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红楼|《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快乐老年435 2016-04-09
细说红楼|《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三回上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贾府|

第三回讲到比较重要的几个人物和事件。第一个是林黛玉入贾府,这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重点。作者是怎么描绘林黛玉这个十二岁多的女孩子进贾府的过程呢?我们看到,她走过那一条街,看到宁国府和荣国府。一个从外地来投亲的女孩,年龄很小,有一点害怕,有一点孤单。她非常谨慎、安静地观察这一条街的所有细节。作者是在借黛玉的眼睛带我们去看贾府,借一个女孩初到一个地方时会有的那种特别好奇的心情仔细地看。

很多人研究贾府的房子布局,特别是学建筑的人,很在意潇湘馆在哪里,怡红院在哪里,把位置都画出来,这其实是画不出来的,因为文学的东西有一部分是真实,还有一部分是幻想。有时候你会觉得林黛玉到怡红院去,好像一下子就到了,有时候你会觉得走了好久还没有到。

文学其实比较接近人的心情,今天你从家里到办公室去好像很快,可能因为你很愿意上班,心情很好;有时候你会觉得总是走不到,大概是心里有一种拒绝。对于从事建筑的人来讲,房子跟房子的关系,是可以用距离来衡量的。可是对于作家来讲,他有一个心理空间。这里提供的图只是一个参考,以帮助大家了解贾府和大观园建筑的主要位置。它的空间结构关系并非绝对真实。(见附页:“大观园平面图”)

这个图主要说明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基本架构,贾母住在什么地方,贾政、贾赦住在什么地方,都是非常稳定的。这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伦理。过去男人如果娶好几房太太,原配常常叫正房,后娶的、续弦的或者妾叫做偏房,用“房”这个字本身就表示他们住的地方,正房、偏房既是这个人的身份,同时也是她住的房子的位置。这是儒家定出来的规矩。譬如你是儿子,母亲还在,那母亲一定住正房,因为她是最重要的。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红楼梦》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园林,园林本身颇能体现老庄思想。在园林中,它的路故意不做成直的,而是弯的,曲径通幽,它让你觉得园林是休闲和游玩的地方。

古代人的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打开门跟别人见面的客厅部分;另一个是后面花园的部分。花园是比较私密的。如果走进北京的故宫,你会发现,路是笔直的,两边是对称的,这是儒家的伦理。你走进太和殿、保和殿,然后到正大光明殿,它们同样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布局之下。如果走到园林,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忽然变得非常自由,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会渴望发现生命里新的可能性。

《红楼梦》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儒家的世界,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规范到非常严格,还有一个世界是园林的世界,可以恢复自我、恢复个性。贾宝玉最怕到前面,他一到前面就要面对爸爸逼着读书、妈妈管教,以及老师上课这些问题。他才十三岁,他最喜欢躲在大观园,在那里他可以无法无天,因为大观园是一个自由的天地。

在《红楼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戏曲文学是《牡丹亭》,其中两出戏叫做“游园”、“惊梦”。讲的是一个女孩子,被爸爸逼着去读书,她觉得很无聊。她知道外面春天来了,她家有一个大花园,那里百花盛放,而她才十六岁,像一朵花在开,她很想去游园。舞台上游园那一段戏就带出她的少女情怀来,她在那边做梦,梦到一个男孩子来找她。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文学关于少男少女的情爱故事都发生在园林,不是在正厅。因为正厅里面全部是祖宗牌位,你不敢想这种私密的事情。要幽会就在园林,也就是后花园。

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其实有两个“我”,一个是跟别人接触的公开的“我”,还有一个是自己活动空间里那个私密的“我”,这两个“我”合起来才是一个真正的“我”。外面这个“我”很大部分是为了适应人与人的来往,不能完全说他是一个假的“我”,修饰过的部分会比较多;另外一个压抑下去的“我”,在私密的空间里,在贾宝玉的园林世界里的那个“我”,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我”。

贾宝玉在园林当中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老是跟姐妹们打打闹闹,可是他一出来看到爸爸时,立刻两手垂下来,准备挨骂。这里可以看到贾宝玉的两个世界,或者说所有《红楼梦》的人物都有两个“我”。作者在第一回跟第二回用了甄士隐的“甄“和贾雨村的“贾”这两个姓,已经在讲“真我”和“假我”这件事情了。

本文摘自《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一辑》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音频由蒋勋美学粉丝团整理剪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_^

点击原文链接获取<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完整音频

蒋勋美学粉丝团

以布道之心传播美的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