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号只有三种活法

 难封草堂 2016-04-09
公众号只有三种活法

人们对很多东西是无能为力的,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它可以将某个行为无限放大,但更多的是将整个世界悄无声息地碾压。
有一个人曾和我打趣道:“我要想发点小财也不难。在这个网络泛滥的时代,小骗一把就够了”。我说你用不道德的行为最多也只能得手一次。他答道:“一次就够了”。我无语。
网络的聚集效应,能让骗子一次骗更多的人。当然,做善事、做正当的营生,也有更大的空间和市场了。一把双刃剑。
话语权,即平台聚集能力,是一切的前提。继网站、博客、微博之后,微信公众号更来得铺天盖地。结果是肯定的,绝大部分公众号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能活下来的,只有三类。
一种是出道早,抢占了先机,且善用暴文,并走上团队化运作道路的。在不缺关注度、不缺运作能力、不缺收益的情况下,三者更加相得益彰、更能互相促进 ,自然活得最滋润。记得罗胖刚出来时说,他只想做个尝试,做个10万人的小社群。这哪里可能是他的心里话,只是心里没底,给自己留条退路罢了。任何一个做互联网的,都不可能限制自己粉丝的上限。罗胖的逻辑思维后来很快做大了,他依然卖着嘴皮子,但更多的是卖货。这验证了一个说法——不冲着钱去的都是脑子进水。

第二种是,个人能力较强,凭自己可以正常运行一个优质的公众号,粉丝较多,并且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黏性。但是很辛苦。支撑他走下去的除了情怀,还有经济收益,不过这种收益不会很高,然而却像鸡肋。他就像广大工薪阶层,在疲惫中过完自己不温不火的人生。毋庸置疑,这是公众号里最辛苦的一种活法。
第三种,完全是一种情怀或生活方式。他只是随者社会的发展,把自己涂涂写写的东西,相继搬到博客、微博、公众号罢了。这种号,不问经济收益,也没有压力,只埋头过自己的日子,自然活得最轻松,也活得最长久了。
除了以上三种,剩下的占绝大部分。都是简单的以为弄个公众号就能实现理想的人,最后免不了呛几口海水,心甘情愿上岸。
若说经济收益,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平台,比如“头条”和“一点资讯”。很多号只能依靠进驻大的平台,才能发展得更好,自然也是在为平台打工了。我的另一个公众号(不说名字,没有想推广的意思)与200多个文史类号组成了一个联盟,联盟创始人之一李雷在参加一点资讯的公开活动时,提出了“内容加渠道”的理论,揭开了公众号的生存本质。我那个号虽然还只有几千粉丝,但有这个基数,再连发几篇暴文,粉丝飙升的预期也是可观的。但我不会那样做,互联网时代,仍然要严格遵守内容为王的金科玉律,厚不厚道,决定一个事物的本质颜色。虽说创新是生命,但是幻想也是魔鬼。
我说我现在的这个公众号只是玩个情怀,一定会有人说我是心机婊(这个词好棒),因为从公众号说明能看出口是心非。我想,如果在跑步的时候能顺便在路边拎点菜回来,那不是很好吗?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不是没有。说不希望人生有任何惊喜的人才是真正的心机婊吧?!
好像越说越远了。探讨公众号活下去的问题,已经徒添了几分烦恼。这是有悖初衷的。别把它当自媒体,当社交工具就对了。定位为自媒体,就会想着挖空心思吸眼球,累!定位为社交工具,就是一群臭味相投的人,凑在一起嬉笑怒骂罢了,爽!
高质量的公众号不多,高质量的文章也极少。都是在迎合你的口味,消磨你的时间而已。尽管我自己做着公众号,但我一直劝大家远离手机,远离泡沫文化。应该拿起书系统的读,读经典。我做公众号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促使自己更好地读书和思考,否则文章就写不下去。而你们,却中了“计”。

(文/罗小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