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品园林之七:假山篇·叠石拜石苏州

 凡秋一叶 2016-04-09

文/晓洋    摄影/葛雷

/叠石简介/

我们常说园林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山水,其中的山最初是真的山,而后成为私家园林的土山,石山。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讲求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园林中的山石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山石,它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外,还应诗意传情。

秦汉之际人造假山之风大就大为盛行了,多是土石结合。《三秦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到海上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求仙药未果,便引水筑山,仿造了这三座神山。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山水诗、山水画,进而欣赏洞天世界进而欣赏单石——置石立峰;唐代人们则已经开始欣赏太湖石了,白居易写《太湖石赋》讲究赏识的美学,由单块石料或者数块石料组合成景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叠石在宋朝开始繁盛,累石抱土,出现了专业的叠石匠师。米芾有了“皱、瘦、漏、透”的赏石说法,宋徽宗遍征太湖“花石纲”。所筑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可惜战火中不是以投石机被投砸出去,就是战后被人拖回家,甚至人们说清代筑皇家花园还有从“艮岳”原址取石的。

明清时期叠石进入成熟鼎盛期,规模、技术、艺术等方面都比前人有很大的提高,不仅有园林理论专著《园冶》问世,还有众多论石的专著,出现了大批叠石造园名家, 有了所 谓“无石不园”的说法。

 

再过几天叶涵之就要回英国读大学了,老爸,画家叶放建议她读传统艺术,未来的艺术一定是世界化的。离开家中的园子“南石皮记”还是有点不舍。“在园子里长大就像搬进游乐场似的。”叶放则刚刚展出了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面壁》,用的元素便是“叠石”。

著名的“山石韩”叠石名家的第四代传人韩建中如今大部分时候都在北京,他叠石造山的作品以皇家园林为主。太忙,难得有空回苏州看住在园区的老爸,著名的山石韩第三代传人——韩良顺。韩建中最近刚完成自己的一个微景观作品——慈禧最喜欢的“静心斋”。做好儿子拍了视频上传到了微信上。“儿子学的是计算机,现在也学叠石,用三维动画做资料。”

写叠石,越看越了解越觉得此处水深。许多人终毕生精力于此。但好在有诸多文人专家、工程设计师的大力协助,以一个外行人,一个新苏州人,一个热爱园林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视角去尽可能“轻”而不失真地一起看园中千岫嶙峋、气象万千的——叠石。

画家设计 苏州人的家

叶涵之是大约6、7岁搬进“南石皮记”的,“知道这以后就是我的家的时候,太开心了!”最喜欢的当然是其中的假山,每天放学回来都会爬一圈,还请同学来家里玩捉迷藏,同学进来后全震惊了。不过父母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旁边就是池塘。有次她抱着邻居家的小狗玩,一定要往假山洞里钻。兴许因为山洞光线有点暗,小狗吓坏了,到洞口的时候拼命挣扎,涵之一下被带着掉进了池塘,还好水不深只到肚脐,而且是夏天。不过涵之根本顾不得先把自己弄干,而是赶紧爬出来钻进山洞里躲着,生怕爸妈责怪。叶放夫妻还是循着水迹才找到了藏起来的涵之。

“在园子里长大不仅会对园林对东方文化特别感兴趣,而且对园子会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不仅是小涵之,叶放本就是在园林内长大的,外祖母家住余天灯巷的毕园,祖上是乾隆年间大名鼎鼎的状元毕沅。

“我还记得外公指着园子里匾额上的那个大写的'園’字对我说,你看这个字,四边的框像是高高的围墙,围墙里面呢,上面一个土,就是假山,当中一个口,就是池塘,下面就是花草树木了。”

既然围墙内首写“土”字可知“山”予园林的重要性了。我们常说的看石的“皱、瘦、漏、透”的讲究其实是讲置石,即单峰。而叠石很多作品是所谓叠石造山,所以欣赏的方式跟单峰截然不同,而是如自然山水、如诗画长卷。所以欣赏自然山水必有“游”感,即身在山中,可以游玩。

中国很多时候造假山是循道家的天人合一,所以有造蓬莱仙山的含义,有洞府,加上太湖石的营造更有别有洞天的说法。

因为要有诗画感,所以历史上很多画家都会参与设计园林,让山中画境、云吞雨吐的山水气象平地而出。譬如苏州人都熟悉的文徵明参与设计的拙政园,譬如耦园聘请的设计师也是一位画家——顾沄。所以很多当世著名的“花园子”(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总指挥)或者叠石大师往往跟当世的很多画家、学者交往甚厚。很多园主或画家将自己的想法或图画交给他们实施。譬如清代著名的叠石名家戈裕良与那时著名的学者钱泳、洪亮吉交流颇多。

所以叶放以画家身份造园倒有点回溯的意味在其中了。

叠山理水,叶放当时造“南石皮记”,是五家人的住宅后院打通,所以地方还是显得局促,因此叠山的部分尤其不宜。画图、做模型,每次施工时,叶放到场看一会,还常会拿出纸笔,大家就知道又要改了。

现代有些叠石,还是做景点的概念。所以有些在前面看得不错的地方,转到后面就马虎了。因为是要有“游赏”和身在其中的概念,多角度多方位都必须完美呀。就在叶放不断的修改下,南石皮记的叠石作品有了个非常独特的Y字形支撑结构。整个园林也得到了不少国内外专家的极大赞誉。

除了造园,叶放的很多无论绘画还是装置作品都围绕着园林展开,有次去南石皮记正赶上他的一些作品准备送去摩纳哥。园林中的一些元素是用镜子做的!这样也看不出什么,但是将这些作品,譬如一扇花窗镜子拿到园中,空间立时丰富多重起来,恍然大悟,园林本就是空间的艺术呀!

如今人们熟悉叶放的名字很多时候还是雅集,因为那是活的园林生活!听上去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但那其中的诗书画乐的生动,如同涵之儿时的意外落水,如同叶放说儿时假山后都会有个黄大仙祠,属于供家仙。很多时候奇怪的事大家都会归到黄大仙身上,或用黄大仙吓唬不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故事都是活生生的,带着苏州人家的味道。

 

/叶放/

画家、艺术家。1962年生于苏州毕园,现居苏州南石皮记。苏州国画院国家高级美术师。状元之后,文人世家。出生于园林、工作于园林、生活于园林,写园林、画园林、造园林,把园林作为自己世界观的人。

2003年在苏州完成园林作品“南石皮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的世界文化遗产纪录片“苏州古典园林”中,被列为九座古典园林后的第十座。

2009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创作园林作品“达园”。被国内权威媒体称为“现代雅集之父”,“中国雅生活的先导者”。



半生诗书半生戎马——孙士毅

要说苏州园林中叠石最好的作品,叶放说:太湖石假山非环秀山庄莫属,黄石假山去耦园。

说起环秀山庄,跟前文提到的毕沅有点联系,毕沅曾收藏过《清明上河图》,就放在环秀山庄内。而且环秀山庄的主人之一孙士毅也是清乾隆年间的官员,两人差十岁。

说起孙士毅,很多人会觉得比较陌生。我们可以从一个很通俗的电影中看到孙士毅——李连杰演的《方世玉之谁与争锋》中,方世玉为了拿到锦盒去找的女孩子正是孙士毅的女儿。电影中孙士毅当时所担任的是两广总督,为人正直。这点倒是跟历史中基本对上了,当然其他就不对了。孙士毅是浙江人,文武双全,担任过吏部尚书、四川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甚至还曾有人要封他为越南王!

话说那时候清政府跟越南(安南)关系不错,1788年,安南国王黎维祁的臣子阮惠叛乱,国王的母亲妻子逃到中国境内,请求支援。孙士毅带兵平叛,叛臣阮惠弃城而逃,国王黎维祁感激涕零,到军营中后,要封孙士毅为安南王!孙士毅断然拒绝。清政府得知旗开得胜的捷报后封孙士毅为一等谋勇公,赐红宝石顶戴,并命他班师回国。叛军只是被打跑了防线并未巩固,孙士毅有些犹豫没有启程。第二年,果然,叛敌反扑,国王逃跑,孙士毅兵败。于是朝廷以他不遵守军令导致兵败为由,罢勉封爵,撤消红宝石顶。

一场兵败看不出孙士毅的真本事,他是个典型大器晚成型的人,尽管饱读诗书,但到40岁才出仕为官,而且征缅甸、平台湾、打安南、灭苗乱,古稀之年入藏督粮,最后死于军中,所作有关西藏的诗文也是汉诗中量大少有的,可谓诗书半生、戎马半生。

而传奇中孙士毅最有名的故事,是和权臣和珅有关。有次他在金銮殿外碰到了和珅,和珅看他袖子里鼓鼓的便问是什么,孙士毅拿出来,原来是用一颗整的珍珠做的鼻烟壶,大如雀卵,雕刻精巧,晶莹剔透。和珅一见便开口讨要,孙士毅如实说:“此物原为进献皇上,而且下官已经向皇上奏明了,望和大人见谅。”人人都巴结的和珅,孙士毅并未姑息。不久和珅跟他说:孙大人我也得了个珠子的鼻烟壶要不我俩的拿出来比比。和珅掏出来,居然就是孙士毅进献的那只,明摆了给孙士毅一个下马威。

孙士毅临终上书希望能加入满旗,于是后代入汉军正白旗。不过之后因为嘉庆帝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孙氏子孙回到苏州。他的孙子孙均回到环秀山庄后便请了著名的叠石名家戈裕良叠了这座假山,之退旗人编制,安心在一方园内,守一脉山水,颐养天年。父辈戎马半生又如何?还不如浸淫山水逍遥自在。祖辈一生在儒家教化中殚精竭虑,孙辈则真正回归了山水。



湖石叠山环秀山庄,山水画境

在拙政园管理处苏州园林博物馆工作的陆伟每天都会到拙政园转几圈,有时还要去环秀山庄,路上他突然停下来,仔细看一面石碑,出门的时候问管理人员:“那块碑最近被拓过吗?”

站在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太湖石叠山作品的面前。抱愧厚脸地对陆伟说:“您别笑话噢,就这样看怎么觉得还没狮子林好呢?”陆伟善意地笑笑:“没事,不仅是你啦,刚看叠石是看不出的。来,一起近前看看。”因为这座叠石太过珍贵,所以现在是不许攀爬的,特许爬了上去。陆伟一一指点。恍然大悟。此时叠石造山中的山水画意境全然一目了然,或深涧中藤萝攀蔓,幽然回转,或临水处崖岸深邃,一侧悬桥悠悠,一旁飞瀑漫雪,或日光一痕照下,正在洞前,喝茶听泉,峭壁入云一般,夜晚可以想见在此饮酒赏月,月光洒下更见石壁巍峨,水声清越;另一个山洞则森然清凉。各路通畅,小径幽深,平台颇有更上一层路的通途感,何止移步换景这么简单,简直就是山峦尽在其间,百幅山水长卷藏入其中。这一点都不难,只要你看过中国山水画就一定能读懂的万千丘壑,一目了然。

“你看,这边的山势一直蔓延进墙里,是不是会觉得穿墙而过延展出去的感觉。”那么叠石造山不是造一座山,而是山脉?

“可以这么说,你看,你也看懂了,对不对。”陆伟笑答。“飞雪”是环秀山庄原来就有的,戈裕良以此为侧峰,堆出的主峰。

一般先“造山”,在架构附近的亭台,因为先有山,而后有人依山修的房子,所以造园也依着这个时间的顺序。

一般人的印象中,最简单的“叠”应该是金字塔型的吧,像搭积木那样,不然如何叠得起来,但叠石截然不同。“很多时候靠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挤压力、张力,原石本身的形状形成勾带……所以很多叠石做好甚至不勾缝都是稳定在那里的,而且因为需要构建山洞,石头又比较重,单靠勾缝的黏连根本做不到。”简直像卯榫。“对,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意思。”

原来假山有这么多学问,画意美学的,建筑力学的……叹为观止。

难怪园林大师陈从周极为推崇环秀山庄,说如果学叠石不看环秀山庄,如同研究文学不看李白、杜甫一般;难怪学者李根源称其为苏州三绝;难怪小小的环秀山庄以此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的,说难极难,说不难也不难,山水书画一脉相承。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原为唐代金谷园的故址,清乾隆年间为刑部员外郎蒋楫的宅子,蒋氏建有“求自楼”,并于楼后叠石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出来汇聚为池,名泉取名“飞雪”。取自苏东坡《试院煎茶》中的“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诗句。其后相继为尚书毕沅宅、大学士孙士毅宅。园中假山为叠山大师戈裕良杰作。道光二十九年,汪为仁购建汪氏宗祠,立耕荫义庄,并重修东北部花园,名为颐园,又称环秀山庄。后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事,园多毁损。光绪年间重修。及至1949年,仅存一山、一池、一座“补秋舫”。环秀山庄内还有一处叫“半潭秋水一山房”,造园之时这里地下的半个空间是作为一个水潭设计,山房像临水小榭般半入水潭。水潭分出溪流顺西坡潺潺而下,声音不绝于耳,此谓造景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