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语的力量

 Z教授的e 2016-04-08

话语的力量

    匆促的岁月有如流水,总会裹挟去很多记忆,但也总会在不期然间,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席卷而来,冲开你思绪的闸门。譬如打开电视机,一档名为《最强大脑》的节目,主持人甫一出场,竟让我一时间百感交集。

    眼前的主持人,曾是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手。遥想当年,赛场上的他词锋锐利,带领复旦大学队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记得外电曾这样评述:犹如云层激发出雷电,把整场辩论升华到极高的价值观念境界,气势磅礴。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才俊,如今已风霜染鬓。那曾经的锐利,经了岁月的磨砺与沉淀,已更多地化为笃实与沉静,就像电影《伟大辩手》(美国,2007)中极富诗人气质的托尔森老师,深沉的外表下是热情的积蓄和力量的凝聚。

    托尔森老师置身的时代,还是上世纪的30年代。彼时的美国德克萨斯州,政府依旧沿袭着19世纪的种族隔离与歧视政策,具有诗人才情又擅长辩论的高校教师托尔森,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同胞们做些事情,于是他着手成立了黑人高校的第一支辩论队,在他的精心选拔下,四位学生脱颖而出:汉密尔顿·伯格斯、亨利·罗伊、女生莎曼萨,还有年仅14岁的小詹姆斯·法默尔。

    电影开篇,便让我们感受到了暗夜中涌动的激情与力量,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光,急促的音乐和鼓点传达着内心的渴望与挣扎,而小詹姆斯·法默尔的父亲、德克萨斯州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非洲裔美国人老詹姆斯,则以他低沉铿锵的演讲,探寻着冲破黑暗的道路:“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挣脱蒙昧和黑暗,走向光明的唯一出路。”

    在这条挣脱蒙昧与黑暗的突围之旅中,演讲、辩论、话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经过托尔森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辩论队开始转战于各个高校,他们就“经济危机结束时,失业救济的发放是否应该停止”展开辩论,关于“黑人是否应该被允许进入州立大学”表明立场,而在迎战全美辩论冠军哈佛高材生的终极对决中,有关“消极抵抗是否是维护公正的道德武器”的质询则将辩论推向了高潮……透过这个命题,编导们似乎也在用独特的方式向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致以深深的敬意。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后续的故事甚至更为精彩。仅在七年之后,年仅22岁的小詹姆斯·法默就创办了“种族平等协会”,并最终成为了民权运动的著名领袖,女队员萨曼莎则成为了著名的黑人人权律师。当“种族平等协会”发起“自由乘车运动”以反对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时,小詹姆斯、萨曼莎和白人志愿者一道,登上了开往阿拉巴马州的公共汽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人生,再一次昭示了话语的力量和启蒙的价值。

    在我的电影课上,这部电影曾让不少有过大学辩论赛经验的学生们热血沸腾。来自物理系的铭康同学说:“作为经历过辩论的我而言,这部影片让我有了很多对辩论的思考和总结,以往我一直认为辩论就是语言的艺术,就是一种逻辑的游戏,而一个好的辩手必须同时具备天赋、兴趣和勤奋,三者缺一不可。看了这部电影,我想恐怕还得加上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成就一位伟大的辩手。”

    托尔森老师的扮演者是曾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殊荣的著名黑人演员丹泽尔·华盛顿,他不仅饰演了片中的主要角色,还亲自执导了这部影片,而他之所以钟情于这一题材,大概不仅仅着眼于其对黑人族裔的励志作用,还有题材本身所隐含的社会文化意蕴带给我们的精神冲击。

    在法国思想家福柯看来,话语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的言语方式,“话语并不是转化成语言的斗争或统治系统,它就是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辩论、表达和申诉,那曾经遮蔽的被重新揭示,那曾经扭曲的得以匡正,那曾经喑哑的终于发出了声音。

    当黑人女子萨曼莎用掷地有声的话语,伴以利落决绝的手势,大声质询制度的不公正时,她仿佛用尽了毕生的气力,只为了说出这一句话。

    如划过夜空的一道闪电,如响彻云端的一声惊雷,那一刻,不由地你会眼眶一湿,胸中会有热热的东西涌上来——这就是话语的力量。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要培养公开演讲的习惯——这样人们才能学会用舌头来反对,而不是用刀剑来反对。”对此,哲学系的万培同学有着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最近在看密尔的《论自由》,密尔认为谬误可以在人们不断地反驳声中揭示其谬误性,让人们真正地认识到其与真理的区别。而凡是真理的东西可以在人们不断的反驳声中,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真理性,加强一代又一代人对这些真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真理慢慢的被人们遗忘其本质,只传承其躯壳而已。我想辩论其实也兼有这两方面的功能。”

每每读到这样的学生作业,我常常会不由得问自己:在他们这样的年龄里,我是否也拥有这样的思考与话语?每每想到此,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与骄傲。就像电影结尾处,托尔森教师悄然来到哈佛大学,在一个不被人发现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学生们赢得胜利,之后又默默地转身离去。

借由话语的交流,达致心与心的传递,而思想的种子一旦播撒,它们就有了自己生长的方向,我们只需静待——春日,花开。(作者杜霞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教育报》20164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