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房颤,100﹪的成功率可能吗?

 乐西西1 2016-04-08


3月 31 日,中美国际航班上,传出呼救声。一位70多岁的美国人突发心脏病。幸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专家葛均波,和他同一航班。急救成功,一时传为佳话。初步判断,患者此次发病最可能的祸首是“房颤”。航班落地,患者还需接受其他治疗。那怎么治,能获得近100%的成功率?


口述: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梅举

整理:燕小六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房颤三大治疗方法


治疗房颤就是将不规则乱跳,转为正常心跳,主要有3类治疗方法:药物,导管和微创外科手术。


目前,房颤,尤其是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以手术效果为佳,远优于药物治疗效果。



导管消融治疗的缺陷在于:首先,在心内膜射频消融,每一个消融点都难以达到透壁性损伤,其结果是房颤复发时,80%的患者被发现有某个肺静脉异常电位恢复。


其次,在导管消融过程中,很难做到每一条消融线都达到彻底的双向阻滞,并且针对每一条消融线进行双向阻滞的验证,会抵消这些额外消融线带来的额外效果。


再次,导管消融不能有效处理左心耳,而左心耳是引起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元凶。


最后,不能处理心外膜自主神经节和Marshall韧带,这些与房颤的发病亦有一定的关系。


微创外科手术的单次成功率,较导管治疗明显提高,创伤较小。但由于解剖结构和微创外科消融手术本身的特点,术中无法对二、三尖瓣峡部进行有效消融,并以完全消除术后窦速与房扑的发生。


综上,目前没有一个单项技术,能对持续性、难治性房颤治疗,达到100%成功率。


梅式“杂交”消融 内外并举




不难发现,导管消融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存在先天不足。微创外科单次手术仍无法获得100%的成功率。但如果同时应用两项技术,可大大提高持续性、难治性房颤的手术成功率。


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梅式杂交消融术”应运而生。业界称之为微创外科/导管“杂交”消融技术。这一技术基本完成了房颤治疗领域所公认的全部消融和治疗内容,使得单次手术消融率基本达到100%,因而是目前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方式。


“杂交”消融技术优势:

?


“杂交”消融技术对整个房颤治疗团队水平要求很高,必须要手术技术高超的房颤外科医师和导管水平一流的心电生理医师密切配合,以达到效果最大化。


在手术顺序的选择方面,目前国际上比较主流的观点,都是先行微创外科手术,继之做导管消融。


手术模式则分两种:一种是同期“杂交”,需在“杂交”手术室进行(也称为复合手术室)。该手术室必须同时具备心脏外科手术、导管手术、DSA机和多导生理记录仪。在微创外科手术结束后,心电生理医师负责电生理标测(如冠状静脉窦电极和肺静脉电极)以及部分消融线的完成,如三尖瓣峡部线的消融。因此,这也称为“一站式杂交”。


它融合了微创外科手术和导管消融的优点:既避免了外科消融无详细电生理标测的缺点。同时也避免了内科消融复发率高的先天性不足。但此类手术费用高,需要多学科医师的团结协作,在目前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心脏中心能够做到。


另一种模式是分期“杂交”手术。患者先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术后3-6个月,或房颤复发以及出现其他房性心动过速后,再行电生理标测、消融。选择分期“杂交”,微创外科手术后的药物综合治疗可能影响二期电生理标测的可靠性,并掩盖潜在病灶。


哪些患者要选“杂交”手术?

?


我们一般建议,以下患者可进行“杂交”手术:




“梅式消融术”解决了微创外科和导管消融本身无法解决的难题。近5年来,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已为近千例患者进行了“梅式消融术”治疗。科室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微创外科治疗房颤最多的心脏中心。


随着更多中心开展“杂交”消融,我们有理由相信,持续性复杂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前景将会更为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