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客兼职速递员,史上最酷滑板少女扒飞车,黑手党财团给你送披萨,还有半智能核动力看门狗,《雪崩》(Snow Crash)从一出版就刷新了我们关于虚拟和现实的认识,然而“超元域”(metaverse)这个酷炫的设定似乎还只是存在于遥远的未来。 “超元域”是一个由计算机模拟的数字空间,只要找一处终端,戴上目镜和耳机 ,就能通过公用软件进入另一个“现实”,从街道建筑到个人形象都能由程序模拟。突破了屏幕的限制,在这里消磨时光不仅可以忘掉生活中的烦恼,还可以做超乎想象的事,甚至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都不在话下。因此当VR(虚拟现实)突然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时, 到底是科幻照进了现实,还是我们制造了一个平行世界? VR技术在带来一个beta版“超元域”的同时,也挑战着我们对“现实”的定义。虚拟世界是个用户体验更好的版本,还是会像雪崩一样淹没掉真实存在的一切?
戴上一副设备,就可以像《少数派报告》里阿汤哥那样把屏幕移来移去,或者能控制《环太平洋》中的巨型机器人,甚至像《黑客帝国》里那样在母体和锡安之间来回穿梭,这些曾让我们如此着迷的技术不再只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它们已经随着VR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只脚踏进了现实。 从两年前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到年初成立虚拟社交(social VR)团队,再到各大科技公司本月纷纷上市头戴设备,就算你还没体验过VR,大概也听说过这个词。其实VR这一概念早在1992年出版的赛伯朋克(Cyberpunk)小说《雪崩》 中就已出现,它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更好版本,或者说,有可能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城市和街道只是运行的软件,通过光纤网络就能使用。 《雪崩》是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代表作,在上世纪末出版后引发了一股赛伯朋克的创作和阅读浪潮。书中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那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超元域”,这不仅是对目前互联网社交的真切演绎,更是VR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 其中有一些设想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至少对“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玩家来说,他们已经体验了“超元域”的一部分。名字只是一个自定义的代号,如弘·主角、Y.T.,至于现实中到底叫什么并不需要。外型也可以随意换成喜欢的样子,不管是大胸的长睫毛“布兰迪”还是粗犷的面瘫脸“克林特”,在沃尔玛超市专柜就能便宜买到。跨地域社交更不是问题,想去百老汇还是香榭丽舍大街?反正城市和街道只是一些运行的软件,通过光纤网络就可以使用。 但在虚拟社区玩游戏毕竟还是面对着一个电脑屏幕,看着一些三维小人走来走去,VR却让我们能真正走进“超元域”的世界。通过目镜直接把广角画面投影在眼前,相当于近距离盯着一个个专门设计的用户界面,强大的运算能力能对全环境进行模拟,从而产生一种浸入式的体验,这比观看一场3D电影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如此,要想实现《黑客帝国》、《刀剑神域》那样对大脑直接刺激的交互,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有些困难。 在另一些方面,VR做的比小说设想的更真实。例如“超元域”中的“化身”(avatar),为了节省电脑运算成本,它们都被设计成半透明的鬼影,走在大街上只要径直穿过就可以,让人感觉是看到了电影画面一般的景象。但是借助VR设备我们看到的就是现实世界中看到的物体,在虚拟世界里看到的人并不是像个幽灵,而就是与现实生活中一样的大活人。即使知道这些都是存在于数字空间的图像,我们也会认为眼前的几乎就是真实的场景。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变得模糊,怎么知道哪个是真实,哪个是更好的版本呢?
和其他反乌托邦小说一样,《雪崩》也讨论了技术高度发展后带来的威胁。“雪崩”一语双关,既是一种攻击网络的计算机病毒,又是一种能蔓延到现实世界的生物病毒。虚假的狂欢带来了真实的快感,两个世界的边缘逐渐变得模糊。身无长技的平庸之辈能在超元域近距离追逐偶像,用一张“超卡”就能享受海量的文本、音频、视频,还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买一座豪宅,逃离现实中矮穷挫的人生。“超元域”这样的数字空间既与现实平行,又自成一体,有着独立完善的社会规则、人际网络,甚至货币系统。如果我们的化身生活能带来更大的精神满足,那么理论上说,除了吃喝拉撒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可以花在虚拟世界里。也许到那个时候,无论是基于人造数字空间的沉浸式体验,还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全息场景,我们都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真实,然后再来考虑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版本。 不管怎么说,当前VR技术本身已经相对成熟,各种新产品陆续开始发售,价格也在普通人能消费的范围内。Oculus Rift已经在3月28日开始给全球约20个国家的买家发货,配套使用的体感控制器Oculus Touch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开放预订。索尼专为PS4主机开发的PlayStation VR已有超过200家游戏开发商,HTC Vive头盔内置的控制器定位系统还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走动。微软家的HoloLens眼镜则主打AR(增强现实)牌,希望把虚拟的图像无缝整合到真实场景中。国内企业也没落下,阿里VR实验室的“造物神”计划将推出剁手利器Buy+,娱乐公司也已经有暴风魔镜和LeVR等产品面世,还有更多商家认准了这支潜力股,纷纷投资研发。 4月9日,全球创新者大会虚拟现实峰会将在北京举行,Leap Motion、 SpaceVR等公司的创始人、《星际漫游》(ADR1FT) 制作人、HTC VR中国总经理、好莱坞顶级特效团队等将一起聊聊VR发展和应用的最新资讯,还会带来各种挑战想象力的想法和产品展示。在不知不觉中,VR已经超越了科幻小说中“超元域”的设想,慢慢变成我们身边的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看,把今年作为VR内容元年的确很恰当。《雪崩》中设想的图景很有可能在近未来就能实现,至少远程会议将更像围桌唠嗑,见跨国客户也就是戴上目镜的事,异地恋不再“异地”,至于单身狗……不知道这会不会也是一种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