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龙头手艺面临失传尴尬

 龙山园丁 2016-04-07

扎龙头手艺面临失传尴尬

闽北日报    【字:

浦城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置县史的古县城,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岁末年初闹龙灯的习俗。龙灯,由龙头、龙肚、龙尾三部分组成。制作一条龙灯,最难的部分就是扎龙头。因此,“扎龙头”作为一种谋生手艺,在浦城城乡一些“纸马店”艺人中曾世代传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舞龙灯这一传统活动的逐年淡化,相应的“扎龙头”手艺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扎龙头

□周兴贵 文/摄

练师傅(右)在家人的协助下扎龙头 “三年了,就年初又接到一笔订单。”

昨日,在浦城县和平路三山会馆附近,笔者见到了练成强。提到扎龙头的手艺,他既自豪又沮丧。自豪的是自己有着一手绝活。沮丧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了。”如今,退休在家的他,只是偶尔遇到有人订做才操起老手艺。

龙腾千里看龙头

练师傅今年58岁,祖上三代都是开纸马店的。年轻时,他曾跟随父亲学“扎龙头”手艺。如今,在县城为数不多的扎龙头手艺人中,他算是小有名气。

练师傅介绍,龙灯一般由龙头、龙肚、龙尾三部分组成。龙灯的长短取决于“龙肚”的数量。常见的有11节或13节不等。一条完整的龙灯,只要用一块长绸布将前述三部分相连,就算大功告成。龙肚、龙尾比较简单,一般的村民自己都会扎。最难的工序就是扎龙头,龙头的工序繁复,不是专业人士干不了。

练师傅说,扎龙头的主要材料是竹片和绸布,工序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十分费时繁复。劈竹篾、扎粗坯、装灯饰、糊纸、上色……一个完整的龙头,两人合作,前后需要花10天左右的工夫。

犹记当年舞游龙

舞龙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活动,过去几十年里在浦城一直很盛行。一到年底,很多村子或单位都会赶制一两条龙灯以备正月里舞弄。按老规矩,从除夕开始,龙灯每天早晚都得绕村一圈拜社巡游,活动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期间,各村的龙灯队还会相互“串门”,然后聚在一起围着“龙珠”进行舞龙比赛,切磋技艺。有几个传统的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如龙滚珠、盘金龙、转四柱等,一场下来,四五个动作,每个动作十几分钟,不时有精彩、热闹的场面出现。

“因为龙灯盛行,所以当年扎龙头的生意也非常红火。”练师傅回忆,他的父亲练天泉生前在开纸马店时,城里会扎龙头的手艺人有十多位,大家的生意都很忙。那时候,练师傅一家大大小小有七八口人,一到农历十二月,就得全家动手,一忙就忙到除夕,经常连年夜饭也没空好好吃上一顿。

今非昔比,由于舞龙灯耗费时间,现在基本荒废了,所以相应的活计也没了。由于没有市场,他20多年前就改行当了搬运工人,“没办法,要吃饭啊。”据了解,在浦城县如今只有一两位会扎龙头的手艺人,“这门手艺到下一代估计就要失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