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地铁票价制定工作启动 起步价2元可能性较大

 灵石水华 2016-04-07

原标题:合肥地铁起步价未来或定两块钱

合肥地铁1号线今年将和市民正式见面,市民最关心的还是地铁票价几何。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地铁1号线2016年下半年开通运营,合肥市物价局已启动轨道交通(地铁)票价制定工作,将于决策前完成评估工作。评估后制定的轨道交通(地铁)票价方案将向社会发布公告,并举行价格决策听证会。

地铁票价制定工作已启动

据了解,去年,合肥市物价局就曾会同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对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票款收入仍然是国内轨道交通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轨道交通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票价水平。

按照规定,合肥市启动地铁票价制定工作后,将在票价制定前,组织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和市场供求、社会承受能力调查,征求决策事项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网站和媒体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存在社会稳定、法律、环境、经济风险及决策方案的必要性、合法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全面评估,这样的评估在合肥尚属首次。

评估后制定的轨道交通(地铁)票价方案将向社会发布公告,并举行价格决策听证会。听证会后将根据听证会上的意见报批后确定最终票价方案。

合肥人均交通消费支出6年涨了6倍

合肥市物价局服务价格处处长张卫东一直在牵头负责合肥市的地铁票价制定工作,据张卫东介绍,从国内轨道交通实践经验来看,票价的制定受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企业运营成本、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比价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就合肥来说,目前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较低,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这时候就需要发挥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作用。轨道交通票价政策的制定就要把培育客流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通过有竞争力的票价来吸引乘客,逐步改变居民出行习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市民经济承受能力也是票价制定的重要因素。这些年合肥居民交通消费支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人均交通消费支出从2007年的354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2526元。增长了600%多。可见,合肥居民收入在开通地铁的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随着收入的提高,对地铁票价也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在巨大的投资成本压力下,票价制定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收回成本,并且在运营过程中控制运营成本。”张卫东表示。

起步价2元可能性较大

张卫东介绍,地铁票价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满足大部分市民的交通需求。而且,地铁票价要和常规的公交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和常规公交相比,可以提供快捷、准时和舒适的运输服务,但是不具备出租车“一对一、点到点”的个性化服务特点。因此,地铁票价一般略高于常规公交,低于出租车,是各个城市在制定票价时的普遍做法。

在实际中,合肥市地铁票价制定的时候其他城市的地铁票价也是合肥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乘坐的公里数越长,单位付的票价会越低。以起步价为例,上海3元6公里,南京2元10公里,杭州2元4公里,郑州和长沙2元6公里。记者昨天从相关专业人士处了解到,对比其他城市,合肥地铁起步价两元的可能性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