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鲜族的传统“浣衣”

 渐近故乡时 2016-04-08

  朝鲜族妇女浣衣多在溪边。延边到处是清澈的溪流,溪边的石头是天然的砧板。刊溪边浣衣的妇女,头顶浣衣盆,手拿棒槌,从春到秋不间断。潺潺的清溪边.婀娜婆娑的柳下,身着五颜六色色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妇女在清脆的谈笑声中挥舞手中的棒槌,既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又是一幅美丽的风情画。


  朝鲜族习俗,每到仲秋前后,妇女们都拆洗被褥,晾晒喷浆(稀薄的米汤水),待其半于后,叠成长方形放在砧上反复捶打,这就是“捣衣”。


  捣衣用的砧板是用约五十厘米长。二十二厘米宽,十七厘米厚的硬木或石头做成的。钻面刨得光滑洁净,砧底则为了减轻重量而横竖挖出空槽。捶打用的棒槌类似洗衣棒,用硬木制成,旋得很光滑。


  这种“捣衣”劳动多在晚间进行,因为妇女们白天都忙于拆洗晾晒和其他劳动,只有晚上才会有清静的时间,这是她们捣衣的最好机会,一直捶打到光滑无皱纹为止。


  捶打时可以两人对坐交叉捶打,也可以一人拿一棒或双手各持一棒捶打。

  少妇少女对坐捶打时,爱讲究捶打艺术,其打法或慢或快,或或重,如鼓手击鼓,很有节奏感。


  秋天的夜晚,如果走进朝鲜族的村庄,就能昕到有节奏的清脆的捣衣声。

  朝鲜族又有自己民族形式的“捣练”方式,也是漂洗布匹后的一种劳动。就是把丝麻布帛泡进草木灰碱水煮洗、晾晒,使其洁白,然后再喷浆捶打。


  古代没有肥皂等去垢物,因而漂洗多用草木灰(谷草灰和豆秸灰最优)碱水。做法是:把从锅灶口掏出来的草术灰积存起来,用时把它放进漏底的大缸里。底上铺一层席片、稻草,上面不断浇水,使深褐色的碱水通过缸底漏下来滴进下面的瓦盆里。把这种草木灰碱水倒入锅中,连同衣物煮沸后,拿到溪边洗打,然后晾晒薄浆,这才进人“捣练”的阶段。

  捣练的是未剪裁的布匹,所以不直接叠成长方形放在砧板上捶打,而是把布匹紧紧地缠裹在特制的掏练棒子上(棒子比布匹的幅度长,一般在一米左右,其两头细小,便于手握),然后把它放在砧板上,两个妇女对坐,各一手持捣练棒的一端不时翻转,一手拿棒槌交叉捶打。


   “捣衣”、“捣练”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求其光滑、平整;二是再洗涤时,求其易于去垢。因为喷浆捶打之后的衣物,一般的油垢多浮在表面,渗不进纤维里。由于一般都在秋季准备冬衣,所以“秋至拭清砧”。


  现在穿丝麻布帛制的民族服装的人日渐稀少,所以这种习俗也逐渐减少下来。但在秋季,居住在山里的朝鲜族拆洗被褥和老年人穿的民族服装时,还是少不了喷浆捣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