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甲午之十九·日本究竟如何使用甲午赔款?|日本|甲午

 柳恒 2016-04-07

旦有随着高达3.6486亿日元的巨额赔款到来,黄金储备这个难题便一举解决了。金本位之争立即结束。1897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货币法,确立了金本位制,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日本近代经济史乃至政治史上的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实行金本位制,为日本扩张军备和获取外汇创造了有利条件。军需品和军事工业生产设备多从金本位国购入,实行银本位制时因银对金的比价暴跌而使日本大受损失,而实行金本位制后情况马上发生了改观。为发展贸易和输入外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纺织业等工业生产部门进口原料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棉花进口,已由从中国转为从印度和美国,而印、美是实行金本位制的(印度此前已进行了币制改革)。

最关键的是19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日本的产业革命全面展开之时,资本缺乏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成为制约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隘路”。然而,经过甲午战争,日本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再度摆脱了上述困境,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也首次成为日本政府推进资本积累的一条新的途径。

日本政府通过日本银行下调利率,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甲午战争结束后,赔款数目虽已确定,但清政府因财力有限,无法一次性支付,其支付是分期进行的。日本政府将分期所得赔款存入伦敦的银行,作为日本银行的正币准备。由于有此巨额正币准备,日本银行扩大了日银券的发行额。1895年7月初,日本银行营业局长在银行业者的一次聚会上宣称:“今后即使有2~3千万日元的限外发行也高枕无忧,在和平克复之今日,银行将放开贷款,以促进事业之勃兴”。日本银行1895年7月11日将战时2钱1厘的利率下调至1钱9厘。而后又有下调。利率降低后,民间企业从银行借款的成本降低,借款额增加;利率的下调还导致股票价格上升,企业和个人愿意以较高的价格来购买股票。因此,无论是利率降低的直接效果还是间接效果都起到了刺激民间投资的作用。

金本位制的建立,使日本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变得密切起来。1898年日本“以铁路事业公债及北海道铁路公债”的名义,发行“4分利英镑公债”,引进外资1千万英镑,这是外资第一次进入日本市场,对于缓解国内资金不足起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随着赔款的获取而建立了金本位制度,使日本的金融环境在短期内大为改善,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日本经济的资本不足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日本出现了投资兴办工厂企业的热潮,至1900年,约占总数的50%左右的工厂都是在甲午战争以后创办的。日本的棉纺业不论从工厂企业的数量,还是生产的产量,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都有新的发展。工厂数量较战前增加将近3倍,产品产量提高将近5倍。

另一方面战争赔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军费”,大量投入了工业中的军事工业的生产中。其中对军事产业和机器制造产业的投资力度最大。战时支出的2亿多日元的战费和战后大量的中国赔款,都被日本政府用于军事工业部门的发展,促使日本的军工产业和就业人口迅速膨胀。军事工业是使用先进动力机械的主要部门,资金的大量输入使得这些军工企业有大量的资金来实现机械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创新,这一点对于工业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规模地使用先进动力机械是工业化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甲午战争后,日本使用发动机的工厂较战前提高了五、六倍,在全部工厂中所占比率由18%上升至45%,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迈出了一大步。

政府对军工部门的投资又对其他工业部门产生带动作用,使其他工业部门有了明显的发展。如造船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与战争需要有密切的关系。战争开始后,轮船成为运输军需物资的重要交通手段"这促进了造船业的兴旺,1896年政府颁布了船业补助法,轮船总吨位由1893年的11万吨增加到1904年的65.6万吨。同时,造船技术也突飞猛进,1898年长崎造船厂建造出6127吨位的大型钢船,成为了日本造船史上的新的记录。

甲午战争后日本第三产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战争赔款给铺设和改良铁路提供了建设资金。据统计,1894年日本官营和私营的铁路总计为3402公里,1904年激增至7539公里,增加了122%。铁路的大量铺设,不仅便利了人员的往来,更如同给日本经济安上了翅膀,日本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到《马关条约》签订后8年的1903年,各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公司总数由甲午战前1893年(下同)的2844家增至8895家,增长了2.31倍;投资金额由2.45亿日元增至9.31亿日元,增长了2.8倍;雇用10人以上工厂总数由3740家增至8274家,增长了1.19倍;使用原动力工厂数由675家增至3741家,增长了4.54倍;日均开动纱锭数由38.2万锭增至129万锭,增长了2.38倍;铁路营业里程数由2039英里增至4495英里,增长了1.2倍;轮船总吨数由110250吨增至656745吨,增长了4.96倍;出口贸易金额由8971万日元增至28950万日元,增长了2.23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4.3%(1891~1900年)。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日清战后经营”的推行,日本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战前,日本产业是以纤维和铁道(非财阀系民间资本),以及矿山(财阀系资本)为中心发展的。但是战后,除了上述“既成产业”之外,“机械、造船、金属、化学、海运、矿山等产业部门(国家资本、财阀资本)开始占据中心地位,这些产业部门和被称为‘日清战后经营’的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并取得了显著发展。”

从日本1889年至1902年的经济数据显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从73%下降至66%,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从13%上升至17%,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从14%上升至1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仍未超过第二产业。总之,甲午战争对后来的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促进日本实现工业化,而且促进日本向世界资本主义大国的位置迈进。而这一切,都是日本利用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相关工业的辐射效应的成果。

由上可知,日本确实没有将甲午赔款全部用于教育。但甲午赔款在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用在教育上的,只是赔款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虽然甲午赔款最终大部分用于扩充军备,但实际上这笔巨款在日本金融、工业和经济发展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正式有了这笔巨款,日本才得以打破资金不足的瓶颈,快速实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而快速追赶上世界列强的发展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