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大风暴】历史上著名的七次斗琴事件,真相只有一个

 红豆居士 2016-04-08


在视频中,叶湘伦与雨豪学长的斗琴让人眼花缭乱,不禁会有人问这样的桥段真的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吗?小编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在音乐界,音乐家们经常“决斗”,当然不会是骑士决斗,都是兵不见血的“斗琴”


Abbe Gelinek
Beethoven


PK


(Abbe Gelinek&贝多芬)

如果不是有人问Gelinek他和贝多芬斗琴谁会赢,而Gelinek气势汹汹地丢出一句“我可以爆他九条街”的话,估计题目就是《六对钢琴家的巅峰对决》了。

不过实际情况是,尽管Gelinek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但实际上实力不足。单单只在首回合要求演奏自己最好、最难的钢琴作品的环节中,反倒是Gelinek博得了眼球,不过没办法,谁叫贝多芬选的是他自己的《第十九号钢琴奏鸣曲》呢。

次回合是即兴演奏,Gelinek似乎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或者说他假装知道自己在弹什么,结果很显而易见地,又被贝多芬震惊了。还没等第三回合开始呢,Gelinke就灰溜溜地退出游戏了。


约瑟夫·列文涅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


PK


约瑟夫·列文涅&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

这一对决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但实际上,如果不是斯克里亚宾自作自受,在练完《伊斯拉美》又跑去练李斯特的《唐璜的回忆》,结果弄伤了手,这个斗琴是会发生的。

至于列文涅,一直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的钢琴家之一,他留下的一些圆筒录音被约瑟夫·霍夫曼和弗拉迪米尔·霍洛维茨奉若神明,你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这些录音。

不过说实话,斯克里亚宾伤了右手也是因祸得福,因为他写出了《f小调圆舞曲》来悼念自己的右手。不管怎样,最终他的右手还是痊愈了,就是他再也没办法挑战列文涅而已。


Daniel Steibelt 
Beethoven


PK


(Daniel Steibelt&贝多芬)

这场对决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在第一回合中,双方各自选一部技术难度非常高的作品演奏,贝多芬选择了莫扎特的奏鸣曲,Steibel则演奏了海顿的奏鸣曲。第二轮则是互出主题的即兴演奏,这个回合是贝多芬胜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回合,则是检验演奏家的表演才能,他们必须视奏对方写给自己的新作品。Steibel率先出场,演奏了贝多芬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Steibel弹得不错,大家听毕后都热切的鼓掌。

Steibel则尝试用自己新写的大提琴奏鸣曲来难住贝多芬,这在理论上是违反规则的。但贝多芬还是赢了,而且还不是赢在技术上。他拿过谱子,把它整个倒放在谱架上,还从后往前读。贝多芬选择了一个主题即兴演奏了30分钟。这彻底让Steibel崩溃了,还没等贝多芬弹完,他就起身离开了,从此没脸再见贝多芬。


刘易斯·玛善德
巴赫


PK


(刘易斯·玛善德&贝多芬)

1717年,巴赫已经成为德意志,乃至欧洲著名的键盘演奏家,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却并没有如他演奏家地位一般令人钦佩。而刘易斯·玛善德在当时则是与巴赫齐名的法国管风琴和键盘演奏家,当他听说巴赫的演奏技巧非常精湛之后,便动身前往德国,要与巴赫一决高下。

巴赫最早来到比赛场地,他便趁着没人的时候在琴上做一点热身练习。玛善德这时候也来到了比赛场地,听了一会巴赫在琴上的热身之后,便转身离去,登上马车回到法国,从此没有再踏足过德国的土地。


莫扎特
克莱门蒂


PK


莫扎特&克莱门蒂)

1781年的平安夜,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皇帝弗朗兹·约瑟夫二世的宫廷里会面。克莱门蒂的出色技巧使得他可以由始至终与莫扎特平分秋色,皇帝也裁决这是一场平局。但他们还是要求加赛——由皇帝本人给出的主题作即兴变奏以分出胜负,在两人一系列的即兴大小调赋格、变奏、圆舞曲之后,依然不分高下。

不过出于礼节,克莱门蒂还是承认莫扎特是胜者,莫扎特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在给他父亲的信里面说:“克莱门蒂弹得挺好的,就右手而言确实如此。他把最大的力量放在他段落中的三度中。除了这些以外,他并没有像克鲁采一般值得品味和感受的东西。一言以蔽之,他只不过是一台机器而已。”莫扎特在随后写到:“克莱门蒂就像江湖骗子,跟所有的意大利人一样。他把作品标记成急板,但弹出来却是快板。”

而克莱门蒂则是这么说莫扎特的:“在他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的演奏可以如此地优雅和具有灵性。我尤其被在那天,他由皇帝所出的主题而作的变奏所吸引。”

约瑟夫·沃飞
贝多芬


PK


(约瑟夫·沃飞&贝多芬)

沃飞和贝多芬在之前曾经是朋友,在各自的领域也有一些成就。但排在贝多芬之后显然不是沃飞想要的地位,于是他在1799年向贝多芬下了战书,两人在贝多芬的赞助人韦茨拉尔伯爵的府邸展开了对决。

 在对决举行的时候,沃飞已经在欧洲各地,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举办了不少的独奏会,沃飞极力宣传自己,为的是让贝多芬对他有所耳闻,这确实收到了成效。贝多芬的朋友安东·辛德林告诉贝多芬,他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沃飞身高超过180,有一双可以跨越十三度的大手。贝多芬只有158,手可以跨过十度(当时的琴键宽度比现代钢琴的要小)。不过贝多芬反驳说所有好的钢琴家必须用踏板保持第一个音符,并迅速演奏下一个,如果两个音符之间跨越十度或者更多,好的踏板技巧可以让音符之间跨度造成的时间差难以辨别。

不过就像之后贝多芬与Steibe的对决一样,两人在第一回合斗得难分难解,随后对手就被贝多芬打败了,从来没有人可以在即兴演奏和视奏中与贝多芬一较高下。


李斯特
西格斯蒙·塔尔伯格

PK


(李斯特&西格斯蒙·塔尔伯格)

李斯特和塔尔伯格之间的竞争从1836年一直持续到1842年,在此期间,两人都在欧洲开了不少巡回音乐会,塔尔伯格经常与李斯特选同样的地点开音乐会,有时候是同时,有时候是稍后,就为了宣告自己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家。

这场对决两人都没有遵循过去的方式,反之,他们都尝试通过在欧洲各地的演奏会中打压对方的人气而获胜。惺惺相惜的两人最终同意面对面解决问题。1837年3月31日,他们都各自准备了有着最极端技巧的作品应战,两人都不知道对方都在准备着必杀技。

当他们最后见面并发现这点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并很快准备就绪开始比赛。第一轮李斯特演奏了自己的《大加洛普舞曲》,塔尔贝格则演奏了自己的《诺尔玛幻想变奏曲》。

最后一个回合是各自演奏自己的新作品,塔尔伯格演奏了改编自罗西尼歌剧《摩西》的《摩西幻想曲》,李斯特则演奏改编自梅尔贝耶歌剧《魔鬼罗伯特》的《魔鬼罗伯特的回忆》,这两部作品都没有被时间所掩埋,当然李斯特的作品更为著名一些。两人斗得难分难解,都获得了在场观众的起立鼓掌。但是塔尔伯格却一直无法超越李斯特坐上世界最伟大钢琴家的交椅,在此之后他们都未曾面对面斗琴,余生都在欧洲巡演并享受着各自成功带来的一切,只不过属于李斯特的,要更长久一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Liebestr?ume No. 3 in A Flat Major Franz Liszt;Frederick Delius;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Sir Thomas Beecham - Classical Music For Sleep

                                           

斗琴的历史无从追溯,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音乐家们的“决斗”,而这个决斗,以乐器作武器,可以是对抗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它可以像中世纪骑士们那样为保护荣誉而一较高低,也可以只是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它可以是为争得行家的肯定,斗琴的初衷可能是维护自己所信仰的东西,而事实上到最后,斗的人在彼此那儿找到了新的启示,这也是个从斗争对抗到和谐相容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