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逛书店:荒岛图书馆

 汉青的马甲 2016-04-08

《城市画报》杂志在2008年和2009年,曾以“荒岛图书馆”为主题出过两期特刊,当时对“荒岛图书馆”这个词的定义为:“它是一座属于所有爱书之人的民间图书馆,并期望成为以WEB2.0思想来经营和管理的社区公益图书馆。”

 

后来,这个概念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座城市变成了现实,厦门小渔岛便是荒岛图书馆的厦门分馆之一。有必要先说明的是,虽然它叫“图书馆”,但其实也是一家二手书店,我也很想从书店的角度,聊一聊关于它的故事。

 

第一次知道厦门小渔岛的存在,不是因为《城市画报》,也不是因为要买书借书,而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巧合:2012年的暑假,我准备到厦门义工旅行一阵子,便每天泡在豆瓣的“厦门义工旅行”小组里,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义工工作。一眼望去,在一排的青旅、咖啡厅的名字中,“荒岛图书馆@厦门小渔岛”这几个字特别显眼。到现在都记得,那是我第一条点进去查看的话题,工作内容也都让我很向往,但可惜小渔岛无法提供食宿,只身跑去厦门的我,只好放弃这个机会。虽然无缘做义工,我还是在某天去沙坡尾的路上,顺便过去小渔岛看了一眼。



对小渔岛的第一印象,完全符合我理想中的二手书店的样子——在不是很好找的地段,有一张不张扬的门脸,一进门便闻到旧书香扑鼻而来,书非常多但不至于乱无头绪,地上总有几摞还没来得及上架的书。

 

我在某摞书里,惊喜地发现一本一直想买的台版书,便去问老板多少钱。老板看了一眼,露出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说:“这本书啊,我前两天好不容易收到的,自己都还没看呢!”我理解老板的心情,但从我的角度也觉得,既然遇到了就很想把它买下来,便有点尴尬地继续问他:“那……这本书现在卖吗?多少钱呢?”老板又拿着书打量了半天,说出了一个在我预想之下的价格,我便有点不好意思地把它买走了。

 

随口和老板聊了几句,他知道我是从东北跑来义工旅行的,便走到贩售手绘地图的小桌子前面,拿了几张地图给我,说:“这些你应该会用到!这张是曾厝垵的,这张是厦大的,还有环岛路的……”我临走时,他还顺手拿了两张印有老厦门照片的书签给我。

 

那几张地图陪我跑完了厦门几乎所有的景点,离开厦门之后,印象最深的却是在小渔岛的那个下午。越想越觉得老板是个有意思的人,我抢走了他还没来得及读的书,他还自愿送了我这么多东西。

 

在网上查了查相关报道,才知道店主人称“老岛”,原本是泉州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2010年的6月初,从《城市画报》了解到荒岛图书馆,从小就有着书店梦想的他,很认同荒岛共享的理念,马上决定搬来厦门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一个月后,厦门小渔岛便作为全国第五家荒岛图书馆,正式开业了。有点“相见恨晚”地知道了这段幕后故事,让我特别想再去好好逛逛,和老岛聊聊!

 

2015年夏天,我又有机会回到厦门,有机会再回去厦门小渔岛看看。两年多的时间,沙坡尾的变化非常大,避风塘里的船坞没了,周边多了好多家文艺小店,小渔岛也搬了个家,但很开心的是,进门之后闻到的味道没有变。




从门口放眼望去,书满得有种不知道从何找起的感觉,书架上的分类标签便成了一个非常必要的东西。标签的密度相当之高,分类的方式也很多种:有的书架按照出版社来分,有的按照类别,还有的直接写着“给大人看的童话书”……好像变着法子地想要为这些书找到最合适的定位,帮助它们未来的主人更容易地找到。



分类标签的新旧程度、颜色、字体也都不大一样,大概是不同的义工帮忙做的,看着标签的样子,想到一直不停地有新的旧书进来,也一直有新的义工帮忙做分类,人情味夹杂在时间的流动里,就这么留了下来、传递下去了。

 

店里还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分类,像是现在很少会见到的小人书、毛主席语录、旧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对我来说,最酷的一区是“寻找同年同月生的杂志”,从80年代到90年代,几乎每个月份都有,对于那些不是特别热衷于逛书店的人来说,这里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淘古董”的好地方。




当然,作为荒岛图书馆的厦门分馆,小渔岛最有特色的,当属和厦门的相关书籍,从厦门当地的潮流杂志《So Guide》,到厦门文史、经济以及闽南人物志,关于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就集合在几个书架里,展现在你眼前,存在感十足。




 关于厦门小渔岛和这座城市的连结,当然不止有那些关于厦门的书而已。从厦门小渔岛的豆瓣小站上面看到,他们从开店以来,就定期地举办着和当地文化有关的活动。像是户外类的“老厦门港采风”、“给即将消失的厦门老街巷拍照”,室内的的“闽南民间节日风俗讲座”、“学说闽南话”公益课堂,以及线上的“印象厦门主题征文”,很强烈地感受得到,这不仅是一家存在于厦门的书店,更是活在厦门的书店。

 

准备结账时,店内义工告诉我,老岛最近在忙着打理新店,不收书的时候会待在新店那边。与老店相比,新店的书还没有非常多,但在地气息更为浓厚,泉州、漳州的相关书籍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我立即决定,隔天去拜访小渔岛新店。

 

第二天一早,穿过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的第八市场,转个弯来到老剧场公园。这个为了保留老厦门历史的而改建公园,在广场上规划出了“街道博物馆”,也辟出了老邮局、老城忆坊、老茶馆等空间,厦门小渔岛的新店——老厦门旧书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可惜当天非店休日,却没有开门,大概是老岛去收书了吧。临走前透过玻璃门拍了几张内部的照片,基本陈设已经完毕,书籍也都摆满了书架,荒岛图书馆的牌子还没挂起来……看来又多了一个再回来厦门的理由了!




可以说,小渔岛是一个非常“中规中矩”的二手书店,和文艺青年、拍照无关的那种,但它又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很多超出二手书店范围的很棒的事情,因此我很喜欢它!也想用这张我最喜欢的照片作结。



门外的马路很宽,嘈杂的车流不断(其实书店出门左转还是一个喧闹的菜市场);门内一摞摞书快要堆满过道,但即使落脚的地方再小,却还是会有人进来,在这座小渔岛上片刻或长久地停留。真希望,每座城市都有一家这样的书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