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品园林之七:拜石苏州园林中的石图腾

 凡秋一叶 2016-04-09

文/晓洋    摄影/葛雷

“这么多石头,好高呀,哎!这还有个洞。土豪呀!真有钱,绝对是个土豪!”沧浪亭中几个游客在假山上感叹。好想去纠正,不是有钱就修得了的。但实在唐突,只能闭嘴。中国人与石的感情绝不是钱的问题。

这样的话,每日在耦园工作的沈亮肯定也听过不少。沈亮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的副秘书长。

“中国人爱石之切世界知名,譬如民族起源神话中的女娲以彩石补天;春秋时代“和氏璧”的故事。楚人卞和三献凤凰栖过的一块青石,前两次因为不被君王所识先后被截去左右脚,最后终得美玉和氏璧,成就了一枚王权重器。识石更是识人才!还有民间流行最广——一只顽石得千年日月精华,忽一日从中化出一只石猴——孙悟空……中国人也有历来佩玉的习惯,石予中国人几乎成为一种独特的图腾象征,譬如民间无数的望夫石、石敢当……这其中带着中国人对自然始终的敬畏之情。园林中的叠石假山也好、置石单峰也好,都带着对自然山体的模拟、崇拜。”



耦园黄石假山:四面景不同 群山共一脉

清代叠石名家戈裕良是那个时代少有能留下姓名的叠石奇匠。这么说吧,戈裕良之后再无能超越的叠石作品!其中湖石叠山的头号作品正在环秀山庄!

戈裕良的作品据统计共八处十个子项,“目前留存的只有一个半。”沈秘书长说,所谓一个当然是指环秀山庄,半个则指常熟的燕园。环秀山庄是湖石假山,燕园则是黄石假山。因为宋徽宗酷爱“花石纲”,因此湖石假山的名气更大,但沈秘书长说其实黄石假山叠石也很难,因为黄石采下来是立方体的,直线为主;湖石属于石灰岩,石质较松,孔洞较多,所以主要是曲线,看上去似乎很不规则,变化很多,但对于很多叠石高手而言也容易找到石与石之间的勾带,即卯榫般连接相扣的地方。而黄石过于平整,所以找勾带很难。

苏州市区目前公认最好的黄石假山在耦园。

去耦园之前特地去看了一下拙政园中的黄石假山“开门见山”。拙政园园容管理处的陆伟经理特别说明“开门见山”前面的门其实才是拙政园建园时的正门。一进门,先见一山。这种造园叠石的方式跟《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如出一辙:进园不是将院内的景色一览无余,那有什么趣味?而是类似中国人宅邸玄关处的屏风,称障山。黄石假山雄壮、斧凿般的线条跟湖石玲珑剔透的叠石趣味审美大不相同。

除了这类障山,还有楼山、厅山、悬崖壁假山……园林修造讲究模山范水,所以不同位置的假山需要不同的比例和距离。譬如楼山,在楼附近的,不能被楼的高度压了去,当然抢了楼的高度也不妥,做不好不能增诗意,反有负面作用。环秀山庄是园林围着假山转,属于楼山。耦园黄石假山的妙处在于,它兼顾了这些假山的功能于一体!

欣赏耦园的黄石假山有两个词概括——来龙去脉、主次分明。

为了解释这点沈秘书长特地来到耦园东花园现场解读。好的假山如同一个完整的山系,一座大山通常不会平地而起,而是渐渐升起。山势从西侧这个较小的假山起,叫“桃屿”,是山系的侧峰,然后山势落下成为一条谷道“邃谷”,然后再升起来,这便是主峰——“留云岫”了,继续往东南,假山似乎消失了,其实还有蔓延,是一些较小的山体,脉线一直延续到东南角结束。所以整个山有来龙去脉,而且主次分明。

再看主峰,从南面看,你是看不到后面还有个楼的,沿着东南的支脉绕到主峰的东面,你会发现:哇!从这个角度看主峰非常高,而且一层层由远及近的山势十分显著,近处水边的悬崖、中间雄浑的山体、远处山峰一道道延伸远方,绝对山水画中的远近分明。“人的眼睛看东西跟相机的焦点透视不一样,焦点透视是两根直线延伸到远处,人眼酷似一个下抛物线,先从眼前偏下的位置然后往上、往远处看,所以这样显得主峰觉得更高、更巍峨险峻。”然后再绕到北侧,因为主峰跟楼体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不会太有压迫感,而且此处看山,恍若平岗小坡,缓缓而上,视野开阔。一“山”的东西南北四面却各有不同的画意画风,可知叠石时的玩空心思了。

叠石造山,必有山洞。黄石假山因为找石和石之间,凹凸的勾带不容易找,多用一种石和石相叠略微错位,造出空间,然后大石压顶或者找到石和石之间的张力稳住山洞。别说,这种方法跟古罗马造拱顶的技法很接近,但因为每块黄石都是不同的,而且不规则,因此找到力点平衡更难。所以别以为老外好忽悠,随便就给你个文化遗产,没点绝活、真功夫谁理你?

关于耦园,苏州人都颇为熟稔,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苏州养病的苏松太道的道台沈秉成买下一座废园——涉园,请当时的画家顾沄帮助设计营建,起名耦园,与妻子严永华偕隐园内,诗书相伴,琴瑟和鸣,成就了“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的“佳偶”主题。严永华还曾题小诗:“小有园林趣,当春景物新。各花如好友,皓月是前身。风过松多高,云来石有神。素心终不改,天际想真人。”

国事凋零,两人在月下山中的小日子也难成永唱,8年后沈秉成复归仕途,当他再回身耦园时,严用华已永栖花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最后这个叠石为山的山水画境也随着沈秉成病故迅速破败,随之倾覆的还有帝国山河……


惠荫园小林屋洞:朝下走的水假山

按说已经走了苏州最牛的湖石叠山和黄石叠山,叠石的行程应该到此为止了吧。沈亮秘书长和陆伟经理都说还有一座一定要去——惠荫园内的小林屋洞。是座少见的“水假山”!

惠荫园在如今的第一初中内。话说陆伟跟这里渊源颇深,他是一初中即之前的十五中毕业的,夫人如今就在一初中做老师。他所做的工作也是日日于园林之中。这样的园林生涯着实令人艳羡。陆伟介绍了一位一初中的老师,费汶。

费汶名字中有个“汶”字,并非因为生于四川,而是父亲当时从事的工作与“水”有关。费汶刚来一初中工作的时候,惠荫园内除了一处露出的假山外,都是淤泥。绝无水的痕迹。

2002年惠荫园开始整修,那处高高的淤泥挖了很久,挖出一座假山来。可惜假山破坏得太厉害,外表已很难修复如初了。所以如今站在惠荫园内看到的不过是个造型极普通的假山。

“别的假山是朝上走,这里的假山可是朝下走的。”

果然进假山的路盘旋朝下,进山洞前,费汶不断关照:“小心、千万小心。把手机上的电筒打开,注意脚下。”沿着小路走入假山腹内,天哪!下面居然是个很大的“钟乳石洞”,洞顶还垂着“钟乳石”呢。但是细看,不对呀,还是太湖石,这居然是个用太湖石叠出的“钟乳石洞”。中间全是水,仿佛一个地下小湖。费汶说:“可以往里走。”黑洞洞的,脚下除了沿着石壁的小路外,都是水,有点怕,难怪学校不让学生随便到这里玩。大着胆子扶着洞壁继续深入,好深,而且曲折盘旋着,走着走着,居然就转了出来,外面阳光如瀑。

叹为观止!别有洞天非此莫属。

而且尽管洞很深,却无一丝腐坏的气息。

“洞里的水跟外面河道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尽管被淤泥埋了那么多年,打通后水还是活水。”

一般而言,苏州园林,造园人属于工匠,园主多为文人名士,所以挂的都是主人的名字,造园人少见于典籍。不过惠荫园的建造者,明末造园名家周秉忠却大名鼎鼎。

周秉忠不仅是“花园子”,他本身也是画家。而且他最初玩得还不是造园,而是烧瓷,他去景德镇学艺不久便以仿古瓷做得真伪难辨而名声大噪,尽管明知是“赝品”,藏家还是打破头去收,称他烧的瓷器为“周窑”,可见功力;除了烧瓷,周秉忠做陶印的水平也很高,也很多古风旧韵;据说他得了一个老竹根,弯曲转折,上面细须缠绕,他便依形做成一个拂尘的手柄,造型如同一个卷起来的龙虾,色泽质感恍若黄玉。反正他仿作的所有铜、漆类的物件都属上上品。技术仿不难,神韵能仿得惟妙惟肖,便是个人的修为了。

做园林也是,出手不凡,上手精品。苏州人对这个名字很熟,是因为留园的黄石假山也是他叠的。作品在苏州除了留园便是惠荫园这个仿造西山林屋洞的“小林屋洞”了。虽然“小林屋洞”外观破坏得很厉害,还曾坍塌过,但洞内基本保持了当初的原貌。

看周秉忠,会觉得他应该属于那种爱玩,而且一玩起来还特别认真,一定要玩到极致的一个人,加上本身的积淀也够厚,所以学什么成什么。晚明的人恋物,玩物,周秉忠绝对算将恋物、玩物实现和发挥到极高水准的一个人。所以周秉忠能高寿90多岁而终,绝对跟他爱玩的个性,跟他精于道家养生的爱好有关。


李鸿章与安徽会馆

位于南显子巷的一初中内,除了惠荫园的花园还有不少高大的古建筑。费汶说这里原来是安徽会馆。小小的惠荫园里满满的都是历史。

此处最早是明代嘉靖年间一位叫归湛初的宅园,即由周秉忠布画的。后来的园主叫胡汝淳,改园林的名字为“洽隐山房”,之后荒废。清顺治六年当时复社的一位成员韩馨为了躲避清廷的迫害,买下了这座废园,起名“洽隐园”。康熙年间多灾多难的惠荫园又毁于大火,整个园子只剩东南这半壁绝妙的叠石假山。乾隆年间重新修缮后被一位安徽籍的知府倪莲舫买下,改名“皖山别墅”,大致就是作安徽会馆用了。

当时来苏州做生意的安徽人特别多,豪富也不少,所以安徽会馆一向是苏州会馆中的大馆。不过这座安徽会馆可不仅仅是安徽籍商人聚会的场所,还有更深层次的用处。

中国古代的官场上向有同乡成帮的习惯,语言环境、民俗习惯、饮食爱好种种因素更加深了同乡间的联系和情感。如果其中哪位做了大官,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同乡往往也涉及到站队问题、帮派问题。而安徽人可有个日后赫赫的老乡——李鸿章。

咸丰年间,太平军打进苏州城,太平天国一般会将一些富室巨宅作为临时的王府,称“打馆”,打馆进入惠荫园的据说是听王陈炳文。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江苏巡抚李鸿章在此处建程忠烈公祠,又买下周围的民房建了更大规模的安徽会馆。在当地官员的不断扩建整修后,甚至有了“惠荫八景”的诸多佳处,有戏台,还是数十间的机房。

之后李鸿章,李大人不断高升,进入京城后,还在不断过问会馆事宜,并拨了巨额经费。会馆的负责人每年都要将报销的册页呈给李鸿章审核。惠荫园成为安徽会馆的后花园,整个会馆则成为一个集游园观戏、赋诗作画、经商习武、祭先祀祖,坐堂办公于一体的宦商活动建筑群。

李鸿章这样做不仅仅是顾念乡情,更多的时候是拉拢同乡。譬如他在北京也建了安徽会馆,但因为京城的会馆比较敏感,所以修造时十分谨慎,生怕给人留下口实。而对苏州的则要宽松很多。

李鸿章深知会馆的妙用,以此笼络积聚党羽、联络情感。因为之前李鸿章曾吃过一个大亏,同治7年(1868年)捻军起义直逼北京,李鸿章分派手下人北上勤王,结果淮军诸将居然没有一个应命的,不仅如此,部众之间还内讧不断,经常拉着人马跑到他这来投诉、闹事,让李鸿章焦头烂额,淮军当时几乎全盘瓦解。从此李鸿章深知内部团结太重要了,而安徽会馆正是各地安徽商人、官吏凝聚感情和权财力量的所在。也因此有了这么精品化的园林和周遭的建筑。

一初中内,费汶老师又推开上锁的享堂大殿,这里是苏州保存不多的清代祠堂享堂。里面有粗大的楠木庭柱,她指着上面的雕粱画栋,其中明显有新老两组不同的彩画。看上去比较旧的花卉图案是清代始建的原物,很可能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彩绘了。学校操场的一侧则有“惠荫八景”的石刻画。

大清帝国覆灭,园子逐渐衰败,但因为开放了,游人还不少,抗战胜利后,苏州知名的女侠施剑翘在西边创办了一所从云小学。上世纪50年代园子和会馆归并一初中使用。

均衡优雅的徽派建筑,晚明造园高峰时的叠石精品,一股百年不断的清流,一株枯木逢春的百年紫藤,一位近代女侠带领着的苏城学子……“学校为了传承这份文化传统,你看,同学们校服的颜色就是这里粉墙黛瓦,深红色木窗的灰、白、红三色。”

尽管整修已经有些年了,但还是能看出一些新旧兼有的整理痕迹,走在校园中,仿佛一个深受重创后在渐渐恢复的老人,孩子们上体育课时稚气快乐的笑闹着,园子的精气神似乎便在这青春的笑声里复拾了。


耦园

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仓街小新桥巷,为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黄石假山是耦园的特色。耦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南北驳岸码头是耦园特色之一,尽显姑苏“人家尽枕河”的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