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验案----转帖

 如踩薄冰 2016-04-07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加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肖琢如医案:

张某,为书店帮伙,一日延诊,云近日得异疾,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暂冲到心,顷之止,已而复作,夜间尤甚,请医不能洽,已一月余。审视舌苔白滑,脉沉迟.即与桂枝加桂汤,一剂知,二剂愈。

桂枝15  白芍9  生姜9  炙甘草6  大枣6 

 

 姜佐景.医案:

治周右。气从少腹上冲心,一日四五度发,发则白津出,此作奔豚论治。

肉桂3  桂枝6  白芍6  生姜6  炙甘草6  红大枣6

再诊:投挂枝加桂汤后,气上冲减为二三度发,白津之出亦渐稀,下泻矢气,此为邪之去路,佳。

肉桂3 桂枝9  白芍9  炙甘草9  生姜3 红枣10 厚朴15  半夏9 

 一壮年妇女,病奔豚月余。按其病起之初,原由心阳不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遂致下元虚寒,而寒浊之气,复乘心阳之虚而上冲胸咽。冲则气急欲死,辄呼人捶胸拍背,旋即消逝无踪。因发作频繁,痛苦较大,所以患者表情紧张,形状狼狈,以为必有异物作崇。脉象两寸浮数无力,关尺沉微,舌苔白润。证为阳虚奔豚,治以桂枝加桂汤加减,药为:桂枝15,白芍10,生姜10,炙甘草7,油桂3(研细,药液冲下),半夏10,厚朴10,吴茱萸10,大枣12枚。前后共用药5剂,而阳复寒散饮降,冲气因平而瘥。20余年不曾发作。(吴禹鼎.经方临证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