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周浦,再见!

 戏曲爱好者1980 2016-04-07



老周浦,再见

————————

小编按:这是一篇旧文,写于2009年,或许你下面看到的都已物是人非,老周浦的旧时的市井也只能从作者的这些影像中勾起一点记忆,在“极端”发展论的推动下,一个百年古镇的传承被敲打的支离破碎,这样一刀切的摧残与文革时期对旧物的破坏又有何异呢?但当我们幡然醒悟时,一切已不复存在。这是小编看到的记录周浦古镇最完整的美文,作者对周浦古镇深入骨髓的了解透彻的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和文字,让每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网友记住周浦古镇。

让照片上这些枝头绽放的小黄花去祭奠它吧,老周浦,再见!

脑海中,古镇周浦的街景还很清晰,但最后的临街小河消亡距今三十多年了,水乡早已不复存在。而今,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在一片房地产开发的机械作业声中,老街也随将全部消失,古镇,真的就这样永远远去了。

城隍庙

这一条街叫城隍街,东西向的,因街的两端都临河,河边有城隍桥,桥堍有城隍庙而得名。老街原来很长,是古镇最长的老街,后来,中间被上世纪三十年代修筑的新马路(老沪南公路)隔开,形成东、西两条街。照片为东城隍街,亦称东大街。

老街的街面早已几经翻修,花岗岩条石觅无踪影,青石街沿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大跃进赶超英国全民大炼钢铁时代作为炼铁的辅料——石灰石而统统喂了土高炉。沿街老房子原初都是店铺,一边的房子还是傍水建筑,小桥、马鞍水桥随处可见,茶馆里生意热闹,到处散发浓浓的水乡情。……。后来,计划经济,人口扩张,新商业开拓,这里渐成住家,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店铺了,现虽拆迁,但先前水乡店铺的格局还能看出一二来。

傅雷旧居

东城隍街四十八号。从60号弄门口进,弄门口有一个“文明院楼”的铭牌,进门后面是旧称的曹家厅,房产开发正在抓紧进行,大批的老房子已拆除,废墟中留有数间小屋,座北朝南,一块不显眼的文物标志小石牌钉在东西向侧屋的墙上,这里就是傅雷的旧居了。小屋后,正在开发的是小上海仿古商城。这几间小屋里,一个伟大正直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在古镇周浦度过了他难以忘怀的九个年头的童年(四岁至十二岁)。傅雷,1908—1966,著名文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作品丰富,译著达500万字,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上海市南汇区人,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竹行街

它是南北走向的,旧时主要的一条商业街,街上店铺林立,米店、豆腐店、金店、药店、布店、饭馆、五金铺、小诊所、……一爿接着一爿,甚至还有现代文明的象征——清朝未期开的电料行和上世纪三十年代开的无线电行。半个多世纪前,古镇就活跃着一批HAM老前辈,当时虽然因国家禁止没有开放业余电台,甚至连收听短波都被认为违法,但什么高保真放大器、带高放的收音机、高对称的推挽式音频变压器绕制等电子制作,范凤源和冯报本的电子书籍,这些最前卫的话题和活动,常自发地在老街的一个小小无线电行中进行,柜外也常围着一帮半大的似懂非懂看热闹的孩子,这些活动培育了镇上一批有志于业余无线电的年轻人。街北端沿河有几个竹行,还有多爿竹木行,制作各种竹器和农具,竹行街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南街上还有一个张记铁铺,造出了铁木结构的人力水稻脱粒机,在当时是一个大发明,据说还上了报,渐渐推广到各地。那种脱粒机流行了近半个世纪,如今被联合收割机所取代。

东八灶港码头

这条街叫东八灶街。周浦旧时临东海,盐业是个重业,宋元期上海浦东盐场鼎盛,周浦也已是个有规模的集镇了,属当时的下沙盐场管辖,后来海岸线东移,盐场渐渐淡出,清代开始商业和手工业发达起来,渐成市面,成了周浦的主业。上海开埠后,周浦因近邻市区,交通又便利,现代工商业便快速发展起来,市面非常繁荣,有了“浦东小上海”之称。江南气候多雨,旧时海水制盐除日晒外还需用大灶煮熬结晶成盐,东八灶的地名就由此而来。另一条老街——南八灶街,它与东八灶街垂直,也是由于有八台熬盐大灶而得名。东八灶街邻河——东八灶港,沿河原有长长的廊棚,但早已拆除,那廊棚遮日避雨供人小息,这种快意的享受只有那些几经风霜的老人才有所体会。东八灶港河向东流过紫潼阁桥,就通向了运盐港、六灶港、七灶港和八灶港等河流。紫潼阁桥边泊有定班和不定班随到随走的运客小划浆船。民国初期,机动小火轮开始通航,这里就建起了木制小码头,俗称“轮船码头”。东八灶港和年家浜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填平连接在一起成了大路,现在,大路路基下,东八灶街只剩窄窄的一丁儿了,东边的一段成了“马路菜场”。

紫潼阁桥

紫潼阁桥原是一座石拱桥,位于东八灶港的东端。它桥面较高,又称紫潼高桥。桥边有文昌阁,即紫潼阁,桥东有土地庙,香火是很旺盛的。紫潼阁桥也是镇区的界志,出了桥,便是“乡下”了。文革中,拱桥改成坡桥,斜坡由碎砖水泥浆填成,再砌二道自行车道,搞了革命化除了四旧又惠及了行人。后来桥面拆除,改成照片上的模样,桥名也被新秀才改成了“紫东高桥”了,老桥被消灭掉只是个时辰问题。

紫潼阁桥基

这是残剩的古桥基,石拱桥的影子还在,对联只剩一半了,字还能辨识“源流百里镇东南,……”,颇有气派的。东八灶街的上街是东南路,路到此被河阻,成了断头路,应了对联“源流百里镇东南”,石桥锁住了风水,求得周浦长期繁荣。其实,古镇周浦四周都是河,镇区里也河道纵横,到解放初期还有大小河流十多条,石桥有四十八座,明清时期的古桥就有四十一座,著名的有汇龙桥——西城隍街,环龙桥——衣庄街北端,老石桥——竹行街中段,大济桥——中市路口,钥匙桥——三座古桥联着四条河,悦和桥——年家浜口,……。河多桥多,周浦的许多老地名就由水由桥而来,“周浦”本来的含义就是四周是河,它的别称澧溪——也是从水而来的。

最小的三步桥

网上多篇描写古镇周浦的文章中提到周浦有一座最小的桥——三步桥,只有三个石阶,桥下没有水……。原来,那只是一座古石桥残余的桥沿,原桥较小,桥面是两条大条石,平的,四十多年前有人在桥面上烧东西,受热不均,桥石断裂,只剩下了桥沿三阶石。市河被填埋成路后,在另一边又铺了三个石阶,便于行人走出,这样就成了众说中最小的桥了,也算是古镇上的一景

古门楼

在关岳路上,一个拆除的基地上露出了一个精巧的五重古门楼,虽然破旧不堪,但仍能看出当时做工的精雕细刻和规模的高格局,象征主人较高的地位。小时候我常路过这里,这古门楼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湮没在众民房中,从外面的街面上是看不到的,因此从不被路人注意。古镇必竟有着深厚的历史蕴藏,在多个废墟上,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古门楼,这些古建筑也许是我们能看到的最后的宝。

深巷古宅

周浦历史悠久,深巷古宅多,高墙窄巷是周浦古建筑的特点。小时上学走近路,常从东八灶街的一条古弄——杨家弄穿走,那样到学校可近许多。但那弄可比西塘的石皮弄还窄,顽皮的大孩童,常双腿跨蹬在两墙上,“一夫挡道,千人莫进”,欺负小学童不能过,常使我们小学童前进不得,这是上学路上最苦恼的事。衣庄街上的贾家弄,幽深曲折,高高的古围墙,漂亮的砖瓦透雕,腊梅黄花出墙头,照片就是开始拆除的贾家弄,人们在那里走上一走,最能深深怀古。

中市

中市也称大街路,是古镇最主要的商业街,计划经济年代,这里集中着周浦所有的国字号店铺,“国营”二字深深地印入了人的脑海中,在百货店里,最吸人注目的是当时的三大件:自行车(凤凰或永久)、手表(上海或春蕾)、缝纫机(蝴蝶或蜜蜂),酱园店有凭票供应的油盐、南货店里是同样凭票供应的糕点。我们那时当然没有买的份,但常跑到这店串到那店到处瞧,享受一下眼福,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那三大件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排队等上几年也是买不到的,因为只有市属的单位一年才能有几张票,……。现在这些店铺大都已个体经营或出租,主营日杂用品和小商品,规模不能和大卖场、专卖店相比,但人气还是很足的,许多店几经变更,“国营”的字号却不肯丢(当然现在店的性质已变,早就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国营’的含义)。街上原有的一些老字号,很多是非常有名的, 象过去的“德隆昌”日杂店,它的店招就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题的。

老街

老街确实是老,但是老街上店铺的商品,却是寻常百姓少不了的,尤其是节庆日,红红火火的,人流如织。现在,老街的另一端已改造成步行街,新街区很具规模,专卖店也时尚漂亮,但热闹的还是老街小店还有让人睢不起的地摊。

衣庄街口

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中大街、太平弄间有一座古桥相连、椿樟街、衣庄街在这里交汇,人流量非常大。孩童们走过了热闹的中大街跨过古桥穿过长长的太平弄,就能走到周浦镇小学,周浦镇小学是座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了。十字街口,除了店铺、各种小吃摊外,最惹人注意的是贴在古桥两边老墙上的电影海报。过去老镇文化生活少,看电影是最时尚的文化享受了,电影海报自然招人注意。海报非常简单,只有日期场次和电影名,偶尔有剧情剧照介绍的海报,那常是里三层外三层扎着堆看,……。现在这里显得冷落,不起眼的小衣铺,匆匆的路人,……。几十年时光过去了,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页。

周市路

这条路的一边是竹行街,另一边椿樟街,路原本是市河。这市河就是南北走向贯穿古镇周浦的老咸塘港的一部分,河两边都是傍水人家,房子依水而筑,江南平原地皮紧张,造房尽可能少占地,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借水不借地,这就是浦东的“吊脚楼”,宅基有木桩的、石桩的,砖桩的。水边人家,水桥码头就从屋下伸出,窗下是清清河水,水中游鱼戏闹,人们临窗就可向下打着鱼,出门大多是步行或靠小划浆船。但在四十年前,浦东的许多条小河成了上钢三厂的废渣填埋场,巨大的矿用车载着还冒着红火的废钢渣,行驶在郊区的路上,把一车一车的废渣倒进了河里……,前后倒了有近二十年的时光,这样一来许许多多的河道被填埋,周浦镇区内的河道也就全被填埋,渐渐成了路,周市路就这样诞生的。

艾逸之故居

民国初期,周浦发展很快,新事物新思想也随之传入。不少青年接受了新思想,走出家门,参加了革命。在周浦镇赵沟浜7号这栋普通老房子中,走出了一位热血青年,他就是艾逸之烈士。艾逸之当过印刷厂排字工,领导过工运,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五卅”爱国反帝运动,后来受党组织委派赴苏联进红军学院留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当过教官,回国后进入苏区工作,是当时中央军委七人成员之一,任中央军委组织科长,1931年艾逸之在鄂西苏区根据地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后部队整编,1932年任独立师政委,1933年任红三军教导团政委。1933年冬牺牲于湘西行军路上,时年只有26岁

老房子

中国农耕经济的历史非常长,发展却很缓慢,房屋建筑也应显了这个特征。秦砖汉瓦,木梁椽子,民房结构千年来没有多大变化,这些老房子少说也有百年历史,看上去破旧不堪,在门窗砖墙都已拆后,房架子却还很牢固,榫铆结构的木支架联成一体的承重方式,是我们祖先才智的杰作。

钥匙桥堍

这里原是四条市河的交汇区,三座古石桥连接着竹行街、椿樟街、年家浜路、船厂街、南八灶街、东南路和东八灶街,是古镇的闹市区。图中三层小阁楼是当时全镇最高的建筑,它重建于1951年,是古镇民间组织——救火会的所在地,旧时古镇最怕火灾,受多次火灾的教训后,商会牵头,成立了救火会,各街道也有分会,原有的消防设备都十分简陋,都是一些手抬的或装了轮子手推的内燃机水泵(洋龙),发动也很困难,但比以前的手动土水枪要强许多。救火会顶楼开了四扇窗,供四面了望用,南窗下悬挂一口铜钟,值勤员发现火情后便鸣钟打锣,全镇的业余消防员就从各分会里抬出或推出各式水泵前去救火,当然这样的消防效果是很低的,只要发生了火灾,后果都是很惨的。每年5月20日,是救火会成立的纪念日,这一天,会借周浦镇小学操场进行集训和操作比赛,场面是很热闹的。现在这个有一定纪念意义的老建筑也要被拆,醒目的拆迁大幅当街挂,彰显了当前的大事和分量。

年家浜路上的老房子

年家浜路现在是周浦的一条主要商业街,电信局、银行、邮局、饭店、超市、水果店、日杂用品店,……应有就有,人来车往,热闹得很。老房子就剩下照片上的那一点了。道路几经整修,现在比较象样,尤其是两边的盲道,确实体现着人道关怀。古镇有几位盲人,以前我常看到他们拄着拐仗自己上街买东西,料理日常生活,现在,即便有了盲道,也看不到他们上街了,想来他们年纪已大,行动更困难了,盲道也实在谈不上是他们的专用道。街上车水马龙,就是我们平常人,上街也觉得累,要躲避着各种车辆,所以无事还是蜗在家中。有个老街坊,他是个盲人,全盲,人却非常能干,以前,除了个别事外,里外家事都是自理的,空闲时,拿着个半导体听得津津有味,脸上常洋溢着笑容。现在半导体不管用了,由于电磁干扰,再好的收音机也收不了几个台,他也不出门了,常坐在窗前,听着窗外嘈杂的声音发呆。

南八灶街和咸塘港

南八灶街原有长长的街区,几乎全拆了,老房子只剩下这么一点了,这些也在拆迁的范围中。高大的水杉是全民绿化时种下的,现在不少已成材。河边二十多年前加了石驳岸,河岸整洁了许多。那河就是浦东有名的咸塘港,浦东地区主要的南北方向的河流(浦东地区的自然河以东西向为多),货物的运载量是非常大的。河边原先有长约千米的廊棚,由于水运方便,街区里集中了南汇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加工厂,另外还有铁工厂、船厂、机修厂、棉纺织厂……,是周浦的老工业区。解放前,这里也集中多家米行、花行、木行和砖灰行,与以商品为主的中市街区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

原先,出了镇区,咸塘港两岸边都是自然的滩地,长长的芦苇,青青的茅草,青蛙在水边叫,水鸟在芦苇丛中飞。原野密布着大小各式河道,清清的河水成为黄浦江水源的地方补给,但这种情况早已过去。现在为数不多的几条河中的水都是混浊的,夏天常发散着异味,水质在五类,或劣五类,非但不能补给黄浦江,还要靠黄浦江的潮汐来改善水质。

老人和小孩

古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古镇老了,如同一个老人。老人是怀旧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他的人生相关,古镇又是一部大书,记载了人世间的一切生生息息。孩子是天真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新鲜的,孩子更盼望搬进新家,老人对旧居却依依不舍。但是,过不了多久,大家都会适应,去过着另一种新生活。

老猫的故事

古镇养猫的人很多,以前,是为了防鼠害。小时,我家养的那只虎纹猫特灵,我很喜欢它。它不挑食,那时国家是困难时期,粮食非常紧张,我们自家种了不少南瓜,粮食不够吃,常以煮南瓜为主食,而剩下的南瓜皮、南瓜馕煮一下,就成了猫食,猫吃得津津有味,长得也有精神,捕鼠本领很大。早上我们起床后,老猫会对着我们呼呼叫,围着桌脚转,我们就知它捕到了鼠,在房门口常能看到它叼来的已死了的老鼠……如今,猫大多成了宠物,超市有猫粮供应,捕鼠也不是它的主要任务,老街上的人们搬迁时,也会把猫带走,但猫恋旧舍,会偷偷跑回来,成了流浪猫,有些怀孕的老猫,更恋旧家,产仔在旧家里,彻夜的哀叫,很是可怜。


-----END-----

发/现/南/汇/的/美

你是如此的难以忘记

浮浮沉沉地在我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