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wodedoc910 2016-04-08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双墩一号大墓发掘现场(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撰文:岳南   胡援 


    上篇说到盗墓贼进入双墩一号大墓将文物几乎洗劫一空,那么,盗墓贼是如何进入这座规模庞大的王陵并劫掠文物的呢?

    考古发掘揭示,双墩一号汉墓主墓室、陪葬坑和车马坑曾遭两次盗掘,考古人员发现了盗洞痕迹与盗墓者遗弃的铁斧、木桶、绳索、竹子编织物和黄釉瓷碗、陶碗等物。经鉴定,瓷碗与陶碗均是唐代日常应用之物,估计是当年盗墓贼在墓中喝水进食所用,用后即遗弃于此。

    通过现场迹象分析,第一次盗掘的大体情形是:盗墓贼身穿老鼠衣,携带盗墓专用工具钻出丛林,悄无声息地来到墓顶,先在封土的西北部打一竖洞,位置不偏不斜,正好落在墓室黄肠题凑西北角的回廊之内,由此可见其经验之丰富,技法之高超。回廊内只用木棍分成简单的15个小室,每个室中都分别存放丰富的陪葬品。盗墓贼进入宽阔的回廊,如同在自己家中收拾东西,轻而易举地就可把各室认为值钱的器物一筐又一筐地传出洞外。当大宗器物被劫掠一空时,盗墓者又手持利斧、铁锤等工具,开始劈砸位于墓室东部的木椁与石椁之门。在重锤一次次撞击下,一扇石门上半部被击碎,盗墓者钻了进去。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身后的石椁被盗墓贼砸开痕迹(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石椁与外棺之间,有一圈容身的空间,有不少随葬品安放于此。盗墓贼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搜索后,接着又向墓室的中心进发,用利斧劈开了华丽的外棺与内棺并钻了进去,于死者的周围搜索珍贵器物。当器物基本告罄,盗墓贼的黑手又伴着摇晃灯影伸向墓主的尸身,主要目标是墓主身穿的金缕玉衣,或没有腐朽的丝织服饰,另外还有墓主佩戴的各类饰物,甚至七窍中含塞的小型金银玉珠之类物品。因棺内空间较小,行动不便,盗墓者通常的做法是把尸体拖出棺外予以收拾。若墓主尸体完好,盗墓者便用携带的绳圈把自己和死者的脖子套在一起,使自己与尸体面对面地坐立或站立,腾出双手慢慢解下尸身上的金缕或银缕、丝缕玉衣和其他饰件,直至把死者的头发与口、眼、耳、鼻七窍以及肛门摸遍,寻出玉含、玉塞与珍珠等物,最后留下的是一具光着身子的尸体与尸体脖子上的绳圈。双墩一号汉墓的墓室打开时,考古人员发现墓主尸骨已被拖出棺外,几乎是赤身裸体地被抛于回廊的泥水中。棺外发现一件带孔的玉片,考古人员疑是墓主身穿金缕或银缕、丝缕玉衣的残件。无奈仅此一件玉片,不足以证明墓主曾穿过玉衣,若墓主没有玉衣,这块带孔的玉片又来自何处?作何用途?此件玉片遂成为这座大墓中又一个不解之谜并令后人为之扼腕。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盗墓贼在棺椁上劈出的圆洞痕迹(岳南摄)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被盗墓贼劈穿的的内棺,洞穴明显可见(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就在这伙盗墓者溜走之后,另一伙盗墓贼再次前来取宝,下手的地点是墓冢的东北角,盗洞直接打到了墓室内“题凑”拐角的回廊之内,盗墓者轻易而举地进入回廊并展开搜索。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室内的珍贵器物早已被洗劫得所剩无几。但这伙盗墓者并不甘心,怀着一丝希望在棺里棺外继续搜寻。先是在棺内用利斧向上劈凿,以验证棺椁之上是否还有藏宝之处,当内棺棺盖被劈开一个约20公分的豁口时,确认其上已无藏宝的可能,于是转入黄肠题凑的东侧用利斧将木门劈开,再行试探,想不到木门开启,外面正对的是一堆松软的填土,并无宝物可匿藏。气急败坏的盗墓者又伦起利斧在墓室周边劈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洞口,仍不见藏匿之物现身。悔恨交加中,这伙盗墓贼只能捡拾一些小件物品携出洞外。其后的千余年,此墓再也未经盗扰。

    尽管盗墓贼经验丰富,技巧娴熟,但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据考古队长汪景辉介绍,盗墓贼对黄肠题凑这种结构并不知晓,外藏椁内的随葬品由此躲过了一劫。事实上,在已经发现的西汉黄肠题凑墓葬中,凡被盗之后还能出土一些文物者,大多都出土于外藏椁内,双墩汉墓尤为典型。尽管曾遭两次重大盗掘,但仍出土大型重器如铜壶、木俑、车马器等几百件。假如当年盗墓贼知道这一葬制,无疑会盗掠一空。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西汉时期“黄肠题凑”这种墓葬形制保存了一批地下藏品,

此为不幸之中的万幸(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2007年1月大雪飘零的时候,双墩一号汉墓发掘工作全部结束。考古人员对出土器物分析研究,结合文献推断,这座大墓的墓主就是六安国第一代诸侯王刘庆。

    其主要理由是:这座大墓是汉代最高“黄肠题凑”结构,并附有车马坑、陪葬墓、陪葬坑等。葬具由棺和椁两部分组成,其结构为重棺重椁,属于西汉诸侯王特有的葬制,这说明墓主等级很高,是当时诸侯王一级人物。其次,该墓出土的文物十分精致。不少漆木器贴有金银箔或镶嵌银扣和玉石,铜器多为错金银工艺,玉器精雕细琢,属于奢华物品,非王室人员能够使用。其三,该墓出土有“六安飤丞”的封泥和带“共府”铭文的铜壶。“六安飤丞”为六安国负责膳食的官员,“共府”与六安国第一代王共王庆的谥号对应。这些文字与《史记》、《汉书》中关于六安国的历史记载也相吻合,表明此墓属于西汉六安国的王陵。其四,在双墩墓葬西北约10公里处有一处东古城城址,城址地面散布的遗物有蚁鼻钱、木、砖、水井和建筑材料,据此推断该城使用年代在战国至汉代,应为六安王生前的居住处。其五,墓内出土的“五铢”钱形制为武帝时期,未见晚期钱,刘庆在位38年,公元前83年薨,入葬年代当在汉武帝封六安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为西汉中后期。根据该墓的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推测,此墓定为六安国始封王——共王庆的陵墓是适当的。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六安古城墙遗址(岳南摄)

     从公元前六安国立国至公元9年西汉王朝灭亡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六安国一直很平静,国泰民安,实现了汉武帝“六地平安,永不反叛”的政治期待。刘庆在六安国执政38年之久,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为自己营造规模如此庞大的陵墓和豪华的地下宫殿。根据六安王时代的葬制,双墩一号汉墓北部十几米的二号汉墓应是王后葬所。

    发掘工作显示,商代之前,未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西周始有其制。《诗经·王风·大车》有云:“生则异室,死则同穴。”夫妻分别葬在两个互相紧靠的墓坑中,即所谓“异穴合葬”,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合葬墓真正兴行是西汉以后的事,这是因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人们的灵魂观念、宗教观念与夫权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时人的观念中,只有夫妻合葬,才能最后确定女性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但作为夫妻,一般不会同时死去,这就出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即如何合葬?当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平民与中小型地主、贵族,多采取“同穴合葬”的形式,即夫妻中的一个死后先入坟,另一人去世时,重新掘开墓穴,按男左女右的规矩并置棺椁而葬。高级贵族与王侯级人物,多采取“不同穴,但同茔”、“同坟异穴合葬”等葬制,如长沙马王堆轪侯家族墓葬即是典型。主要原因是高级贵族的墓圹深而大,、棺椁多重,随葬品丰富。若为后死者入葬而二次掘开,其密封、随葬品、甚至墓主尸体等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操作起来也极其不易,只要设想一下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情形便可理解。六安王刘庆入葬的时代虽晚于长沙马王堆,但仍不能摆脱“不同穴,但同茔”的葬制,因为断为二号墓为刘庆妻子墓是合理的。

     西汉中期以后,各种横穴式、砖室和石室墓兴行,墓室本身就起了椁的作用,因而内部葬具只有棺而无椁。正是横穴式的墓室的构建和流行,使墓门关闭与开合更加方便,墓室的空间得以拓展,导致夫妇异穴合葬的形式发生了急剧胚变。这个时候,除帝陵以外,无论是平民还是王侯贵族,多数采取夫妇同穴合葬,此类形式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并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安双墩王陵是如何被盗的?

双墩一号汉墓考古队长汪景辉向作者介绍发掘经过(岳南摄)

     六安历史上双墩周围分布着许多古墓葬,由于农田改造、盖房、修路,一些墓葬的封土被平掉。根据考古专家汪景辉等专家调查表明,在双墩周围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仍分布有36座大小封土堆,如琵笆墩、松墩、宴墩、小墩、玄武墩、青龙岗墩、大山墩、韩大墩、墩塘等。这些墓葬都坐落在地势较高的丘陵土岗上,大小不一,其中以双墩为中心约6平方公里内,有双墩、高墩、马大墩、三星庙墩等4处形状相同高大的并列双墩墓,各墓之间相距500—1000米不等,当地群众称之为“八大礅”。在这些墓葬附近的地表散布有板瓦、筒瓦、砖和井圈等建筑构件。上世纪70年代,在马大墩北冢西北边修水渠时,当地社员曾经发现过一个车马坑,结构与双墩一号汉墓的车马坑相同,出土过一些车马器,这说明该墓的等级很高。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及墓主身份的确定,表明这4处高大的双冢墓葬,极有可能是六安国4代王的陵墓,这一区域的古墓葬应属于西汉六安国的王陵区。

    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西汉六安国王陵区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尤其是发现保存完整的诸侯王陵区,这在全国尚不多见,为研究西汉诸侯王陵制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为保护双墩汉墓与六安国王陵区这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有关部门与铁道部门多次协商,沪汉蓉铁路六安段已由原址向南迁移108米,现已开始动工兴建。双墩一号汉墓遗址也将建造一座大型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古六安国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连载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