的九徽泛音频率数率并记录(如果调音器不显示赫兹数据就看指针是否定格在已定弦上的半音点上并记录)。

第四步:如果按平均律定好古琴弦散音后九徽出现的记录有一条不符合平均律的相应半音数据,可以判断平均律与泛音构成的自然律不是同一种音律结构。

做自然律与平均律测音判断的实际意义

时常听到琴友说弹琴音不准,那什么是准音?我们先确定准音后再讨论准与不准。

绝大多数古琴曲都有泛音旋律,泛音旋律正常的前提是自然律真实存在。自然律如同大家在理论上熟悉的平均律、五度律、纯律和三分律一样,是音乐领域的声学原理应用规律。

自然律有自己的产生原理、判断标准,同其他音律结构一样具有同律名(西乐是半音名)同律准(西乐是半音准)的共性。

如果散音按平均律调准而弦上产生的泛音不是同律名同律准的规律变化,那么古琴音乐作品里的泛音旋律听起来不准,扭曲。同时泛音不能通过人为控制振动弦长来改变,所以一首古琴曲会出现音不准的结果。究其原因,泛音不准是调弦时散音没有按自然律的原理调节。如果按自然律的结构调准古琴弦的散音频率,古琴曲里的泛音旋律极其优美,没有任何乐器发出的乐音可以与之媲美。

大家可以尝试用不同乐器弹奏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旋律,自己录音对照,听听有没有如明朝杨抡刊印的《伯牙心法》(1609)载录的琴曲《梅花三弄》所言:“按是曲乃颜师古所作也,故惟笛有落梅曲,而三弄之调起自桓伊,今不可考矣。后人缘取云横玉用寄流水高山。亦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若夫三弄之义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审音者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


听听自己有没有用泛音弹奏出这样的的效果: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若夫三弄之义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如果大家调弦时用平均律定散音导致弦上的泛音不准,还可以弹奏有泛音旋律的琴曲吗?

请各位琴友自己动手验证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