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特色,争来“千古诗村”名头又如何?|时事话题

 田园牧韵 2016-04-08

唐代诗人杜牧七言绝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古流传,但“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却又莫衷一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曾有十几处地方称自己为“杏花村”,其中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争夺“杏花村”尤甚,以至对簿公堂,缠斗多年。

因唐代小牧童一“遥指”,大诗人杜牧一入诗,就为当今留下一千古悬案:“杏花村”到底在何处?由于年代久远,无法准确考证,不少地方就可以自说自话。“酒乡”山西汾阳认为,杜牧笔下“杏花村”酒肆林立,正符合它们的特点;而安徽池州则认为,杜牧是在任池州刺史时写就《清明》一诗并名扬天下的,“杏花村”自是他们最正宗;湖北麻城则从《清明》一诗的写作时间节点、心境、气候、地理位置予以分析,认为它们的“杏花村”才是杜牧笔下最合乎情理的“杏花村”。

在这场争夺中,有的地方在抢注“杏花村”酒类商标,有的地方在抢注“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有的在编写“杏花村”村歌……如果哪个地方先行一步拿“杏花村”这个响亮的名号做文章,其他地方都会表达“异见”。可见,他们之所以争抢“杏花村”,主要还是看中了“杏花村”能给它们带来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杏花村”这个文化资源已变成了物质资源。

实际上,诸多“杏花村”原本可以相安无事。不少专家学者早就指出,在古代诗歌中,“杏花村”“苇花村”“黄叶村”等,不过是诗人使用白描手法虚构的一个美好意象,像牧童随手一指的“杏花村”,可能只是一个开满杏花的小村庄,这种村庄随处可见,并非确指哪一个。

像争抢“杏花村”这般进行地名争夺的现象,近年来时有所闻。把基础建设搞上去,把自己的地方文化打造出来,把自己的特色彰显出来,并与其他地方互通有无,携手共进,才是正道。没有自己的特色,争来“千古诗村”的名头又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