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命运在西 方成功学中有一句名言: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积淀个性,个性决定命运。 对个人来说,如何让自己的心态将自己带到理想之境呢?有两大要诀,第一大要诀是行善道,也就是多做好事,少做坏事。第二大要诀是培养乐观心态。关于行善道,很好理解,是否乐意行善,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关于培养乐观心态,每个人都知道它的价值,如何获得乐观心态呢?有三个要点: 第一,接收正面信息,发送正面信息。 世界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心情和事情有好处的,可称之为正面信息,对心情和事情都有害的,可称之为负面信息。人在接收信息时,不要好的坏的兼收并蓄。要像蜜蜂采蜜似的,择其精华。 一个6岁的小女孩问妈妈:“花儿会说话吗?” 妈妈笑答:“噢,孩子,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对春天左顾右盼?” 小女孩满意地笑了。 小女孩16岁时,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 爸爸思索片刻,回答道:“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会向往天堂静穆的乐园?” 小女孩又满意的笑了。 女孩26岁时,已是外交官夫人。一天,她悄悄问丈夫:“昨晚的宴会,我的言谈举止合适吗?” “棒极了!”丈夫真诚地赞美道,“你说话的时候,像丁冬的泉水,动人心,怡人情;你静处的时候,似浮香的荷花,美人目,爽人神……亲爱的,能告诉我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吗?” 妻子笑了:“6岁时,我从妈妈那儿学会了和自然界对话。16岁时,我从爸爸那里学会了什么时候该 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在见到你之前,我从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外交家那里学会了和什么样的人谈什么样的话。亲爱的,我还从你那里学到了智慧和——爱!” 这个女孩是幸运的,她周围的人都乐意向她发送正面信息。这也是因为她的善良和灵慧,她乐意向他人发送正面信息,也懂得正面信息的价值,就像蜜蜂懂得花蕊的价值一样。所以她就拥有了一颗乐观的心。 另外,正面信息不完全等同于真实信息。花儿会说话吗?天堂是真实的存在吗?这是一些没有搞清也无须搞清的概念性问题。假如这些概念能让人们的心态乐观起来,它们就是正面信息。 第二,不要根据负面信息做出反应。 趋利避害是人的正常心理冲动,如果某些信息确能帮助自己趋利避害,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是正面信息。如果事实真相不明,可能导致自己做出错误决策,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是负面信息。人的智慧在于,当事实真相不明时,最好不要轻率地做出决定。 有一位老先生,在热闹的街口摆摊卖烤香肠,不禁惊讶地说:“爸爸,你没看报吗?现在经济不景气,社会购买力降低,你批发这多香肠,难道不怕卖不完会坏掉吗?” 老先生不太懂“社会购买力”之类的词汇,他想,毕竟是念过大学的人,见识果然不同,听他的准没错。从第二天开始,他便减少香肠的进货量,同时心里担心着人们是否有闲钱来买他的烤香肠,因此他的吆喝声变小了,神态也不是那么乐观自信。这难免让那些老顾客怀疑他的烤香肠的质量。 随着老先生的改变,他的生意也逐次递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每天只希望能够早早将摊子上少得可怜的香肠赶紧卖完,对客人的态度也难免变得急躁与不耐烦,与以前的亲切、和蔼,有着天壤之别。终于,他的客人越来越少,以至难以为继。他不禁摇头叹道:“唉!儿子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其实,不是老先生的儿子有先见之明,而是老先生自己的心态受到了负面信息的影响。他要判断“经济不景气”是否对自己的生意有影响,只需看此前的销量是否发生变化,根本没必要在没有发生“产品积压”有情况下就减少供应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类似的“先见之明”的影响。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我们都尽可能依据此前的状况进行分析,避免依据可能性来做决定。除非你想作一个冒险性的尝试,这就得先具备“认赌服输”的心态才行。 第三,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生活中,有一些让人开心的信息,也有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信息,而具这些都是真实的,但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必然联系,仅仅对心情有影响而已。对这些信息,我们没必要被动地吸收,不妨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我们需要怎样的心情,就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就像看电视选台一样,喜欢看什么节目,就选哪个台。 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看见邻居正在埋藏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到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时一片阳光灿烂、花香鸟语的玫瑰园。 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 老人慈爱地对外孩女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在生活中,我们心情烦恼,也许并非生活境遇有多么糟糕,而是开错了窗户选错了台,看见了不好的信息而已。 当然,不一定让自己开心的信息都是好信息,关键要看心情的需要。古人云:“事稍拂逆,但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围炉夜话》亦云:“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能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这两段文字都表明了选择信息要按需要而定。事业不顺的时候,就看看不如自己的人;懈怠的时候,就想想那些有豪宅名车的人;骄傲的时候,就比一下那些在学问或事业上获得大成功的人;痛苦的时候,就看看那些穷苦的人——有的人觉得自己的遭遇很不幸,跑到孤儿院、医院、穷困山区一看,才知道自己的所谓不幸原来竟是大幸,心态立即调整过来了。 灵活选择需要的信息,就像开车时随时调整方向盘一样,能够把自己的心态驶上积极乐观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