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乡村的城际公交

 圆角望 2016-04-07

    包光潜

    此等物事好像一直留存在台湾的老电影中,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却向往。特别是我在韩国看到的乡村公交,那般诗意的情景,更是让我羡慕不已。多少回的梦境里,我坐在乡村公交上,一边张望窗外的原野风光,一边回忆童年时光。

    有一次,我给同村的一位小伙子打电话,请他带我回老家。他说自己不跑车了。再问,他说有公交了。这让我吃惊不小——就连我老家那旮旯也通公交了?

    在事实面前,我不得不信。那种兴奋,不言而喻,仿佛夏日皮下的油脂,从毛孔里直往外冒,擦不掉,洗不尽。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激动而诗意的情怀,乘坐回老家的乡村公交的。在池州公共汽车站花上3元钱,乘坐黄色标志的乡村公交,沿着318国道,到黄屯桥下车;然后再乘坐环村公交,回到老家的村部;最后步行,过一条小河,回到我的出生地——麒麟畈。

    记忆中的318国道一直是条柏油马路,但现时的宽度已是30年前的3倍多了。我在马衙乡村中学读高中,一共两年的时间,来来去去,基本上都是步行。偶或幸运地遇到本村的大型拖拉机,捎乘回家,那是幸福无比的事。印象中,每到周六午餐后,同学们各自拿着自己的菜筒和米袋回家。一路上,人数渐走渐少,而我是这条线路上留到最后的,因为我家最远,与九华山交界。这一路程,我要走整整一个下午。回到麒麟畈,已是炊烟袅袅,鸡鸣狗吠,暮霭重重。如果午餐后还要做一点作业的话,往往回家时已是繁星满天了。

    黄屯桥是我回家的一个转折点。我要在这里与柏油国道告别,踏上沙土乡路。黄屯是个古老的地名,唐代就有。据说此处曾是黄巢起义屯兵之地,帐篷数里地,造饭十里香。等环村公交时,我总是在这片土地上徜徉,听近处的流水和远处的松涛,那里仿佛有金戈相击,铁马奔驰,铠甲落地,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可我现在真切地闻到稻菽的馨香和树木的芬芳。远去的水流,还会回来。我每次都这样地思想。是的,没有不回头的流水,它们总是在憧憬中归来,循环往复。

    每次回乡,总有人问我,人家回家都开车子,你怎么坐公交啊?是啊,我怎么就这么喜欢坐公交呢?不好言语。我既不能将那些自驾回乡的人批判一通,也不好将自己标榜一番,诸如环保之类的高调——即便我心如此,也不便言说。我笑一笑地应答,坐公交挺好的。本来是想说“我喜欢坐公交”的,但怕别人无端地生出其他的想法,譬如阿Q精神之类。

    其实,我真的喜欢坐乡村公交,特别是环村公交。它路经黄屯桥、双河村、许桥村、童溪村、渚湖村、团结村、石铺村,再经墩上街道办事处,形成一个椭圆形的闭合环路。这些熟悉的地名,都是我向往的地方。许桥的民歌,名闻遐迩;童溪的古桥、渚湖的村落,也是现代的稀罕;团结村曾是我学生时代下放劳动的地方,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评《水浒》,批宋江;石铺村的铁门冲水库,至今留有我和同学们的艰辛与汗水……我多么想乘坐环村公交环绕一圈,重温旧梦,重访故地。可心里始终装着年迈的母亲,虽然平时不大可能老是念想着她,可一旦决定回乡,就恨不得一下子看到她老人家,和她多呆一个时刻都是好的。

    每次离家时,我总是头也不回地往前走,知道母亲一直在望着我。有时母亲送我到村部,直到环村公交离开,她还站在蔽日的黄尘中。在环村公交上,我想到那些熟悉的地方看一看,而另一个声音阻止我:你会失望的,还是把美好留在记忆里吧。然后,我就不知不觉地在黄屯桥下了车……一次又一次地爽约,心里始终存放着一个很容易实现却又一直没有实现的夙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