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公二十五年

 传统文化网站 2016-04-09


【原文】二十五年春,陈女叔来聘1,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

夏六月辛未朔2,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3,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4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5于社,伐6鼓于朝。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7,不鼓。

晋士蒍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

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译文】二十五年春,陈国的女叔来鲁国访问,开始与陈国互结友好。赞美此事,所以不记载女叔的名。

夏六月辛未初一日,发生日食。击鼓,用牲畜祭祀土地庙,因为这不是经常发生的。唯有正月初一,邪气还没有发作,而又发生日食,于是才用丝织品祭祀于土地庙,在朝廷上击鼓夸耀。

秋,有大水,击鼓,用牲畜祭祀土地庙、祭祀门神,因为这也不是经常发生的事。凡是天灾,用丝织品而不用牲畜。不是日食月食的灾异,不击鼓。

晋国士蒍派群公子杀尽游氏族人,在聚地筑城而居住。

冬,晋侯围攻聚城,把群公子全部杀死。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669年,周惠王八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四件事,一是鲁国、陈国互结友好。二是六月初一发生日食。三是秋天发生大水。四是晋国士蒍设计杀死群公子。

——————————————————

【注释】1.聘:(pìn)《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管子·小匡》:“以极聘頫于诸侯,以安四邻。”《尔雅》:“聘,问也。”《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说文》:“聘,访也。”这里用为访问、探问之意。

2.朔:(shuò术)《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书·胤征》:“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管子·立政》:“正月之朔,百吏在朝。”《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仪礼·士丧礼》:“朔月奠。”《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说文》:“朔,月一日始苏也。”《释名》:“朔,月初之名也。”这里用为农历每月初一之意。

3.社:(shè射)《书·召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诗·小雅·甫田》:“以社以方。”《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管子·乘马》:“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老子·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论语·八佾》:“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礼记·月令·仲春》:“命民社。”《国语·鲁语上》:“故祀以为社。”《荀子·礼论》:“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非社腊之时也,奚自杀牛而祠社?”《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这里用为土地神神主之意。

4.慝:(te)《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周礼·环人》:“察军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尔雅》:“崇谗慝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于是展氏有隐慝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日入慝作。”《论语·颜渊》:“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

5.币:(bì毕)《书·康王之诰》:“宾称奉圭兼币。”《周礼·大宰》:“四曰幣贡。”《管子·幼官》:“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礼记·曲礼》:“幣曰量幣。”《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孟子·万章上》:“汤使人以币聘之。”《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荀子·大略》:“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说文》:“幣,帛也。”这里用为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之意。

6.伐:(fá乏)《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小雅·鼓钟》:“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老子·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老子·三十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荀子·哀公》:“仁义在身而色不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伐己功,不矜己能。”这里用为夸耀之意。

7.眚:(shěng)《易·无妄·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易·震·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眚,过。”《广韵·梗韵》:“眚,过也。”又“眚,灾也。”这里用为过错,灾异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