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msgqs 2016-04-08

虽然人文摄影相对于其它题材来说,显得并不那么引人关注,但我觉得,它的价值并不在于赏心悦目那么简单,它的耐看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当我们回首中国,远的不说,就是八十年代的影像都会让我们感触良多。和那些风花雪月的作品相比,人文题材的魅力有着更长的生命力,也有着众多不求名利的执着的摄影爱好者。

所谓人文二字,个人一直坚持要在画面中涵盖人和文化这两个要素,人,就是人物的生活状态,文化说来有些宽泛,除了诗词歌赋和各种类别的经典史籍,更多的文化就隐藏在街头巷陌和百姓的举止言谈之间,也就是风土人情吧。

地铁也是一种文化,正是当前中国典型的时代特色之一,我们正在处于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大中城市基本都有地铁在建设,乘坐地铁出行已经是很多人的习惯。因此,我每到一个城市,都喜欢乘坐当地的地铁,并随手拍些照片。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的地铁,当地铁车门马上就要关闭的那个瞬间,我按下了快门,构图中,使用车门的框架来约束主体,同时也交代环境。主体是几位乘客的状态,他们善意地向着我微笑,这是一种城市文明的感受,谦和而温暖。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是在山东临沂的一座跨河大桥上,我预先在路边准备好了构图,利用城市雾霾形成的远景虚化和有节奏的街灯透视形成立体感构图,等待在合适的位置安排主体。当一位年轻母亲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迎面驶来,我向她招招手,并没有说话,她居然很高兴地做了一个手势,并充满快乐地说了什么,我瞬间连拍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其实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和什么技巧,相互微笑着就好。

别吝啬自己的微笑,这是人与人瞬间拉近距离的最好办法,也是我人文抓拍最常使用的手段,面对别人的微笑,极少有人会认为有恶意,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亲切。这张照片就让我对普通山东人的开朗热情由衷点赞。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在苏州十里山塘古街巷中行走,我想寻找古城的新生态,随手拍了一些江南民居,但总觉得不够风情。在一条巷子的老宅门前,发现几个孩童在围着磨盘玩耍,我便凑上去,先和他们一起玩,和他们一起分享蜗牛的故事,稍许,就熟悉啦,然后才开始拍,这是其中的一张,小男孩给我讲述他的学习情况,并拿起一片叶子,给我演示成语“一叶障目”,大家都非常开心地笑着,这才是人文摄影中最愉悦的时刻,摄影就是这样,不仅仅拍到照片,更要享受拍摄过程。某种角度看,人文摄影的基本技术,不仅是操作机器,更重要的是与人沟通。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是在杭州仿宋街拍的,一家茶汤店,门口揽客的伙计卖力地吆喝着,状态很投入,构图中,使用了斜对角线,人物和招牌都在画面里,相互呼应,一目了然。一般这种公共旅游场合,并不需要多少沟通,他们很乐于配合你的拍照,但不要拍成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起码要抓住要拍画面的关键要素,力求让观看者一眼就能读懂你的照片。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是在天津海河岸边拍到的一个画面,当时风雨欲来,构图就随机使用了上下对比,上面是天津典型建筑,一批北洋军阀的府邸,夹杂着乌云向下压来,水面是中间的缓冲,而右下角则是依然物我两忘的天津垂钓者,他淡定地望着自己的钓钩,全然不在乎天气的变化。其实这就是天津人,一种处惊不乱、淡泊随性的状态,爱谁谁,我是我,你坐你的天下,我钓我的生活。其实当时已经点滴下雨了,我拍了一张就躲到桥下,他还在那么静静地,呆着,这让我对天津的印象加深了许多。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组照是人文摄影比较适合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组照,集中体现某一地、某一时、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情感的真实状态,多点聚集,突出要说的主题。简单看这两张照片,固定机位在国家大剧院前,简洁清晰的背景,变化丰富的各种人的状态,这可以采用升格拍摄视频,或者长时间拍摄之后的视频素材做快放加动态模糊处理,画面的效果就是川流不息的人影和固定建筑之间的对比。构图时,保证画面建筑主体的完整性,它是主体,动静之间的人来人往是陪体。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广州地铁里,这位女士一直静静地发呆,我利用远近大小的对比,适当开大光圈,构图中突出前景的她,使用了35mm焦距,这一个焦段是人文摄影师使用最多的视角,可以尽可能涵盖主体和环境,又能保持最小的镜头光学畸变,并利用大光圈,虚化一些背景。

这时候,为了抓拍的现场感,尽量不要打扰被摄人物,安静地守在她身旁,若无其事地左顾右盼,然后,悄悄地按下快门,在这之前,准备好所有的构图设想,并暗暗设置好快门光圈,这类拍摄最适合微单类或者手机,单反的个头太大动静也大,太显眼,会影响到人物的真实情绪抓拍。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是两幅街头的抓拍,依然是我喜欢35mm的视角,既可以让构图带上环境,又能够有合适的距离迎面拍摄,一般我会预设光圈,确定大概的景深范围在三五米左右,随时轻点快门对焦,随时都是预备状态,行进中的人更有运动感。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构图中,充分利用环境里的前景来参与画面的元素搭配,起到丰富主体形象和画面内容的作用。比如昆明滇池边的摄影师和助理的工作状态来陪衬一对新人拍婚纱照活动,而午后阳光照射在福州三坊七巷一家老店的门板上,形成的光影与老人的安静恬淡形成呼应,一片惬意的休闲光阴便记录了下来。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在这个画面中,我使用了俯视的视角,构图时刻意留出大面积的旧图书和旧画像,用一种潜在的包围感,围绕着买书人和卖书人。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也是预设构图的一种方式,我看到列车的流线造型和地面鲜明的纵深感黄色线条,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增加画面的前后透视,然后,焦点大致锁定到目前人物的位置,等待人物进入构图位置抓拍下来。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构图中,充分观察和寻找拍摄环境里的关键元素,可以直截了当地交代出画面的底层信息。比如这张照片,是在绍兴咸亨酒店的随机抓拍,这个酒店的重要信息源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所以我要把这个象征性的牌匾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其它画面内容其实只是陪体,活跃一下气氛,避免拍成到此一游的纪念照。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夜景拍摄中,灯光是主要的元素,在苏州古巷的夜色中,灯光形成了巷子里的视觉引导,而暗部人物虽然面部可能光照不足,但不影响这真实的生活气息。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夜色中的光,正好打亮了这个古镇码头的门,与暗色的背景形成反差,而这位姑娘也恰好站在光线下,框架式的构图加上合适的曝光,画面看上去真实又不太平淡,趣味点在于姑娘专心致志地自拍。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甪直古镇里的万盛米行是叶圣陶先生故乡的景点,也是很多文学爱好者喜欢的地方,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尽人皆知,我在这个门口,着意要把万盛米行的匾额拍进来,这是构图中不可或缺的,而门前坐着的农妇正好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采用对角关系线。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武汉的昙华林街区是一条古老的街巷,和其他各个城市的老街一样,街巷表面已经十分商业化,并没有多少令人激动的地方。绕过主街,后面才是真正的武汉生活。我到每个城市都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行走并探索,而且往往会有所收获。刚好看到一座老宅虚掩着门,一位老奶奶在靠近门口阳光充足的地方吃力地读着报纸,我轻轻地拍下这幅画面,然后轻轻地走开,感悟人们的生活,但尽量不要打扰她们。

构图上,我利用前景虚化的门和晾晒的衣服展示生活的本来状态,主体位于画面黄金分割线位置。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成都文殊院墙外,有位二胡演奏者,我在马路对面路过,构图使用了墙瓦的黄金分割,主体人物位于右下黄金分割点附近,同时利用慢快门,实现主体与过客之间的虚实对比,这种低照度下的拍摄,需要比较扎实的手持稳定功夫。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在长沙岳麓书院的后山,我发现这个台阶的韵律感不错,拾阶而上的尽头,是投射过来的逆光,构图上,也是线条的汇聚点。于是,我悄悄地等待着,刚好一位贩卖豆花的女子向山上运送食品,我就抓拍到了这一张,尽量让女子的身影和位置放在阶梯的尽头,最大程度延长画面的空间范围。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是在青岛海滨抓拍到的一个有趣的瞬间,其实当时我在拍风景,偶然发现,眼前沙滩上走过的这三个人的节奏很协调,夕阳下,三个人的身影拉长,又互不重叠,三个人的动作各异,又互不干涉,斜线的构图也增加了空间的透视。能够表达当时海滩上人们的各有所思的状态。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片叶子是点睛之笔,深秋初冬的西湖山上,我原本是想拍摄剪影的效果,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突然一阵风,刮起几片落叶,在风中摇曳飘零着,这是其中的一张,这个时候,选择连拍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拍摄人文题材,我经常使用连拍的模式,并时刻观察环境的变化,有时候,意外的收获恰恰是在时刻准备中可遇不可求的。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再聊一些黑白画面的拍摄,人文摄影,在有些场合下黑白的影调魅力比彩色更大。我一般使用便携性的小型机抓怕黑白的场景,通常我会设置为RAW加黑白JPEG模式,RAW保持原始数据,用于后期制作彩色或者黑白照片都行,而显示屏上显示的黑白画面这是JPEG的直接反映,有利于实时观察曝光的状态。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地铁,这位姑娘上车后,一直在翻看一本手相书,并不断反复看着自己的掌纹,口中貌似还念念有词、聚精会神的虔诚模样,我抬手随便拍了一张,回来后,发现还是很生动的。构图中,我特意涵盖了与她同座的大妈进行对比,或许年轻人的迷茫和老年人的淡定恰恰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吧。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在广州一条旅游街巷的一座教堂前,三位姑娘在好奇地拍照留影,我也静静在旁边假装拍摄风景,其实,她们三个才是构图的主体,三个人的位置呈三角形构图,近大远小形成透视关系,真实自然的状态是我和她们一边交流一边抓拍到的,拍摄过程并没有感觉到尴尬,就像随意地彼此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历史,只要是善意的平和沟通,并随和地交流,抓拍其实很简单。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张照片拍摄于合肥火车站,是一张盲拍的照片,当时我故作无聊地走来走去,当在窗前,发现这个孤独的女子,有些淡淡的忧伤,我没有打扰她,在合适的距离内,没有抬起相机,只是随意地盲拍了一张,此时,需要对自己的镜头视角有精准的把握,我的镜头是定焦,三米开外的35mm焦段,涵盖主体是没问题的,只是对焦点是否准确多少要靠一些运气,这也都是在熟练自己摄影器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快速操作。回来一看,构图基本没有问题,只是校正一下稍许的倾斜,就得到这张照片,人物位于画面的一侧,大光圈虚化的背景放在另一侧。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武汉关长江轮渡码头,这是操作员在指挥轮渡靠岸,构图中,把轮渡作为大面积,操作员的动作作为陪衬,左右构图利用画面的横向宽度。

而同场地的另一张照片则是码头围栏内等待过江的旅客,两位年轻人卿卿我我地谈笑着,丝毫没有在意我的拍摄,构图中,使用窗外的江面交代环境,虽然人物在暗部,但细节和影调还是能够调整出来的,因为当时抓拍紧急,并没有准确曝光,后期处理出来的影调,现在看还是能够表现这个场景的。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武汉黄鹤楼前的胡同里,一位男子着急地打着电话,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搭配胡同的环境,也是一种家长里短的真实瞬间,构图时,放他在一侧,另一侧留给路人和胡同的环境。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大连的政府广场上有一些鸽子,也是很多游客必拍的场景,我在逆光下发现这对父子,在亲昵地玩耍。正好利用地面的线条,使用对角线构图,把平面的广场地面表现出延伸感,而与父子相呼应的,是前景两只觅食的鸽子,整个画面温馨恬静,比较和谐。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地铁夜班车的站台上,独自等车的姑娘,构图以她为中心,周围是寂寥无人的状态,姑娘神情有些紧张和急迫,但我想不是因为我。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西安城外有个自由劳务市场,这位农民大哥倚靠着电线杆子在等活计,我就天南海北地和他闲聊,并随手拍摄下来,背景是西安的城门楼,交代了地点,而这位老兄的状态也是在和我聊着,构图已经在预计的框架里,左上角的城门和右下角的人物是相互对应的。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构图时,抓取人物的典型性瞬间是很关键的,这两张照片都是在街头的抓拍,大致预判到人物的位置之后,就是等待时机,可以和人物打个招呼,也可以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利用画面的三分法构图,三个人物各自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一,而他们的动势却完全不同,有进有出有等待,把上车的瞬间在一幅构图中完成。

摄影构图杂谈之人文题材(二)

这是利用了视线引导法的构图,图中老母亲的视线一直关注在儿子身上,不断叮嘱儿子出车要注意安全,这种隐形的线条在构图中也是很常见的,同时,右上与左下的人物也接近黄金分割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